学术投稿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蒲应炎;潘奔前;殴宛新;周俊亮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 穴位贴敷, 中药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采取专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积分,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68%,大于对照组的6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协同缓解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的疗效

    目的:对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给予清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给予清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P<0.05;两组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结论:采用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可促进胃炎症状的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概率,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

    作者:湛红英;李昊为;刘景辉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在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与探究对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70例接受治疗的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参苓白术散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四妙散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进行治疗,其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方珣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经积极救治及护理可痊愈.

    作者:赵莉;马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microRNA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microRNA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mi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高血压相关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广泛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刘思管;孔凡俊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针刺治疗加身痛逐瘀汤对风湿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针刺加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科收治的152例风湿关节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加身痛逐瘀汤联合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廖曼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参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参照组患者给予丙磺舒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胡娟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固本通络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固本通络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诊治的70例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按1:1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本通络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等临床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通络汤能够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赵家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防治方法新进展

    宫腔粘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导致子宫壁相互粘连的病理现象.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可有选择性地分离粘连组织,而且还可以避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已被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但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本文总结了治疗术后防止再粘连的几种疗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作者:刘碧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凤凰展翅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以凤凰展翅针法为主要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凤凰展翅针法治疗组予凤凰展翅针法为主的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针刺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而凤凰展翅针法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疗效经卡方分析,χ2=6.11,P<0.05.结论:凤凰展翅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针刺疗效更加优异,操作更加简便,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少福;周红娟;罗凯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艾灸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口服黄连素片和糖盐水补液治疗,每日2次,每次时间为20min,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腹泻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作者:原海珍;侯明杰;张雪;赵清霞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一测多评法优选不同产地红景天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对不同产地红景天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四川、西藏、青海、临江等地的红景天,采用外标法对不同产地的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校正因子对这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与外标法测定的红景天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误差在5% 之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在控制不同产地红景天药材质量方面是准确、可行的科学依据.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四子调经汤用于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四子调经汤用于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四子调经汤进行治疗,疗程共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四子调经汤用于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婉桂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观察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基础组(n=32)与实验组(n=32).基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背疼痛积分、晨僵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腰背疼痛积分、晨僵时间均优于基础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基础组的84.3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恢复.

    作者:石红军;蒲祥虎;徐绍德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2016年治疗的5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临床观察顽固性呃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治疗组使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性治疗顽固性呃逆,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病程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治愈率高达88%,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疗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性治疗顽固性呃逆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可缩短病程,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吴芳;冯娟;丁国宁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共计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放疗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比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之间差异不够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同时安全性、可靠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朝战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及对腱-骨愈合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及对腱-骨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渐进性负重、逐渐加大屈曲幅度、等长肌力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海桐皮汤熏蒸和手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腱-骨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RI胫骨、股骨骨隧道增宽在矢状位、冠状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及腱-骨愈合.

    作者:孙丕磊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关于五脏理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辨治思想的影响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五脏理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应用的指导思想,运用中医的五脏阴阳气血等病因病机剖析慢性心功能不全证型辨治思想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吴木轩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滋肾通阳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滋肾通阳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86例,采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滋肾通阳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心电图复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前后IL-6和hs-CRP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显著(P<0.05);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显著(P<0.05);用药前后IL-6和hs-CRP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滋肾通阳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李昊为;湛红英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3月,80例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喉科初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独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基于针灸疗法,采取中西医药物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含量(NO)、听阈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眩晕、耳鸣、听力降低症状改善的时间明显更短,数据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皮素(6.99±1.80)明显更低,一氧化氮含量(69.51±9.33)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皮素明显降低,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上升,数据差异显著,P<0.05.(4)和对照组(48.45±2.88)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听阈水平(27.38±3.08)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64.82±2.29)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听阈水平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耳聋症状,提高听力水平,促进耳内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卫娟;钟鸣;张霞红;钟福娣;罗美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胃息肉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下胃息肉典型改变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寻与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改变、舌象等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内镜下胃息肉的辨证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胃息肉患者131例,观察患者内镜下黏膜像的特点,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内镜下四种中医证型与息肉分型及病理分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与息肉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胃虚寒患者内镜下息肉表面粗糙或呈颗粒状改变;息肉表面充血或糜烂在气滞痰阻证、痰热郁结证、痰瘀互结证三个证型中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型;Hp感染在痰热郁结证与痰瘀互结证两种证型多见;舌淡苔薄白多见于脾胃虚寒证;舌红苔黄腻多见于痰热郁结证;舌质紫在痰瘀互结证型多见;气滞痰阻证型多见舌淡白或暗,苔白腻.结论:胃息肉中医证型与息肉黏膜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

    作者:魏茂桂 刊期: 2017年第3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