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应炎;潘奔前;殴宛新;周俊亮
按照汤证方药分析和辨证施护,探析《伤寒论》中治疗肝脏病的规律性和方药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拓展治疗肝脏病的新思路.
作者:张晓昌 刊期: 2017年第31期
宫腔粘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导致子宫壁相互粘连的病理现象.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可有选择性地分离粘连组织,而且还可以避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已被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但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本文总结了治疗术后防止再粘连的几种疗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作者:刘碧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艾灸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52例,单纯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艾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年内妊娠情况及术前、术后、1年后复查的输卵管通畅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年内宫内妊娠为41.07%,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1年后复查的输卵管通畅率为60.71%,大于对照组的4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大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艾灸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可协同提高疗效,提高宫内妊娠率,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黎敏;潘晓微;林秀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及对腱-骨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渐进性负重、逐渐加大屈曲幅度、等长肌力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海桐皮汤熏蒸和手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腱-骨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RI胫骨、股骨骨隧道增宽在矢状位、冠状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及腱-骨愈合.
作者:孙丕磊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共计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放疗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比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之间差异不够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同时安全性、可靠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朝战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参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参照组患者给予丙磺舒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妙散加味联合丙磺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胡娟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电针、中药治疗眼睑下垂无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眼睑下垂的患者60例采用腹针结合电针、中药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24例,占总数的40.00%;好转30例,占50.00%;未愈6例,占10.00%,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腹针结合电针、中药治疗眼睑下垂无力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晨;李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对不同产地红景天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四川、西藏、青海、临江等地的红景天,采用外标法对不同产地的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校正因子对这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与外标法测定的红景天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误差在5% 之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在控制不同产地红景天药材质量方面是准确、可行的科学依据.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中辨证分期推拿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划分为对照组(15例,单独采用西药治疗)和实验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以辨证分期推拿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通过JOA量表、Oswe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患者的腰部功能,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腰腿痛改善情况,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Oswetry指数、VAS评分等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Oswetry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Oswetry指数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以辨证分期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沙洪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内镜下胃息肉典型改变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寻与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改变、舌象等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内镜下胃息肉的辨证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胃息肉患者131例,观察患者内镜下黏膜像的特点,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内镜下四种中医证型与息肉分型及病理分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与息肉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胃虚寒患者内镜下息肉表面粗糙或呈颗粒状改变;息肉表面充血或糜烂在气滞痰阻证、痰热郁结证、痰瘀互结证三个证型中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型;Hp感染在痰热郁结证与痰瘀互结证两种证型多见;舌淡苔薄白多见于脾胃虚寒证;舌红苔黄腻多见于痰热郁结证;舌质紫在痰瘀互结证型多见;气滞痰阻证型多见舌淡白或暗,苔白腻.结论:胃息肉中医证型与息肉黏膜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
作者:魏茂桂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艾灸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口服黄连素片和糖盐水补液治疗,每日2次,每次时间为20min,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腹泻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作者:原海珍;侯明杰;张雪;赵清霞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以凤凰展翅针法为主要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凤凰展翅针法治疗组予凤凰展翅针法为主的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针刺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而凤凰展翅针法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疗效经卡方分析,χ2=6.11,P<0.05.结论:凤凰展翅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针刺疗效更加优异,操作更加简便,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少福;周红娟;罗凯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药组,各48例,单纯西药组选择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应用左氧氟沙星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用药期间禁止剧烈活动,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禁止性生活.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5.45±1.03)天,短于单纯西药组的(9.78±2.14)天;治疗两周以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单纯西药组的83.33%(P<0.05);两组ADR发生率无差异(22.92%VS 20.83%,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闭合复位屈曲与伸直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伸直位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中医闭合复位屈曲治疗.对比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3.3%)远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直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曾维;赵英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北碚区北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另一组按照常规的疾病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防治知晓率、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康复锻炼率、医疗费用等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别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作者:丁蓓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瘀血痹通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1月对10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瘀血痹通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34%、6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血痹通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评价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择取医院收治的85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意愿分为两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接受蒙脱石灌肠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比较不同用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泻、便潜血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
作者:都业馨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究临床中马丹阳十二穴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测结果、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A(57.19±10.33)cm/s、RVA(58.57±12.30)cm/s、BA(38.04±7.35)c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为92.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异常情况,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马丹阳十二穴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渲芸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雪莲痛风康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明确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观察组予雪莲痛风康汤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肿胀度、CRP、S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关节肿胀度、CRP、SU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莲痛风康汤可以有效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减轻受累关节红肿热痛,还具有降低血尿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作用,疗效明显优于秋水仙碱.
作者:崔玲;刘春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microRNA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mi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高血压相关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广泛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刘思管;孔凡俊 刊期: 201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