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心汤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

尤峰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 心功能, 复心汤
摘要:目的:观察复心汤对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心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抵抗素、N末端利钠肽(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等水平,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肌缺血、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悸、疲乏、胸闷、气急、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CG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抵抗素、NT-proBNP、Galectin-3、CK、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ST段压低>0.5mm的导联数(NST)及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ST)水平分别为(3.26±1.87)、(3.67±2.43)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2.04)、(4.91±2.28)mm(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博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分别为(72.53±10.67)ml、(63.25±3.36)%、(44.18±1.26)mm、(3.51±0.33),均优于对照组的(66.24±15.28)ml、(53.39±3.57)%、(48.32±1.24)mm、(3.02±0.38)(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心汤辅治CHF(气虚血瘀水停证)疗效确切,明显降低了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了心肌缺血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NO、CGRP、ET-1、抵抗素平衡,增强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雪莲痛风康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雪莲痛风康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明确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观察组予雪莲痛风康汤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肿胀度、CRP、S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关节肿胀度、CRP、SU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莲痛风康汤可以有效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减轻受累关节红肿热痛,还具有降低血尿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作用,疗效明显优于秋水仙碱.

    作者:崔玲;刘春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伤寒论》中治疗肝脏病的方法与方药的初探析

    按照汤证方药分析和辨证施护,探析《伤寒论》中治疗肝脏病的规律性和方药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拓展治疗肝脏病的新思路.

    作者:张晓昌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在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与探究对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70例接受治疗的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参苓白术散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四妙散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功能性下肢水肿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进行治疗,其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方珣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关于五脏理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辨治思想的影响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五脏理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应用的指导思想,运用中医的五脏阴阳气血等病因病机剖析慢性心功能不全证型辨治思想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吴木轩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新诊断标准下中医体质类型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发挥中医药特色提供新的思路及一定的循证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定期行围产保健检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录入有效问卷182份,统计分析提示①GDM组主要的偏颇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正常孕妇组主要偏颇体质为阳虚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验证了痰湿体质与偏嗜肥腻、甜食及肥胖有关.结论:①痰湿体质为GDM的易感偏颇体质;②可从调整饮食偏嗜、适当减重及适龄生育等入手调整GDM易感体质.

    作者:谷云鹏;翟凤霞;张雪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共计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放疗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比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之间差异不够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同时安全性、可靠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朝战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2016年治疗的5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临床观察顽固性呃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治疗组使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性治疗顽固性呃逆,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病程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治愈率高达88%,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疗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性治疗顽固性呃逆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可缩短病程,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吴芳;冯娟;丁国宁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腹针结合电针、中药治疗眼睑下垂无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电针、中药治疗眼睑下垂无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眼睑下垂的患者60例采用腹针结合电针、中药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24例,占总数的40.00%;好转30例,占50.00%;未愈6例,占10.00%,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腹针结合电针、中药治疗眼睑下垂无力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晨;李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滋肾通阳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滋肾通阳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86例,采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滋肾通阳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心电图复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前后IL-6和hs-CRP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显著(P<0.05);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显著(P<0.05);用药前后IL-6和hs-CRP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滋肾通阳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李昊为;湛红英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北碚区北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另一组按照常规的疾病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防治知晓率、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康复锻炼率、医疗费用等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别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作者:丁蓓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笔者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与西医对症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4%、90%,明显高于对照组(44%、54%),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家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一测多评法优选不同产地红景天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对不同产地红景天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四川、西藏、青海、临江等地的红景天,采用外标法对不同产地的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校正因子对这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与外标法测定的红景天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误差在5% 之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在控制不同产地红景天药材质量方面是准确、可行的科学依据.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黄芪皂甙Ⅳ在C57BL/6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对C57BL/6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24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阴性治疗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组(IA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双侧肾动脉夹闭的方法制作.四组小鼠均分离双侧肾动脉,C组: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S组:尾静脉给予黄芪皂甙Ⅳ(2mg/kg);I组:夹闭双层肾动脉,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IA组:夹闭双侧肾动脉,尾静脉给予黄芪皂甙Ⅳ(2mg/kg).生理盐水和黄芪皂甙Ⅳ每天1次,连续给予7天.用肾功能检测、组织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PU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结果:与C组、S组比较,I组小鼠血清BUN、Scr、炎症因子TNF-α、IL-6及肾组织中PUMA均明显升高(P<0.05);经黄芪皂甙Ⅳ预处理,与I组比较,IA组中小鼠血清中BUN、Scr、炎症因子TNF-α、IL-6及肾组织中PUMA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皂甙Ⅳ通过阻止PUMA上调和TNF-α、IL-6的表达来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崔丽芳;宋艳;顾海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椎枕肌-椎动脉疼痛反射弧在颈性眩晕中意义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与椎枕肌痉挛、椎动脉血流变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0~51岁,平均29.57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9~52岁,平均30.82岁.治疗组患者使用SDS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椎枕肌厚度、椎枕肌表面电位波幅、颈椎动脉第3段口径及血流指数和症状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椎枕肌厚度为(15.11±0.11)mm、椎枕肌表面电位波幅均值为(23.12±3.15)μV、波幅峰值为(22.79±4.12)μV、颈椎动脉第3段口径为(2.72±0.15)mm,血流速度为(34.25±9.15)cm/s,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枕肌厚度为(9.02±0.13)mm、椎枕肌表面电位波幅均值为(10.52±1.09)μV、波幅峰值为(15.56±3.45)μV、颈椎动脉第三段口径为(3.81±0.27)mm,血流速度为(49.07±8.79)cm/s,治疗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颈性眩晕与椎枕肌痉挛关系密切且予肌肉解痉或镇痛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明显.

    作者:黄素芳;王朝亮;刘翠翠;张绪翠;葛庆玲;李靖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复心汤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心汤对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心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抵抗素、N末端利钠肽(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等水平,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肌缺血、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悸、疲乏、胸闷、气急、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CG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抵抗素、NT-proBNP、Galectin-3、CK、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ST段压低>0.5mm的导联数(NST)及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ST)水平分别为(3.26±1.87)、(3.67±2.43)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2.04)、(4.91±2.28)mm(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博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分别为(72.53±10.67)ml、(63.25±3.36)%、(44.18±1.26)mm、(3.51±0.33),均优于对照组的(66.24±15.28)ml、(53.39±3.57)%、(48.32±1.24)mm、(3.02±0.38)(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心汤辅治CHF(气虚血瘀水停证)疗效确切,明显降低了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了心肌缺血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NO、CGRP、ET-1、抵抗素平衡,增强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尤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为73.21%,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结论: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西医护理干预,可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应用.

    作者:姜德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针灸推拿联合挑治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联合挑治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头针、体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挑治,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腘窝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腘窝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肌张力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肌张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挑治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改善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连芬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microRNA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microRNA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mi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高血压相关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广泛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刘思管;孔凡俊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近10余年来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概况

    本文旨在阐述近10余年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研究经验.不同医家对于血府逐瘀汤的临床体会不尽相同,本文就不同医家的治疗方法及经验做一归纳总结,以提高我们今后运用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运用的有效率,并且更加熟练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鹏飞;王彦晖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艾灸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病原学治疗,口服黄连素片和糖盐水补液治疗,每日2次,每次时间为20min,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腹泻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脾气虚型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作者:原海珍;侯明杰;张雪;赵清霞 刊期: 2017年第3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