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芳
笔者临床运用津力达治疗Ⅱ型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就典型病例谈体会如下.1 典型病例李某某,男,46岁,干部.住院号6034.因视物模糊,失眠6个月,于2001-06-16入院.患者4 a前多次多食多尿,体重下降,曾多次在外院住院,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服中西药治疗,自觉症状尚好,血糖控制不理想.近6个月来,视物模糊,夜不能安睡,多梦,头昏乏力,腰膝酸痛,大便干结,3~4 d一行,夜尿1~2次.
作者:夏元清;李为贵;丁春年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临床上对视网膜脱离术后的病人一般较少采用中药治疗.我科利用中西药治疗1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的病人,其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汪某某,男,60岁.左眼患白内障于1997-09住我科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等疗法.术后第3 d患者发现术眼视野缺损,经扩瞳检查眼底诊断视网膜脱离.家族史:其母亲有青光眼病史,其弟患有屈光不正.本人患有高度近视.既往史:右眼1993年患视网膜脱离失明.左眼1992年眼外伤收入院,荧光造影确诊黄斑出血,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郭堂胜;章爱荣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膝关节僵硬是下肢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对下肢骨折常采取手术内固定,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一旦拆除石膏夹板外固定后,由于长期限制活动可引起膝关节装置粘连、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取CPM机功能锻炼器,配合中药外熏洗预防和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硬,缩短了康复时间,恢复了关节功能,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蔡安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咳嗽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颇多.我们采用三拗汤加减治疗该病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特报道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7例,均系1992年以来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6例;1.5~14岁者43例,15~83岁者74例;病程长者39 a,短者1.5 d.临床症状:主要以咳嗽,咯痰不利为主,或伴随着气喘、气短、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及咽喉痛等症状.
作者:杨培兴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护士的工作对象是广大患者.护士的天职是为病人的康复提供大限度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兴未艾.护士不但要有高尚的道德感,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良好的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也要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说过,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由此可见护士的语言修养在病人的健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护士的语言应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即柔、勤、亲.
作者:毛雪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性微寒,味苦酸,有补血、敛阴、柔肝安脾、缓急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其与它药配对,药少力专,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笔者就白芍几组药对的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谈体会如下.1 白芍与甘草二者相伍,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白芍味酸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味甘,甘缓性平,补脾益气,缓气止痛.二药配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代药理证实白芍、甘草配对应用,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有效,不仅表在的躯体及四肢的平滑肌、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子宫、膀胱、尿道等也能缓解挛急,制止其疼痛.笔者认为,芍药甘草汤当属第一治痛要方,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痛证.笔者曾重用醋白芍至60 g,甘草30 g,配伍鸡内金、金钱草、醋柴胡、川楝子、滑石、玄胡、大黄治疗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服本方15剂,症状消失,6个月后胆道造影未见结石.在临床中治肝血不足、筋肉失养,而出现肢体拘挛、关节坚硬,屈伸不利等症,可用白芍、甘草药对配伍伸筋草、鸡血藤、木瓜等,治疗因阴液受伤而致的腓肠肌痉挛以及腿足挛缩难伸,多配伍牛膝、木瓜、穿山甲等.
作者:张朝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以巴戟天中蒽醌主要成分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为指标进行巴戟天药材及其商品的含量测定,初步制定巴戟天质量控制的标准.方法:以柱层析方法从巴戟天中提取分离得到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用薄层扫描法对栽培巴戟天及商品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栽培巴戟天及商品中均含有甲基茜草素-1-甲醚,同时测定了不同生长期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的含量,随着栽培期的增长,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以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栽培及商品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的含量,该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可作为测定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含量的方法,为制定巴戟天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丁平;詹若挺;徐鸿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2000-01~2001-05间,我科运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性病后出现性厌恶患者20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0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男性,年龄21~38岁,平均32.5岁;病史2~12周不等,平均3周.20例均有性病感染史,其中淋球菌培养(+)11例,UU培养(+)4例,淋球菌合并UU培养(+)5例.性厌恶就诊时,淋球菌和UU培养均为阴性.2 诊断标准本组20例患者感染淋球菌和(或)UU前性功能正常,性生活平均1~4次/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感染性病后,不同程度出现畏惧房事,躲避甚至厌恶性活动.接触女性后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汗出淋漓,或出现遗溺,伴心悸、口苦、头晕等症,但日常生活、工作与常人无异.上述症状在性接触时出现,相关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作者:童洪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出血量大,来势猛,死亡率高.我科自1999-01~2000-12共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6例,根据其临床特点,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大的66岁,小的31岁,平均46岁;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占46.4%),胃粘膜糜烂出血18例(占30.4%),其他12例(占23.2%);经治疗,好转30例,未愈8例,死亡18例.其中8例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死于肝衰竭,4例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肝肾综合征.
作者:王建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王某某,女,38岁,无业,1998-08-16初诊.患者无故发笑已3个月,不分场合、地点、无定时嘻笑不休,甚则前俯后仰,大笑不止,心里明白但自控不能.发笑前自觉胸闷似有气阻,笑为快,平素多痰,失眠,二便尚可.诊见舌尖红,脉弦.血压正常,心电图,脑电图无异常.治则:舒肝解郁,泻火化痰,清心安神.
作者:赵医华;赵梦玉;马青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内皮素(ET)是近年来发现的血管活性肽和低分子具有细胞信使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收缩血管,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与细胞粘连的作用[1].血瘀证与内皮素的研究始于80年代,是近几年中医药界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就此作一综述.近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到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紊乱,而活血化瘀药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石氏等通过血瘀证和无血瘀证患者测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ET的测定:结果血瘀证患者GMP-140高于正常对照组1.57倍(P<0.01),高于无血瘀证患者70.6%(P<0.01),无血瘀证患者仍高于正常对照组50.8%.血瘀证患者ET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2.36倍(P<0.01),亦高于无血瘀证患者78.25%(P<0.01),说明血瘀证对血浆GMP-140、ET有重要的影响[2].王氏等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证模型兔,以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血瘀模型兔血浆内皮素(SET)含量明显升高,前列环素(PGI2)含量明显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及其抑制剂(PAI)活性增强.这可能是血瘀证呈高聚、高粘、高凝的病理状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造型兔SET量,升高PGI2含量,且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该方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其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分泌ET,促进内皮细胞分泌PGI2的作用[3].
作者:吴正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测定肉桂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制备的十全大补片中桂皮醛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于λS=465 nm,λR=700 nm波长处扫描,测定供试品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结果:线性范围为0.5~2.5 μg,回归方程A=3 813 C-581.5,r=0.998 8,加样回收率为98.24%,RSD=2.11%(n=5).结论:采用本方法测定十全大补片中桂皮醛的含量,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简单易重复.
作者:陈洪忠;李孝东;谭文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为了制定复方丹皮清肝胶囊质量标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此方法干扰少,重现性较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结论:该方法作为该药的含量测定质控指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俊;刘超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将人体生化免疫的检测技术应用到传统中药材山羊血测定中.方法:样品经研细后,每份样品各取100 mg分别用生理盐水1 ml溶解后,各取30 μl测定,并按试剂盒操作方法操作.结果:各组分间有一定差异,酶基本失去活性,其中一份样品乙肝两对半阳性.结论:利用人体生化免疫技术测定部分动物中药是可行的.
作者:单秋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黄疸是由于湿热或寒热侵渍肝胆,使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眼目而致、以身黄、目黄及小便黄为主证的病证.1 病因病机1.1 疫毒外袭时邪疫毒,由口而入,内阻中焦,交蒸于肝胆,以致肝失疏泄,湿热迫胆汁外溢,使面目、小便俱黄.1.2 饮食不节嗜食厚味,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皆能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熬汁煎液,凝结为石,阻于肝胆,胆汁逆溢而发黄.1.3 内伤不足脾胃虚寒或病后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胆液被阻,溢于肌肤而发黄;或因脾虚血亏,血不华色而色败发黄.1.4 瘀血内阻黄疸日久,湿邪蕴结不散,由气分而入血分;或因积聚不消,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均可导致瘀血发黄.
作者:黄干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血栓性静脉炎是深浅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目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笔者自拟化瘀通脉汤加味治疗血栓性静脉炎6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龄小25岁,大70岁,平均年龄46岁;病因起于下肢静脉曲张21例(33.3%),跌打损伤18例(占28.6%),突发性静脉血栓12例(占19%),静脉输液9例(占14.3%),局部感染3例(占4.8%);病程短2周,长15 a.
作者:邬子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杏荷止咳糖浆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杏荷止咳糖浆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液经浓缩后添加蔗糖等辅料,制成糖浆剂.结果: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B>A>C(A为煎煮时间;B为煎煮次数;C为加水量).综合分析确立提取条件为: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煮1.5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顾孝红;郑凤庚;翁连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测量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56 nm处测定吸收波长,绘制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结果与结论:通过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和加样回收试验证实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测定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含量,有效地控制其质量.
作者:刁幼林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性征表现.特发性性早熟是真性性早熟中的一种,占真性性早熟比例大.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活跃,提前启动,导致患儿提前进入性成熟期,治疗较为棘手.本病西医多用孕酮类衍生物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可以减慢或阻止性腺的发育,但有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抑制生长等副作用,故不宜长期服用.笔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难治性特发性性早熟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中药巴戟天Madix morindal officinalis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用于阳痿遗精、风湿痹痛等证.历代以去心入药居多,也有不去心用的,尚有药汁制、酒制、盐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其中巴戟天肉、盐巴戟天和制巴戟天等饮片规格沿袭至今.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记述,从净制、切制、炮制和炮制作用四个方面进行文献改正,深入探讨巴戟天的炮制原意,炮制技术和炮制作用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和特点.现分述于后,以供现代炮制研究参考.
作者:王作明;孙立立;王琦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