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王建飞

关键词: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胃粘膜糜烂出血, 现报告如下, 失血性休克, 严重感染, 死亡率, 临床资料, 临床特点, 护理方法, 病人, 食道胃, 肝衰竭, 出血量, 并发症, 治疗, 女性, 年龄, 男性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出血量大,来势猛,死亡率高.我科自1999-01~2000-12共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6例,根据其临床特点,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大的66岁,小的31岁,平均46岁;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占46.4%),胃粘膜糜烂出血18例(占30.4%),其他12例(占23.2%);经治疗,好转30例,未愈8例,死亡18例.其中8例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死于肝衰竭,4例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肝肾综合征.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生化汤合缩宫素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已广泛用于临床,但药物流产后存在阴道流血时间长,清宫率较高等问题.我院近期药物流产后用中药加减生化汤联合缩宫素,大大缩短了阴道流血时间,降低了清宫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为我院2000-01~2001-03均妊娠在49 d内的早孕妇女120例,B超确定宫内妊娠,妊囊直径小于25 mm,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5岁.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均服用北京三厂生产的米非司酮25 mg,2次/d,共3 d.第4 d上午服米索前列醇60 μg.

    作者:张祖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化瘀通脉汤加味治疗血栓性静脉炎63例观察

    血栓性静脉炎是深浅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目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笔者自拟化瘀通脉汤加味治疗血栓性静脉炎6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龄小25岁,大70岁,平均年龄46岁;病因起于下肢静脉曲张21例(33.3%),跌打损伤18例(占28.6%),突发性静脉血栓12例(占19%),静脉输液9例(占14.3%),局部感染3例(占4.8%);病程短2周,长15 a.

    作者:邬子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蒿Artemisi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具有温经上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止漏安胎、燥湿止痒等功效.<别录><药性论><本草纲目>等书中对其都有记载[1].艾叶含挥发油,油中有桉油素、β-石竹烯、芳樟醇、反式-葛缕醇(反式-香苇醇)、α-萜品烯醇、萜品烯醇-4等,又含多糖类物质[2].本文就近年对艾叶的药理、临床研究、临床选方及古今民间应用等状况予以综述.1 艾叶的药理作用1.1 抗菌作用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1].

    作者:蔡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论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有些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临床.中药炮制是中医辨证用药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制药技术,是保证中药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由于中药炮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因而,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因素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本文就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加以论述,以期引起同道注意.

    作者:陆勇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巴戟天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目的:以巴戟天中蒽醌主要成分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为指标进行巴戟天药材及其商品的含量测定,初步制定巴戟天质量控制的标准.方法:以柱层析方法从巴戟天中提取分离得到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用薄层扫描法对栽培巴戟天及商品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栽培巴戟天及商品中均含有甲基茜草素-1-甲醚,同时测定了不同生长期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的含量,随着栽培期的增长,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以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栽培及商品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的含量,该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可作为测定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含量的方法,为制定巴戟天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丁平;詹若挺;徐鸿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性病后性厌恶20例

    2000-01~2001-05间,我科运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性病后出现性厌恶患者20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0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男性,年龄21~38岁,平均32.5岁;病史2~12周不等,平均3周.20例均有性病感染史,其中淋球菌培养(+)11例,UU培养(+)4例,淋球菌合并UU培养(+)5例.性厌恶就诊时,淋球菌和UU培养均为阴性.2 诊断标准本组20例患者感染淋球菌和(或)UU前性功能正常,性生活平均1~4次/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感染性病后,不同程度出现畏惧房事,躲避甚至厌恶性活动.接触女性后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汗出淋漓,或出现遗溺,伴心悸、口苦、头晕等症,但日常生活、工作与常人无异.上述症状在性接触时出现,相关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作者:童洪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鳖甲的品种鉴别

    鳖甲又名上甲,团鱼甲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的功效.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症瘕、久疟、疟母.近来发现一种形态特征与1995版<中国药典>不相符的品种,在药材市场上常发现,量也大,经查阅为鳖科动物山瑞鳖甲Trionycis steiudachneri Siebenrock的背甲.现从性状方面将二者鉴别如下:

    作者:黄锦贵;陈玉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40例临床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结缔组织疾病.其中70%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肾损害,常表现为隐匿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综合征等.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颇为复杂.传统治疗药物是激素、细胞毒药物,常配合中药治疗,以减轻其毒副作用,增强疗效.我院自1992~1999年应用激素、细胞毒药物,配合中药治疗狼疮肾炎25例,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喻春华;谢放;张鑫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几种中药的水火鉴别法

    随着中药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中药伪品也随之增多.为维护患者利益,提高临床疗效,维护中药信誉,必须注意鉴别.现将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水火药鉴别方法介绍如下.1 海金沙1.1 水试取少量海金沙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逐渐下沉;如混有泥土入水后即速沉.1.2 火试将少量本品置明火上燃烧,发生爆鸣声并有闪光,无灰渣残留;混有泥土的海金沙燃烧后有残渣.本品属易燃易爆品.

    作者:游玉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

    咳嗽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颇多.我们采用三拗汤加减治疗该病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特报道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7例,均系1992年以来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6例;1.5~14岁者43例,15~83岁者74例;病程长者39 a,短者1.5 d.临床症状:主要以咳嗽,咯痰不利为主,或伴随着气喘、气短、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及咽喉痛等症状.

    作者:杨培兴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研究测量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56 nm处测定吸收波长,绘制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结果与结论:通过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和加样回收试验证实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测定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含量,有效地控制其质量.

    作者:刁幼林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无花果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无花果多糖(FCPS)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荷瘤的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利用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MTT方法及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超敏反应,检测无花果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无花果多糖可提高荷瘤小鼠吞噬细胞的功能,增加抗体形成细胞数,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结论:无花果多糖具有免疫增强功能.

    作者:戴伟娟;司端运;王绍红;王传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杏荷止咳糖浆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探索杏荷止咳糖浆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杏荷止咳糖浆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液经浓缩后添加蔗糖等辅料,制成糖浆剂.结果: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B>A>C(A为煎煮时间;B为煎煮次数;C为加水量).综合分析确立提取条件为: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煮1.5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顾孝红;郑凤庚;翁连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谈中药材的充分合理利用

    中药材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合成药相比,具有副作用小(多数并无副作用)的优点.滋补类中药的滋补作用更是合成药所无法比较的.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服用中药.在中药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缓解供需矛盾,就有必要充分合理利用中药,做到药尽其用.本文从几方面阐述如何充分合理利用中药.1 中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药材的充分利用1.1 炮制一些药材加工成饮片,便于提取,像马前子、半夏等,通过加工炮制使药性改变,易于煎取有效成分,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显而易见,炮炙后的药材是明显优于未经炮炙的药材,但炮炙过程中存在某些浪费现象,减少或克服这一现象,在充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平勃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肛门周围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痔疮、肛瘘等一些肛门周围疾病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刺激、肛管内填塞纱布过多,肛门局部水肿等引起膀胱颈部尿道肌肉痉挛,容易产生潴留.出现这一症状时,病人表现出极度的情绪烦躁.不仅增加了其痛苦,更不利于术后创面的修复.传统的留置尿管法不仅使患者产生不适感,而且增加尿道感染机会,故不得已而采取此法.笔者在肛肠中心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红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利湿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观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用中药利湿排石汤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32例为住院病人,10例为门诊患者.所有的病人经肾脏B超,腹部平片及肾盂造影明确诊断.在42例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在12~62岁之间,肾脏结石18例,输尿管结石24例.结石大小在0.6 cm以下(大于该范畴则排除在外).

    作者:黄廷荣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四逆四妙散加减治疗黄带90例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中黄带又是带下病中发病率高的证型.笔者自1995-05以来,采用四逆四妙散加减治疗黄带9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0例中,年龄大者50岁,小者18岁,以20~45岁者多;病程长者4 a,短者3 d.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苍术15 g,黄柏15 g,川牛膝10 g,苡仁20 g,柴胡10 g,白芍20 g,枳实10 g,甘草6 g,鸡血藤20 g,土茯苓30 g,败酱草30 g,椿根皮20 g.加减:带中夹血者加小蓟20 g,地榆炭30 g;少腹痛甚者加玄胡12 g,川楝子12 g;阴部瘙痒者加苦参30 g,蛇床子20 g.煎服法:1剂/d,头煎、二煎混合后分2次口服,3煎加水煮沸后薰洗患处.

    作者:李庆武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洋参萃取物及许氏保肝奶蓟草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目的:测定西洋参萃取物及许氏保肝奶蓟草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波长为203 n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样品提取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Ⅰ部)[1].结果:西洋参萃取物中人参皂苷Rb1含量为19.74%,RSD为0.98%;三个批号许氏保肝奶蓟草胶囊中人参皂苷Rb1含量为0.487%,0.473%,0.474%;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6.22%,RSD为1.08%.结论: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许氏保肝奶蓟草胶囊质控方法.

    作者:刘幸平;杨荣庆;魏国;郭戎;王渭成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白芍药对配伍及临床应用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性微寒,味苦酸,有补血、敛阴、柔肝安脾、缓急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其与它药配对,药少力专,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笔者就白芍几组药对的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谈体会如下.1 白芍与甘草二者相伍,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白芍味酸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味甘,甘缓性平,补脾益气,缓气止痛.二药配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代药理证实白芍、甘草配对应用,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有效,不仅表在的躯体及四肢的平滑肌、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子宫、膀胱、尿道等也能缓解挛急,制止其疼痛.笔者认为,芍药甘草汤当属第一治痛要方,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痛证.笔者曾重用醋白芍至60 g,甘草30 g,配伍鸡内金、金钱草、醋柴胡、川楝子、滑石、玄胡、大黄治疗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服本方15剂,症状消失,6个月后胆道造影未见结石.在临床中治肝血不足、筋肉失养,而出现肢体拘挛、关节坚硬,屈伸不利等症,可用白芍、甘草药对配伍伸筋草、鸡血藤、木瓜等,治疗因阴液受伤而致的腓肠肌痉挛以及腿足挛缩难伸,多配伍牛膝、木瓜、穿山甲等.

    作者:张朝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鳢鱼和鲫鱼治愈重舌1例

    患者,女,7岁,患重舌1 a余,其症状为:舌见血脉胀起,形如小舌,色红紫,状如莲花,身发潮热,头痛项强,饮食难下,言语不清,口流清涎,伴有颈部积水、肿大下垂(呈重下巴样).其间曾用三棱针刺金津、玉液两穴,出血水后,症状消失,但不久又复发,反复数次.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果.后在进午餐时无意中吃了鳢鱼和鲫鱼,患童食后进入午睡,醒后精神倍增,病症竟大部分消失,惊喜之余,晚餐将剩鱼及汤全部吃掉,日后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健康,再无复发,此期间未采取任何治疗方法.

    作者:张志敏;孙学高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