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桂
癌痛是大多数肿瘤患者病程中会经历的症状,目前的三阶梯镇痛治疗已经得到普及,但癌痛的控制状况仍未达到满意的水平.中医药外用治疗癌痛可以改善患者癌痛,减轻镇痛药物的副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复习近年来临床报道的相关癌痛外治文献,寻找中医外治在癌痛治疗方面的主要优势及问题.
作者:周勇;蔡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通过对一例屡治不效的发热性疾病进行分析,从中医湿温病的的角度辨证论治而获效,得出结论:某些难活性外感发热可以从(痰)湿热的病因病机进行论治.
作者:盛锦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心电图的改变.方法:选取2009~2011年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27例.结果: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同时有窦性心动过速者52例(41%),房颤、房扑者14例(11.0%),室性早搏12例(9.5%),ST-T改变8例(6.3%),窦速伴房室大及右束支阻滞无其他心电图表现者39例(30.7%),两种以上心律失常伴呼衰死亡者2例(1.5%).结论:在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情况下纠正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心律失常明显好转.
作者:顾丽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导致了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尤其是近年来呈现的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浅谈了一些研究颈椎病的防治方法,以宣传和普及颈椎病的防治知识,使大众达到防治颈椎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作者:刘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评价加快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HAMD与ADL评价两组病人入院后与出院前的情绪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的HAMD与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HAMD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而且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丽霞;唐连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PICC即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的简称.它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
作者:钟涛;李璐;郑青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根据不同的用药量分为两组,甲组15例:IVIG采用常规剂量400mg/(kg·天),静脉滴注,连续给药5天;乙组15例:IVIG使用大剂量治疗,单次静脉滴注2g/kg.两组所采用的联合治疗方法相同.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甲组患儿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变要明显超过乙组.结论:单次静脉滴注29mgVIG的用药方法是相对常规用药方法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其在患者的鼻咽顶后中线的部位,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6~7岁的儿童发育大,到青春期之后其就出现了逐渐萎缩的情况.若因某种原因持续肿大,影响临近器官及身体健康,则称为腺样体肥大[1],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及化脓性中耳炎,致睡眠打鼾,鼻塞并可继发鼻窦炎,严重者导致颜面部发生畸形,甚至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2].
作者:杨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从临床和生活中观察,脑中风病的愈后普遍不容乐观,很多病人留下明显或严重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如医学发展滞后、病人不积极治疗等).笔者主要谈谈病人、医生在治疗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作者:张艳;姜铁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凡因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如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造成水谷停滞、清浊混杂而下,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称之为“泻泄”、“腹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治疗泄泻的中成药很多,因其携带方便,服用快捷,为广大医生、患者欢迎.由于其组成不同、功效亦异,临床常见个别医生、病者使用中成药时,不辨虚实寒热,孟浪施用,结果不但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现举一些常用中成药之功用如下.
作者:孙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药新药耐受性试验属于新药临床试验分期中的Ⅰ期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是中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中药新药的耐受程度,确定安全耐受的人用剂量并了解在此剂量下的不良反应,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它是首创的新药进行临床研究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试验[1],因此其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过程的实施及质量控制、不良反应的监管、结果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
作者:李艳芬;王保和;黄宇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儿科门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热及鼻咽部急性症状消失后部分患者却出现咳嗽或原来的咳嗽症状加重,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这种咳嗽可以持续较久,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笔者采用3种方案治疗急性上感后咳嗽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关节疼痛,具有关节活动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是大多数关节病患者从疾病中解脱出来.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病发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96例,现将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增效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40例.以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MTX及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并且治疗一周后进行两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有增效作用
作者:张秋宁;黄惠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护理风险发生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应急预案,降低投诉和纠纷的发生.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意识,增强了主观能动性,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护理纠纷明显下降.结论:风险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的加强,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使患者得到了安全、规范、满意的优质服务.
作者:朱学珍;马惠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护理管理质量是医院质量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院妇产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不仅危及护患双方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到护理管理质量,研究如何加强基层医院妇产科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就显得异常重要.
作者:杨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降脂汤具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的功能,治疗高脂血症75例,总有效率为9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说明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症功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梅旭成;侯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题,内分泌科是医院落实主题的示范病房,该科护理工作在护士长事必躬亲带领下,全科护理人员通过集中学习标准和要求,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完善示范病房规章制度,突出以人性化服务为抓手,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流程,强化基础护理,完善监管机制,病区实施分组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实施弹性排班初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侯凤玲;梅旭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制备姜酊豆蔻驱风合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复方豆蔻酊和姜酊,以复方豆蔻酊和姜酊为主药加浓薄荷水、蒸馏水制备姜酊豆蔻驱风合剂.对豆蔻挥发油与薄荷油进行理化鉴别,以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物肉桂、小茴、干姜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能清淅地鉴别肉桂、小茴、干姜的特征斑点.结论:本品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薄层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可用于姜酊豆蔻驱风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银良;叶洪辉;陈宗武;禢昭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吴丽,女,22岁,住院号:85293,孕36周,下腹部不规则疼痛1天,于2011年7月1日入院,有狼疮性肾炎五年,孕后停药.入院时体检:T37℃,P20bpm,R70bpm,BP120/80mmHg,面色正常,心肺无异常,腹隆,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双下肢3度浮肿,产检:宫高34cm,腹围100cm,ROA,胎心音150次/分,内诊:宫颈管未完全消失.
作者:王小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