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芬;王保和;黄宇虹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差错的原因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结果:大大减少护理缺陷与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
作者:黄华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BC时间管理法在新生儿科新上岗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根据培训的内容,运用ABC时间管理法.结果:新上岗护士完成培训内容,顺利完成当班的工作.结论:运用ABC时间管理法,使新上岗护士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及技能.
作者:何美群;黄科志;李素萍;陈静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药新药耐受性试验属于新药临床试验分期中的Ⅰ期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是中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中药新药的耐受程度,确定安全耐受的人用剂量并了解在此剂量下的不良反应,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它是首创的新药进行临床研究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试验[1],因此其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过程的实施及质量控制、不良反应的监管、结果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
作者:李艳芬;王保和;黄宇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氨甲喋吟(MTX)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未破裂输卵管妊娠58例,口服米非司酮,肌注氨甲喋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93%.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氨甲喋呤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周建君;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传统中药汤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中医处方调剂混合后,加水煎煮,使药物之间充分相互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药汤剂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具有组方灵活、随证加减、起效快、易吸收的特点,但中药质量不可控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作者:戴善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白术,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这些化学成分有抗炎、抗肿瘤、调节胃肠等药理作用.近几年,对此研究颇多,现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冰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癌痛是大多数肿瘤患者病程中会经历的症状,目前的三阶梯镇痛治疗已经得到普及,但癌痛的控制状况仍未达到满意的水平.中医药外用治疗癌痛可以改善患者癌痛,减轻镇痛药物的副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复习近年来临床报道的相关癌痛外治文献,寻找中医外治在癌痛治疗方面的主要优势及问题.
作者:周勇;蔡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文章主要分析了心电图监测中出现干扰的各种原因,主要为导线电极接触不良,活动干扰,患者自身肌电干扰,外源性电磁干扰及电池电量不足等,并提出准确判断心电图,但需结合心电图形、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测心电系统.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外科手术是修复唇腭裂的唯一重要手段.瘢痕是不可避免,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因此,预防唇腭裂的发生远大于唇腭裂的手术修复.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唇腭裂的发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作者:胡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找出门诊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以降低药品发生差错的机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结合某院药房的实际工作情况,找出差错发生的具体原因,制定防止发生差错的详细措施.结果:药房药品发生差错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加强药房人员培训与管理,尽可能避免差错发生.结论:积极防范,提高药房人员专业素质,严格规章管理制度,是减少差错发生,确保用药安全的有力保证.
作者:张村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真空采血过程中吸血不畅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对临床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常见的吸血不畅的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进行操作方法的改进.结果:提高了采血成功率及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结论:通过调节针头方向、握拳与放松交替进行、人工制造管内负压等方法有助于血液顺利流出.
作者:兰映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术后腹胀是脊柱结核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张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等,严重者多半有恶心、呕吐及呼吸困难,大便排泄时间延长,排便困难排气减少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因此,分析病人术后腹胀的原因,针对相应症状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尹继红;季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黄芪饮片HPCE-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黄芪及其炮制品的指纹谱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色谱分离,以40mmol.L-1硼砂-20mmol·L-1硼酸-10%甲醇(pH=8.7)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为20kV,波长为210nm,以黄芪甲苷为参照物(IS),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黄芪饮片HPCE-DAD指纹图谱;发现少数黄芪饮片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生品与其炮制品的指纹谱差异显著.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芪饮片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作者:马丽娟;韩乐;刘训红;傅兴圣;李俊松;蔡宝昌;杨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对骨质疏松治疗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利用影像学方法诊断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通过分析对比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如双能X射线测定、定量CT、定量超声、核素全身骨显像等,综合评价其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优点及局限性,特别是核素全身骨显像定量测定为骨质疏松诊断提供了新参数.
作者:刘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提高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性,为临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及适当的分娩时机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降低国产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优生质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病例与分娩后的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性高,并提供了脐动脉S/D及RI等血流参数,为临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机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王节华;简秋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此类患者的3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和讨论其中的护理要点以及护理对策.结果:36例患者的总缓解率为92.86%.肿块消退:CR9例,PR22例,SD5例.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疼痛、恶心、呕吐及发热等,1例患者出现右髂内动脉穿刺处周围皮下淤血,10天后自行消退.结论:介入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合理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作者:黄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痊愈出院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将已康复的精神分裂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另一组给予一般出院指导,一年后评定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值<0.01),干预组复发率13%,实验组复发率43%,实验组患者复发次数及住院次数,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结论:出院后系统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病情复发,减轻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介绍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将胰岛素分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注入体内;一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将胰岛素于三餐前及22:00皮下注射,比较血糖的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0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用量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生理胰岛素分泌,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的良好效果.
作者:渠海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心电图的改变.方法:选取2009~2011年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27例.结果: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同时有窦性心动过速者52例(41%),房颤、房扑者14例(11.0%),室性早搏12例(9.5%),ST-T改变8例(6.3%),窦速伴房室大及右束支阻滞无其他心电图表现者39例(30.7%),两种以上心律失常伴呼衰死亡者2例(1.5%).结论:在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情况下纠正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心律失常明显好转.
作者:顾丽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观察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cral ulcer,ROU)的临床疗效.纳入ROU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维生素B2片进行全身治疗.2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六味地黄丸、挂附地黄丸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淑敏;沈建琳;孟亚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