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笔者在工作中采用闪罐法治疗因肌注形成的局部肿痛效果明显,既减轻了病人的疼痛,也促进了局部药物的吸收.
作者:王守东;许佩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为确保中药使用质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兹将临床常用且易于混淆的三组中药鉴别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超;张爱华;洪爱芹;徐俊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寄生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的干燥子座和幼虫的复合体.其性温,味甘,有填精补髓、益肺补肾、化痰止喘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痰饮喘咳、阳痿遗精、腰膝酸痛、虚劳咯血、自汗盗汗等证.由于其功效显著,来源稀少,价格昂贵,药材市场掺假品较多[1,2],现将冬虫夏草与几种掺伪品鉴别介绍如下(表1).
作者:彭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作者:黄有伟;李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笔者于1991-01~1994-01,使用自拟活血祛痛散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洪奎;沙昌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笔者1996~1998年间,应用自拟清咽汤治疗急性咽炎180例,在临床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丽华;姜海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以橙皮甙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制剂水提取工艺和醇沉工艺,及其中试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优选出肠泰口服液的佳生产工艺.
作者:王智芳;乔文建;杨真荣;雷清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有延及各种组织和各种脏器的倾向.尤其好发于儿童,而且易感染.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制了腮糊膏,经临床近一年的实践证明,其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联华;蔡抗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药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效,为常用中药.商品药材分为毛知母、知母肉两类.为考察这两类药材的流通情况以及资源分布,我们收集了国内知母药材使用量较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材公司或医疗单位的知母药材样品,并依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标准进行了鉴定,同时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对知母资源分布进行了调查.
作者:周峰;陈万生;乔传卓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当归贮藏保管中发现虫蛀时,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磺薰烟法.具体操作:将虫蛀的当归放在容器内,取适量硫磺放在铁碗中,点燃后,再放入容器底部中间,加盖密封薰至24 h. 用硫磺薰烟的辛烈气味,来薰死虫卵、霉菌.
作者:林庆和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抑郁症是老年性常见病,部分患者往往表现为冷漠,忧郁寡欢,精神处于抑郁状态,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多以药物和康复治疗,往往忽视了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仇海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本病108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明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1995年版<中国药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质量标准中的鉴别(2)进行了改进,使提取更完全、斑点分离更好、显色更明显.
作者:金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莪术根茎含挥发油1%~1.5%,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莪术酮、莪术双酮、新郁金二酮、表莪术酮、莪术烯、莪术醇、异莪术醇、原莪术醇、去氢莪术二酮、呋喃二烯酮、异呋喃二烯酮、呋喃二烯、莪术倍半萜烯酮、β-榄烯、γ-姜烯、γ-茨烯、姜黄素、β-谷甾醇、古玛酮、胡萝卜甙、棕桐酸等20余种化学成分[1].其制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抗病毒药收入<中国药典>[2].现将近年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报道如下:
作者:满伟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采用HPLC法测定了消炎镇痛海绵中大黄酸的含量 ,使用C18柱,甲醇-水-冰乙酸(78∶2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 ,此法样品的分离度好,加样回收率为99.7%,可作为这一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汪向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苦味与辛味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广泛,中药有辛、甘、酸、苦、咸、淡味等不同,除具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一切药物配伍共有的方法外,并有寒热同用、苦辛通降两种特殊配伍,兹对此二法加味论述.
作者:孙适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们自1997-06~1999-12应用我院制剂室生产的化瘀膏治疗动脉穿刺引起的血肿1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小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国学者先后从巴戟天中分离得到11类化合物和24种无机元素;并指出巴戟天具有补肾壮阳,祛风湿作用及防治冠心病,抗癌等作用,毒性实验证明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近年来,化疗被广泛地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使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但由于抗癌药物能引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给众多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以致化疗难以顺利完成,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愈后,我院自1997-01~1999-06,采用耳穴贴压中药王不留行籽,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1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华;乔善亮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采用纯中药制剂-金疮止血消炎药分型治疗开放性损伤1 000例,并以云南白药加明胶海绵治疗100例作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止血、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金疮止血消炎药具较好的止血、消炎、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放性损伤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德永;赵蕾;陈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