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丽;王小兰;周洁
目的 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1例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膝关节不稳、神经及血管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提高[(88.82±4.95)分vs.(57.76±7.41)分、(85.78±8.62)分vs.(53.56±7.26)分](P<o.05).末次随访时X射线片显示所有患者无关节退化性改变,无移植骨软骨脱落或移位.MRI示骨愈合满意,软骨覆盖良好,厚度均匀,表面光整.结论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可获得理想的透明软骨修复,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刘久翔;王青;范卫民;崔维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老年隐源性脑脓肿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老年隐源性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药物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5例.手术病例中,穿刺引流11例,脓肿切除4例.治愈13例,死亡1例,肢体偏瘫2例,失语1例.结论 老年隐源性脑脓肿患者的起病隐匿,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需与颅内肿瘤、脑寄生虫等病相鉴别.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规范足疗治疗;治疗中要注重基础病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夏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38例(4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肠源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药敏.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次肠源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38例次,肠球菌6例次,两种菌混合感染5例次.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肠球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因肠源性腹膜炎而致拔管1例、转血液透析1例、死亡4例,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致病患者均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肠源性腹膜炎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应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作者:温健;朱烨;欧阳涵;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出现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16例的预后.方法 乳腺癌术后IMLN转移患者16例,10例行序贯化放疗,4例行化疗,2例行内分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随访3~77个月,随访期死亡12例,生存4例.1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29.5个月,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56.3%和41.7%.11例多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20.0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36.4%和18.2%.5例单发转移患者中,1例死亡,4例随访期无疾病进展.IMLN单发转移者预后较好.结论 乳腺癌术后随访应重视IMLN状况;单发IMLN转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仍可获得较好预后.
作者:问静;王丽君;郭业松;刘菊英;黄蕾;张倩;姜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obas(R) 4800高危型HPV检测技术对宫颈癌筛查的效能及与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同时用Cobas(R) 4800高危型HPV检测技术和HC2进行HPV检测的数据,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以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2及以上为宫颈癌阳性诊断标准,Cobas(R) 4800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为90.0%(9/10),特异度为58.9%(53/90),约登指数为48.9%,阳性预测值为19.6%(9/46),阴性预测值为98.1%(53/54).Cobas(R)4800与HC2的总符合率为83.0%(x2=2.12,P>0.05).结论 Cobas(R)4800高危型HPV检测技术对宫颈癌的筛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婉薇;麻全慧;茅晓东;张静;王志国;张家明;姚孝明;施建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家兔缺血心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描记8只家兔离体心脏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在正常灌流液(C组)、模拟缺血灌流液(A组)和模拟缺血灌流液+参麦注射液(B组)灌流情况下的跨膜电位曲线,并在模拟缺血灌流20 min后测量动作电位幅值、复极50%时间(APD50)、复极90%时间(APD0)、0期大除极速率(Vmax)、大舒张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VDD)和自发放电频率(RPF).结果 与C组相比,A组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Vmax、VDD和RPF减少(P<0.05或P<0.01),APD0和APD90增加(P<0.01);与A组相比,B组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VDD和RPF增加(P<0.05或P<0.01),APD50和APD90减少(P<0.05或P<0.01),窦房结起搏细胞Vmax增加(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肌自律细胞因缺血所导致的电位改变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三明;沈建昕;温晓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对牙周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经便利抽样筛选牙周病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2例实施常规口腔健康教育,试验组154例实施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分析3个月后两组患者牙周病患病率,并追踪两组母体、胎儿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分娩孕周(38.26±1.63)周低于试验组的(38.66±1.78)周(P<0.01).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和先兆子痫比例(4.58%、3.92%、7.19%、3.27%和3.27%)低于对照组(6.71%、5.37%、13.42%、4.70%和5.3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分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的比例(6.54%、5.88%、4.58%、2.61%、0.65%和5.88%)均低于对照组(12.75%、10.74%、8.72%、4.03%、2.01%和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牙周炎患病率为31.54%,高于试验组的22.88%(P<0.01).结论 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可降低牙周炎患病率、缓解牙周炎,未能证实自我菌斑控制在减少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中的有效作用.
作者:徐旭娟;范琳琳;赵小燕;钱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琥珀酸普卢卡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难治性便秘(IC)的疗效.方法 36例老年IC患者给予琥珀酸普卢卡必利(口服2mg/d)联合乳果糖(口服每次15 ml,每日3次)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48、72h胃肠道排空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多于治疗前(P<0.05),自主排便次数≥3次/周者比例高于治疗前(61.11% vs.22.22%) (P<0.05),48、72 h胃肠道排空率分别为(75.00±10.69)%、(86.88±6.51)%,均高于治疗前的(54.37±8.63)%、(70.75±2.18)% (P<0.05).4例出现不良反应后均缓解.结论 琥珀酸普卢卡必利联合乳果糖能有效改善老年IC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周逸婵;许海尘;邵耘;薛绮萍;孙为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小鼠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BP作用48 h后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LBP 1000 μg/ml作用48 h后U14细胞分泌IL-12及IL-10的水平.构建20只C57BL/6J小鼠U14细胞皮下成瘤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灌胃LBP 10 mg/kg,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2及IL-10的水平;计算小鼠瘤质量、体积、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Ki-67的表达.结果 LB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U14细胞的生长.LBP 1000μg/ml作用后,U14细胞IL-12分泌增加,IL-10分泌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清IL-12水平、胸腺和脾脏指数升高,血清IL-10水平、瘤质量、体积及Ki-67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LBP能够通过上调IL-12及下调IL-10的水平达到抗小鼠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马旭;朱艳;杨青;秦书俭;白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水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55例结核性胸膜炎和14例非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患者的新鲜胸水,分别进行T-SPOT.TB、γ干扰素(IFN-γ)检测和分枝杆菌培养,计算3种方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诊断效率.结果 69例患者中,T-SPOT.TB检测阳性51例(73.91%),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例(20.29%),IFN-γ检测阳性43例(62.32%).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分枝杆菌培养(P<0.01).以终临床确诊结果为标准,T-SPOT.TB、IFN-γ检测和分枝杆菌培养的敏感度分别为89.09%、76.36%和25.45%,特异度分别为85.71%、92.86%和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97.67%和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50.00%和25.45%,约登指数分别为0.75、0.69和0.26,诊断效率分别为88.41%、81.16%和40.58%.结论 胸水T-SPOT.TB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优于IFN-γ检测和分枝杆菌培养法.
作者:侯超;王新宁;王相栋;施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和左心房内径(LAID)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 8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3例)、持续性房颤组(27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2例),以3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LAID.结果 房颤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房颤患者LAID大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LAID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和LAI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患者,尤其是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LAID增大,提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LAID与房颤持续时间相关.
作者:邢玉龙;史云桃;邢建东;王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4例分为三组,分别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A组,26例)、甲状腺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B组,48例)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组,30例).检测术后第1天和术后1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比较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1天及术后1年,A组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病例,B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33.3%和4.2,低于C组的50.0%和10.0%(P<0.05).A组术后第1天血清PTH和血钙水平均高于B、C组(P<0.05).A、B组术后1年血清PTH均高于C组(P<0.05).结论 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式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作者:陈松清;韩桂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江苏省盛泽地区893例社区老年人分为轻度动脉硬化组[A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超过正常值20%~30%,381例]和中重度动脉硬化组(B组,baPWV超过正常值>30%,512例).分析肥胖相关指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B组年龄、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比例、腰围(WC)、腰臀比(WHR)、HR、BP、TC、TG、FBG、尿酸、baPWV和动脉硬化指数(AI)均高于A组(P<0.05).肥胖组BP、AI、WC、WHR和BMI均高于过轻、超重和正常组(P<0.05).baPWV及吸烟史是动脉僵硬度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WC、WHR、baPWV及吸烟史均是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影响因素.
作者:顾静彧;杨可名;茆丽娜;贾坚;丁海霞;占伊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LA)治疗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RNG)的可行性.方法 RNG患者10例均为单个复发,超声引导下行PLA.术后1、3、6个月均行超声随访,观察结节体积变化,监测血清T3、FT3、T4、FT4和TSH水平,记录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PLA治疗.术后1个月,结节较术前缩小[(5.19±1.04) ml vs.(7.29±1.50) ml](P<0.05);术后3、6个月分别进一步缩小至(4.49±0.90) ml和(3.53±0.71) ml(P<0.05).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无灌注;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LA治疗RNG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大中;郁建英;邵清;周斌;唐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α2链(COLⅠ α2)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青藏高原氟暴露地区儿童氟斑牙的关系.方法 对所选调查对象进行氟斑牙检查,分为氟斑牙组(氟斑牙儿童,60例)和非氟斑牙组(健康儿童,60例),并抽取外周血进行COLⅠ α2 PvuⅡ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氟斑牙组儿童COL Ⅰα2PvuⅡ基因型PP分布频率低于非氟斑牙组(16.7% vs.60.0%) (P<0.01),PP分布频率高于非氟斑牙组(58.3% vs.18.3%)(P<0.01).氟斑牙组和非氟斑牙组Pp分布频率分别为25.0%和21.7%.结论 COL Ⅰ α2 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高原地区儿童氟斑牙有明显的关联.
作者:丛顾俊;赵俊才;周珉;康培培;陈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以及血小板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测54例T2DM患者(A组)和46例健康人(B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RT-PCR检测两组血小板中MMP2、MMP-3和MMP-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A组MPV和PDW大于B组(P<0.05).A组血小板中MMP-2、MMP-3和MMP-9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1).结论 MPV和PDW可作为监测早期糖尿病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指标.血小板中MMP-2、MMP-3和MMP-9表达量可能在评价血小板参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坤;宁金玲;王婷;杜宣;袁和秀;施毕旻;施敏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50例NSCLC患者(A组)和3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B组)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和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分析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组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和外周血中CTC中位数均多于B组(68.19 CU vs.1.37 CU和33.50 CU vs.1.01 CU) (P<0.01).A组中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数量多于外周血中CTC数量(P<0.01),且与外周血中CTC数量呈正相关(r=0.88,P<0.01).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数量随着TNM分期递进和远处转移淋巴结数目增多而增加(P<0.01).结论 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检测可初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
作者:万佳蔚;严子禾;韩志君;黄新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是有效治疗角膜盲的重要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科学研究的深入,PKP的手术适应证发生变化,供体角膜的保存质量也得以提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发生率,改良的手术方法、新型的抗排斥药物及方法不断被探索并应用于临床.现就PKP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卞婕;杨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d谵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入住AICU治疗的非心脏手术患者156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后1d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与术后谵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d发生谵妄13例(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MAP降低40%为AICU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d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36,95%可信区间(1.407~49.386),P=0.019],泵注右美托咪定是降低谵妄发生率的独立保护因素[OR=4.309,95%可信区间(1.066~17.417),P=0.040].结论 术中MAP严重降低是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d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而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则能有效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作者:朱学文;马正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的49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并与同期传统影像学检查资料、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90.9%、83.7%、96.9%和58.8%.在血清肿瘤标记物升高的30例患者中,18 F-FDG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100%、86.7%、100%和50.0%.依据18F-FDG PET/CT结果,73.5%患者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能有效评估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病例,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飞;胡瑶;丁重阳;李天女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