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神聪针刺治疗65例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周国容

关键词:四神聪, 原发性失眠症, 临床研究
摘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四神聪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体疗效(PSQI)、次要结局指标HAMD评分、SAS评分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采用四神聪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孙玉信教授治疗便秘经验浅谈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近年来,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期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朱乐乐;安慎富;孙玉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紫龙金维持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龙金片维持治疗同步放化疗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同步放化疗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紫龙金片维持治疗组40例,安慰剂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的差别,用卡氏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并观察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入组78例患者,4例出组,74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紫龙金片维持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55.6%,安慰剂对照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54.5%、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龙金片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一过性头晕.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稳定后应用紫龙金片治疗是安全的,并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王建芳;陈遐林;孙彩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十宣刺血治疗中风恢复期手指麻木

    目的:观察十宣刺血方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手指麻木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常规治疗加十宣放血疗法,对照组仅用针灸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十宣刺血的确能提高中风恢复期手指麻木的疗效.

    作者:高竹颖;时国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血清纤维标志物的Meta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方法:选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图书馆作为资料源,纳入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对照随机试验,使用RevMan5.2软件对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发表的614篇论文中析出符合要求的论文1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的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独使用西医常规药物相比,结合中药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作者:田甜;张星华;廖志峰;马国珍;卢雨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国内Ilizarov技术在脊柱侧弯方向的临床应用现状

    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非手术治疗效果很差,且容易并发局部皮肤坏死及血管神经的机械性损伤;而手术治疗无论哪一种都是在牺牲活动关节的基础上达到矫正目的,常常伴发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对Ilizarov技术在肢体矫形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田慧中在脊柱侧弯中运用Ilizarov技术的经验,论述了脊柱侧弯的分类,病理改变,Ilizarov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优势和原理等,论证Ilizarov技术运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可行性、先进性和面临的问题.

    作者:裴冬阳;饶耀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头痛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头痛的疗效.方法:给予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气虚血瘀型头痛患者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5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及方法治疗.结果:痊愈61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头痛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曾宪勇;冀志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进展

    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患者主要出现骨骼疼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由于其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目前已大量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发病原因、相关临床研究、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从而为提高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余东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玉屏风颗粒与孟鲁司特联合应用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及孟鲁司特治疗.选择同期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并跟踪随访6个月,记录其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发作次数此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对于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钟智英;易新宇;何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LIDH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LIDH疼痛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两组,每组各39例,应用西医治疗者设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治疗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其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DH疼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并促进其尽快恢复.

    作者:刘俊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观察分析自拟化湿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自拟化湿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化湿利胆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x2=5.4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胆囊B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x2=4.4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拟化湿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坤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探讨

    目的: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中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服用炮制类中药.根据药物类型,将70例患者分为25例含挥发油类药物组、22例生物碱类药物组、13例苷类药物组、10例鞣质类药物组.统计各组患者疗效.结果:25例服用炮制挥发油类药物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22例生物碱类药物治疗效率为95.5%;13例苷类药物治疗效率为100.0%;10例鞣质类药物治疗效率为90.0%.结论:采用科学方法炮制中药供患者服用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益气利水汤内服联合康莱特和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73例

    目的:观察益气利水汤内服联合康莱特和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采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57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益气利水汤内服联合康莱特和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73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2.19%,高于对照组的64.91%,观察组毒副反应评分平均(0.97±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利水汤内服联合康莱特和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李佳;赵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药干预痰湿体质糖尿病临床前期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法对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3.3%),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质测评转化分数以及耐糖量均获得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饮食指导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前期症状.

    作者:彭扣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郑州市体检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郑州市体检人群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情况,为当地心血管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的就诊数据,分析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分布情况,及其与心血管家族史的关系,以分析郑州市体检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结果:血压异常检出率为19.8%,总胆固醇异常检出率为29.9%,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为29.9%,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检出率为13.8%,低密度脂蛋白异常检出率为28.6%,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为10.2%.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与无心血管家族史人群相比,有心血管家族史的体检人群中血压、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人群中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情况偏高,尤其在有心血管家族史的人群中更明显.

    作者:李力;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针刺水沟穴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两则

    顽固性呃逆虽不属急重病症,但会导致疲惫感、失眠、焦虑,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治疗.作者于临床工作中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2例,采取强刺激水沟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赵氏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周围性面神经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为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面部突然瘫痪,其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医从病因出发,辨证论治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孔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环孢素A、司坦唑醇联合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小剂量司坦唑醇联合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及住院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6例)和西医治疗组(44例).西医治疗组:给予环孢素A3 mg·kg-1·d-1,分2次口服,司坦唑醇6mg/d,分3次口服,14岁以下4mg/d,分2次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给予不同方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 (39/46)和82% (36/4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7% (10/46)、2.2% (1/46),40.9% (18/44)、13.6% (6/44),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环孢素A、小剂量激素治疗慢性再障能达到常规剂量的疗效,节约了资源,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中药,进一步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且疗效稳固.

    作者:喻争鸣;丁权;高天朋;桂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脐疗改善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的理论探讨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终转归,也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心力衰竭患者因肝脏及胃肠道瘀血,常出现胃肠道不适,如脘腹胀满,恶心纳差等.药物口服途径治疗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技术特色,予温阳益气、健脾利水之中药脐部贴敷,既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又可避免因口服而再次加重胃肠负荷,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及接受.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重症肌无力60例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Ⅰ型和Ⅱa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符合Osserman Ⅰ型、Ⅱa型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溴比斯的明片和强的松治疗,疗程6个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肌无力临床评分表现上,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Ⅰ型和Ⅱa型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伟;杨盼盼;马勇;王宝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益气健脾和胃法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胃肠反应的观察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以后采取中药益气健脾和胃法辅助治疗胃肠反应的作用.方法:从门诊2014年1月-2015年2月的所有患者中选出84例已经确诊并正在接受术前或者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中药方案对42例患者进行胃肠调理,作为中药组;其余42例得到西药方案调理,并分配到对照组,遵循CTCAEV标准针对化疗实施阶段,患者胃肠反应的程度进行分层评定.结果:中药组在得到肠胃调理之后,胃肠反应程度降低到0~1度的比率是92.86% (39例),而对照组降低到0~1度的比率是76.19% (32例),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胃肠不适,可借助益气健脾和胃方案帮助患者进行消化系统调理.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