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颖;时国臣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新生儿腹痛(盘肠气痛)临床疗效.方法:一是中药温熨脐部(神阙穴);二是针刺点穴法;三是推拿捏脊法.结果:临床治疗11例,治愈8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新生儿腹痛(盘肠气痛)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症状及盆腔积液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过程中补肾调周法和二藤汤灌肠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京蕊;冯彦君;冯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小剂量司坦唑醇联合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及住院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6例)和西医治疗组(44例).西医治疗组:给予环孢素A3 mg·kg-1·d-1,分2次口服,司坦唑醇6mg/d,分3次口服,14岁以下4mg/d,分2次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给予不同方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 (39/46)和82% (36/4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7% (10/46)、2.2% (1/46),40.9% (18/44)、13.6% (6/44),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环孢素A、小剂量激素治疗慢性再障能达到常规剂量的疗效,节约了资源,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中药,进一步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且疗效稳固.
作者:喻争鸣;丁权;高天朋;桂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Ⅰ型和Ⅱa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符合Osserman Ⅰ型、Ⅱa型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溴比斯的明片和强的松治疗,疗程6个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肌无力临床评分表现上,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Ⅰ型和Ⅱa型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伟;杨盼盼;马勇;王宝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三七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疾患及疼痛病症,是功效卓著、用途广泛的一味中药.笔者临床发现,本品对多种口腔科疾病也有独特疗效.
作者:刘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提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从门急诊处方点评入手,筛选中成药处方以及西药与中成药联合使用处方,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和药物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明确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以及应对策略.结论:临床药师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而且可以提高临床药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徐运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周围性面神经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为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面部突然瘫痪,其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医从病因出发,辨证论治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孔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生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予生大黄鼻饲合并灌肠治疗;B组,予生大黄鼻饲治疗;C组,予生大黄灌肠治疗;D组,予常规治疗.干预时间为7d.收集各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胃肠道并发症、腹压、住ICU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四组D-乳酸和DAO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7,30.17,27.27;P<0.05),且不同时间(F=24.23,25.65,23.89;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发现第7d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F=3.739,F=16.675;P<0.05),进一步采用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结果表明A组的效果优[(290.77±113.68) ng/mL,(62.11±3.03) mIU/mL,(14.20±3.62)].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少、胃肠道出血比较,四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8.750,11.345;P<0.05),其中A组腹胀(10%)、肠鸣音减少(20%)、胃肠道出血(15%)均低.患者腹压、住ICU时间、MODS发生率比较,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4.71,8.975;P<0.05),其中A组腹压(11.00±2.73) cmH2O、住ICU时间(13.45±3.67)d、MODS发生率(10%)均低.结论:早期对危重患者采取生大黄鼻饲联合灌肠治疗可阻止胃肠道黏膜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改善胃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和胃肠功能障碍,降低腹腔压力,减少胃肠道并发症,降低APACHE Ⅱ评分,缩短住ICU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
作者:余红;牟园芬;冯清洲;吴禹燕;甘雨霞;左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不孕症是全世界关注的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历代医家对其辨证论治,潜方用药各具特色,然万变不离其宗.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孕症标本分治,以本开源,以标复旧的思路,借此探究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思路,为中医妇科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李雅文;吴克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以后采取中药益气健脾和胃法辅助治疗胃肠反应的作用.方法:从门诊2014年1月-2015年2月的所有患者中选出84例已经确诊并正在接受术前或者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中药方案对42例患者进行胃肠调理,作为中药组;其余42例得到西药方案调理,并分配到对照组,遵循CTCAEV标准针对化疗实施阶段,患者胃肠反应的程度进行分层评定.结果:中药组在得到肠胃调理之后,胃肠反应程度降低到0~1度的比率是92.86% (39例),而对照组降低到0~1度的比率是76.19% (32例),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胃肠不适,可借助益气健脾和胃方案帮助患者进行消化系统调理.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盲选72例,按1:1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观察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王晓冰;韩文朝;王献印;李百华;张作峰;陈向军;白宗堂;王会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桑杏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温燥咳嗽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30例温燥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桑杏汤合过敏煎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4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使用桑杏汤合过敏煎治疗秋燥咳嗽患者的疗效确切.
作者:苏有琼;徐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顽固性呃逆虽不属急重病症,但会导致疲惫感、失眠、焦虑,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治疗.作者于临床工作中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2例,采取强刺激水沟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黛力新治愈1例长期不明原因的咳嗽、低热患者,及此后又治愈2例不明原因长期低热的学生,说明黛力新不仅能够治疗极度消极、情绪低落、不合群,甚至有自杀倾向等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还可治疗不明原因的咳嗽、低热等隐匿的抑郁症状.
作者:胡金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因年老脏腑虚弱、精气亏损,或情志失调,或中毒外伤等,使脑内玄府郁闭,气液流通受阻,内生痰、瘀、热、滞等毒,败坏脑髓,髓减脑消,神机运转不利引起的神志异常疾患.依据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指出脑内玄府郁闭是痴呆发病关键,并分析痴呆治疗当从开通玄府着眼,顺应玄府通利之性,使其开阖有度,恢复气液流通渗灌及神机运转.
作者:张秀;王振兴;李斌;王小燕;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患者主要出现骨骼疼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由于其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目前已大量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发病原因、相关临床研究、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从而为提高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余东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陈香胃片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治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陈香胃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陈香胃片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佳,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文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中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服用炮制类中药.根据药物类型,将70例患者分为25例含挥发油类药物组、22例生物碱类药物组、13例苷类药物组、10例鞣质类药物组.统计各组患者疗效.结果:25例服用炮制挥发油类药物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22例生物碱类药物治疗效率为95.5%;13例苷类药物治疗效率为100.0%;10例鞣质类药物治疗效率为90.0%.结论:采用科学方法炮制中药供患者服用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调周助孕汤在多囊卵巢引起的不孕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5-2012年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60例纳入双盲随机对照实验,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中药调周助孕汤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相关指标.对照组口服避孕药3个月经周期后促排卵助孕.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药调周助孕汤治疗多囊卵巢不孕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体现了中药的独特优势.
作者:卢利娟;陶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方法:选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图书馆作为资料源,纳入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对照随机试验,使用RevMan5.2软件对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发表的614篇论文中析出符合要求的论文1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的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独使用西医常规药物相比,结合中药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作者:田甜;张星华;廖志峰;马国珍;卢雨蓓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