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鲁明;景忠良
中药材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有的也不相同,因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长期以来较为普遍,致使中药品种十分复杂.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更造成了中药材验收的困难.
作者:熊鹏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以吸湿率和流动性为指标,筛选出消炎利胆胶囊的佳辅料、制剂成型工艺,并对胶囊和片剂的崩解时限及溶出速率作一比较,同时测定了成品的临界相对湿度,为临床和大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黄世福;吕凌;杨士友;田军;孙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药饮片贮存保管工作的好坏,对其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如保管不妥,极易霉变、虫蛀、泛油、变质,从而降低药物的临床疗效.为了保证饮片的质量,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必须加强中药贮存保管工作.本人就饮片在贮存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作者:童颖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因较为复杂,诸多药物治疗均不够理想,为此我们制备了康妇灌肠剂,用直肠给药方法来配合此病的一般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顾亚阳;王小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考证了太子参的药用历史,并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太子参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训红;阚毓铭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科1998-10~1999-12共收治血尿病人16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渗危重患者的血浆渗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FM-6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3次直接检测受检者血浆渗透压,观察血渗值的变化.结果:高渗危重患者危重发作时血渗值明显增高(322.72±16.90)mOsm/kg.H2O;死亡组和存活组二者首次血渗值差异显著(t=2.213,P<0.05);24 h后差异明显显著(t=18.363,P<0.01);死亡组血渗值逐渐升高,而存活组逐渐向等渗转归,经方差分析,二者3次组内血渗值均值变化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浆渗透压测定可作为临床抢救高渗危重病人的预警指标.
作者:高丽萍;杜志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或新鲜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小便不利等证.由于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可以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直肠癌等,故需求量也大大增加,随之伪品也屡见不鲜.本文就新发现的伪品牛含水与白花蛇舌草正品的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作一鉴别.
作者:丁丽;张庆岭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个部分组成.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瘘管有分支,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肛深部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口.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后换药.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术伤口应辨证换药.
作者:施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将黄芪等药物进行水煎提取正交试验,分别以水提取物得量和黄芪甲甙收率作考察指标,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周利民;陈洪燕;胡晓雪;卢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5-10~1999-1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20例,单纯中药治疗的19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亚微肝泰片中三七、龙胆、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月琴;高素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娄彬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单纯运用中药口服,疗程长,病人难以坚持服药,影响疗效.自1994~1999年,我们应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郭春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草药萃取上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该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及其产业化遇到的问题.
作者:郑琴;张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显微和理化鉴别法对喘咳宁胶囊中的五味子、黄芪、消旋山莨菪碱进行了鉴别.方法专属,操作简便,可有效地控制喘咳宁胶囊的内在质量.
作者:赵新英;吴英杰;闫小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痛经口服液提取工艺.方法:以单味药制备不同制剂,以镇痛、消炎为评价指标.结果:以黄芩、肉桂水溶液为好.结论:以黄芩及肉桂水提取.
作者:王玉荣;申庆亮;付婷;王凤;孔娟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益肝合剂为我院自制的制剂,经临床应用一段时间有一定疗效,现将其制备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戴珍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酒,性温,味甘苦辛,有毒,入心肝肺胃经.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可治疗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
作者:官仕杰;闫小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总结报道了近年葛根药理研究的新进展,葛根不同成分,在抗氧化;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葛根素对神经细胞还有保护作用.
作者:校合香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