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琴;高素琴
医圣降脂减肥袋泡剂是以张仲景<金匮>名方防己茯苓汤为主方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由中药汉防己、黄芪、茯苓、泽泻、枸杞子、制首乌、丹参、生山楂、决明子、大黄、荷叶等组成.经多年临床验证,其降脂减肥效果明显,且袋泡剂高于汤剂.现将研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振国;吴立明;郝芬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药饮片是中医辨证论治、加减化裁、配伍运用的基本物质,是中医治病的基础,是中医药理论的基石.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医的临床疗效,影响着中医中药的声誉.探讨中药饮片如何从产地到用于病人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正规化、系统化的严格管理,促使中药饮片质量的全面提高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
作者:赵绍营;冯先强;胡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民间流传的治疗冻疮的经验方,应用于临床,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祥;马翠华;陈尚述;吴维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草药萃取上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该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及其产业化遇到的问题.
作者:郑琴;张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脑外伤综合征是头部外伤后遗的一种常见症,其痛多经久难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常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而诱发或加重.自1997-02~2000-02采用自拟活血止痛汤治疗脑外伤综合征3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鲁明;景忠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4~1999年我们科共收治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同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陆晓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白花蛇舌草是近代新开发的常用中药,其性凉,味甘、淡,归胃、小肠、大肠经,具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疮疖痈肿、急慢性胆囊炎、泌尿道感染、毒蛇咬伤等病症.<中国药典>(1995年版)Ⅰ部附录拟定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一种,但经部分地区调查及文献记载,几乎多数地区使用的白花蛇舌草实为同科同属植物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又名水线草)或两者混在一起药用[1].本文就其品种调查、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王丽;周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3-07~1999-06,我院应用地塞米松静脉冲击配合丹参及黄归煎剂,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28例,疗效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卫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们应用川芎嗪注射液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苑修太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川芎嗪系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因其含量极低,现为人工合成[1].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并可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少见川芎嗪的不良反应报道,现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徐先祥;刘青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对以熊果酸为主要成分的药物进行薄层分析条件综述,为熊果酸成分分析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张秋红;刘素清;熊绍银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肛门病术后,由于手术使肛门周围的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加上肛门结构特殊及手术野神经敏感而疼痛较甚,术中、术后病人较痛苦.祖国医学认为其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属于瘀血,瘀毒内阻,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我们对133例痔瘘病人术中、术后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医护质量,效果满意.
作者:刘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药材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有的也不相同,因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长期以来较为普遍,致使中药品种十分复杂.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更造成了中药材验收的困难.
作者:熊鹏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胃脘痛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主证.笔者在我院脾胃专科门诊,自拟中焦宁冲剂治疗胃脘痛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妙庆;张慎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亚微肝泰片中三七、龙胆、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月琴;高素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肤复康胶囊是我院和南京市中医院合作研制的新制剂,由水牛角、红花、丹参、茯苓等药组成.具有活血祛风、疏肝滋阴的功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牛皮癣、灰指甲,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对其制剂工艺进行了摸索,并取得了切实可行的制剂质量标准,确保了临床用药的稳定、可控、有效.
作者:王翠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酒,性温,味甘苦辛,有毒,入心肝肺胃经.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可治疗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
作者:官仕杰;闫小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渗危重患者的血浆渗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FM-6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3次直接检测受检者血浆渗透压,观察血渗值的变化.结果:高渗危重患者危重发作时血渗值明显增高(322.72±16.90)mOsm/kg.H2O;死亡组和存活组二者首次血渗值差异显著(t=2.213,P<0.05);24 h后差异明显显著(t=18.363,P<0.01);死亡组血渗值逐渐升高,而存活组逐渐向等渗转归,经方差分析,二者3次组内血渗值均值变化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浆渗透压测定可作为临床抢救高渗危重病人的预警指标.
作者:高丽萍;杜志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医治病的效果,除与医生的处方、调配、中药本身及制备等质量有关外,还与服用时间选择有关.根据药性和病情的不同,合理选择服药时间,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小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单纯运用中药口服,疗程长,病人难以坚持服药,影响疗效.自1994~1999年,我们应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郭春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