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秀
双黄连是由中药金银花、连翘、黄芩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笔者选择了双黄连与利巴韦林分别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晓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普恩复胶囊(蚓激酶胶囊)是从特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种多酶复合物,具有抗栓、溶栓、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亢进作用的生物制剂.其副作用小,安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仅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也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现综述如下.
作者:林荣华;林文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吴义堂;谢友如;杨庆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朱利军;黄杏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西医也常将其作为疾病的辅助治疗.合理的中西药物并用能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反之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因此在应用中应注意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本人就临床常用的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做一简介.
作者:张少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41例,结果显效97例,占70.3%;有效41例,占29.8%;总有效率为97.9%.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丽芳;陈正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杨顺祥;王正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补精1号口服液是我院自制制剂,是由原来的丸剂改剂型而来,其制备工艺根据药性、临床、生产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分析比较而得来.根据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及其溶解性能确定制备工艺是以水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为基本路线.其若干特殊药物作了特殊处理,确定了其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简述如下.
作者:张志军;孙文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药用白及是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 的块茎,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将其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平;丁国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医中药为主辨证分型,配合局部对症处理,治疗口腔溃疡80例,结果临床治愈20例,显效33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7.5%.
作者:施丽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补骨胶囊中的人参、黄芪、血竭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具重现性和专属性,且无阴性干扰,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其敏;朱忠庆;赵汉华;卢源通;刘明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张明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是由破伤风杆菌经创口入侵人体后引起的,该菌的痉挛毒性,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细胞,引起牙关紧闭,肌肉痉挛等症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破伤风抗毒素与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祖国医学对其有一套有别于其他证候的诊疗程序和理论.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文献古籍共收载了有关方剂180首,涉及药物161味,其中几种虫类药在破伤风的治疗中运用较多,且疗效显著.下面就破伤风的病因,虫类药的功用及作用机理、临床运用几个方面作一概括.
作者:胡克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5%氧化锌软膏是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及接触性皮炎等常见病的药物,我们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湿疹软膏,具有消炎、抗过敏、收敛、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皮肤湿疹、瘙痒、及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作者:王文森;孙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就江苏宜溧山区引种浙江东贝母的植物形态、粉末显微特征、生物碱含量等作了初步分析对比,认为植物形态因栽培稍有变异,显微特征、主要成分没有明显变异.
作者:许伟彪;李建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根据胆总管结石并有痰瘀郁结于胆管的病机,在利胆排石的基础上,配以散瘀软坚化痰的瓦楞子,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术.临床观察胆总管结石147例,治愈60例,显效59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结石小于2cm的治愈率为49.47%(47/95).认为胆总管结石小于2cm应优先考虑体外震波碎石术加排石治疗.
作者:王树声;白遵光;彭棣华;张策;王志伟;林恩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刘学乡;汪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药的质量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产地采收,加工不当,致使药物气味散失;二是伪品的出现,影响疗效;三是炮制、贮藏、保管不当及饮片调配工艺从简而影响中药材饮片质量.
作者:余爱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陈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冬葵子,苘麻子都具有清热的作用,同属植物,但冬葵子是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苘麻子是锦葵科植物苘麻子的种子,功能与主治大不相同.<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已收载.在药品监督普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卫生院中药房两者混用.笔者认为这是非常不妥的,不能确保临床用药准确有效.现将两种药品性状鉴别与临床应用总结如下,供鉴别时参考.
作者:苗兴满;郑秀芬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