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腮肿消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

高霞

关键词:合剂, 制备工艺, 流行性腮腺炎, 质量标准, 临床应用, 组方, 实验, 筛选, 疗效, 报告
摘要:腮肿消合剂组方是经我院多年临床应用,筛选而得,对流行性腮腺炎有较好的疗效.本实验对其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盆腔炎治疗体会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以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白带多,月经紊乱等为主要症状.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压痛,附件增粗或可扪及索条状或包块,压痛等体征.其病因多由于产后、流产、经期等调理不当,胞脉空虚,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蕴结胞宫,阻滞气机,气滞血瘀而发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病情顽固,恢复较慢.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取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针对本病以劳累后,月经前后或性生活后症状加重的特点,对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并做好预防保健宣传工作.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游月春;林英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中成药中银杏叶薄层色谱快速鉴别

    应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中成药中所含的银杏叶.方法简便快速,适用范围广.

    作者:刘瑞明;郭莉;孙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三叶青与土(栾)儿区别

    论述了三叶青与土(栾)儿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使用区别.

    作者:林俊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二黄消炎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我院药剂科协助妇产科根据中医理论研制的纯中药制剂二黄消炎片,经临床应用表明,治疗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疗效确切.现将该制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介绍如下.

    作者:段锦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0例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0例,取得一定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50例中,男32例,女18例;病程长为22a,短为1个月;年龄小者3岁,大者57岁,疗程短为3个月,长为1a,平均为6个月.病例分型:肾阴虚型31例,肾阳虚型19例,共50例.

    作者:王贵侠;童圆圆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中药炮制与美学

    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了中药炮制中理论、方法、炮制工具设计的内容与美学的关系,以期发掘中药炮制的美学内涵,促使中药炮制向更美的方向发展.

    作者:孔增科;武克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进展

    对近10余a来国内采用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电位法等测定麻黄碱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延峰;赵雪梅;王蕾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浅析虫类药在破伤风治疗中运用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是由破伤风杆菌经创口入侵人体后引起的,该菌的痉挛毒性,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细胞,引起牙关紧闭,肌肉痉挛等症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破伤风抗毒素与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祖国医学对其有一套有别于其他证候的诊疗程序和理论.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文献古籍共收载了有关方剂180首,涉及药物161味,其中几种虫类药在破伤风的治疗中运用较多,且疗效显著.下面就破伤风的病因,虫类药的功用及作用机理、临床运用几个方面作一概括.

    作者:胡克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80例疗效观察

    作者:冯萍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止痒消炎汤治疗阴痒8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玉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建议<中国药典>增加黄芩质量标准

    黄芩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黄芩条没有薄层色谱鉴别项.为更好的控制黄芩的药品质量,我们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研究出了一种薄层色谱方法,结果令人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宋吉莲;丛培质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几种天麻伪品鉴别

    天麻是兰科植物Gastradia elata Bl.的地下块茎.主产于云、贵、川、陕等省,具有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证.虽然天麻人工栽培比较成功,但由于价格较贵,一些不法商贩以假乱真,扰乱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有茄科马铃薯Solamum tuberosum L.的干燥茎、紫茉莉科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的干燥根、菊科大丽菊Dahbiai Pinnata Cav.的干燥块根、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的干燥根.

    作者:施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义堂;谢友如;杨庆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双黄连与利巴韦林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双黄连是由中药金银花、连翘、黄芩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笔者选择了双黄连与利巴韦林分别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晓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红景天药理研究进展

    综述了红景天的抗衰老、抗缺氧、对肌体双向调节、抗不良刺激、抗病毒、抗肿瘤、抗疲劳作用,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毒性及致突变性致畸的研究.

    作者:王亮;游冬青;陈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绞股蓝复方抗氧化作用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梅;陈华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刺五加主要活性成分化学与药理研究

    刺五加又称五加参,它在中国民间很早就供药用,是中药五加皮的一种.具有扶正固本、益智安神,补肾健脾等功效.

    作者:刘起华;朱礼;李文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41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41例,结果显效97例,占70.3%;有效41例,占29.8%;总有效率为97.9%.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丽芳;陈正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葛根临床应用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thomsomii Benth.的根,又名干葛、甘葛、葛条根、粉葛.性味甘,辛,平.入肺、胃经.功能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临证时按传统功效与相代药理相结合,灵活配伍,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体会简介如下.

    作者:苏春晖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肤阴康洗剂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肤阴康洗剂中的黄连、苦参、蛇床子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结果明显、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罗艳萍;赖小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