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李中万;杨广钢;姚丽云;徐绍俊;付小勇;潘永雄

关键词:健肾方, 唑来膦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骨保护素
摘要:目的:评价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采用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骨密度和临床症状,比较两组的血清E2,OPG和IGF-Ⅰ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P=0.178),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7,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P=0.750),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7,P<0.01);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血清E2,OPG和IGF-I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OPG和IGF-Ⅰ水平也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血清E2,OPG和IGF-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21,P=0.396).结论: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显著提高其骨密度和缓解疼痛,同时能促进雌性激素的提高和骨形成,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推拿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就诊顺利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推拿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针灸推拿治疗.每天1次,1个疗程7d,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AOFAS评分及A.T.E+TIME指数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半年随访症状复发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Ⅰ级总有效率是96.55%,优于对照组Ⅰ级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Ⅱ级总有效率是90.32%,优于对照组Ⅱ级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OFAS评分、A.T.E+TIME指数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症状的复发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治疗踝关节扭伤,且复发率低.

    作者:杨文亮;黄凯;郑约保;王和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关节突关节退变与腰椎不稳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腰椎不稳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通常表现为腰容易扭伤,轻微活动可导致腰痛、腰部活动受限.而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病变是导致腰椎不稳症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关节突关节”“腰椎不稳”“解剖”“生物力学”“病理”等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近年来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语言为中文和英文,发现关节突关节的病变与腰椎不稳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指导腰椎不稳症的诊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关节突关节病变与腰椎不稳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智毅;王建伟;张亚峰;杜建明;陈文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治疗中的新进展

    如何促进开放性创面愈合一直是临床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由于组织的重建修复涉及到许多的因子和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创伤修复.任何改变相关生长因子或信号通路的外部作用力均可导致创面的愈合时间改变.传统方法换药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不能彻底、及时清除、同时创面与外界呈半开放状态导致感染增加和延迟创面愈合[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创面分泌物及时清除、减少感染等问题,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及难愈合性创面,并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本文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战军;王天堂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右归丸介导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机制.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体外扩增,鉴定其生物学活性.选择6月龄小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并给予右归丸[(18.9 g/(kg· d)]进行治疗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血清骨钙素(BGP)和雌二醇(E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表达;采用实时PCR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细胞的特异转录因子(Runx2/Cbfa1)和β 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右归丸组和右归丸+BMSCs组小鼠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ALP和TRAP含量显著降低,BGP和E2含量显著升高;Osteopontin含量显著降低,Osterix,BMP-2,Runx2/Cbfa1和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归丸组相比,右归丸+ BMSCs组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ALP和TRAP含量显著降低,BGP和E2含量显著升高;Osteopontin含量显著降低,Osterix,BMP-2,Runx2/Cbfa1和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信号途径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骨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右归丸是通过激活β-Catenin促进BMSCs成骨分化,从而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骨愈合.

    作者:胡中青;汤样华;曾林如;郑文杰;岳振双;熊振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腰部练功展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腰部练功展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运用腰部练功展筋疗法,对照组运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改良的Schober试验(MMS)和总体疗效评价为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全程观察腰部练功展筋疗法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疗效评定指标组间比较(JOA评分P=0.387,VAS评分P=0.94,MMS数值P=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JOA,VAS评分及MMS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组间疗效评定指标JOA评分、MMS数值比较,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P<0.05,MMS数值P<0.01),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5).两组后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腰部展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在改善JOA和MMS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治疗.

    作者:张文扬;陈舒强;叶海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23例

    目的:总结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本科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2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新鲜齿状突骨折7例,陈旧齿状突骨折5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颅底凹陷症1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9~61岁,平均35.6岁.结果:手术时间为123~201 min,平均157 min;术中出血量为189~762mL,平均355mL.术中无椎动脉出血、脊髓损伤,静脉窦出血4例,给予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未发生血肿压迫、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2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0~51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过程中,无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发生,位置良好,23例患者均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5.1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8.01±2.11)分提高到(13.96±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能有效重建脊椎序列,改善临床症状,允许患者早期下地,固定可靠,风险相对较小,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寰枢椎不稳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侯海涛;王亚楠;付松;邵诗泽;黄相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带线铆钉联合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8例

    目的:探讨带线铆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取膝关节后方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使用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块、带线铆钉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使用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24个月,平均(14.2±3.2)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与术后分别为(52.56±7.82)分、(90.32±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分别为(41.73±7.92)°及(125.5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带线铆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利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岳;薛燚;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研究

    目的:运用运动捕捉技术量化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获取其运动学参数,总结手法操作的运动学特征,缩短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学习周期,为临床推广、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动态实测,获取该手法操作过程的运动轨迹及运动学参数.结果:获得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参数参考值:旋扳时大角度为后伸21.82°±12.04°,侧屈68.62°±26.54°,旋转63.77°±23.39°,旋扳前后角度变化为后伸6.59°±3.26°,侧屈5.00°±2.49°,旋转5.84°±3.05°,旋扳时大角速度值为(47.57°±21.25°)/s.操作者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左、右手的运动学参数(前屈运动、旋扳时大角度、扳动角度及旋扳大角速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属于长杠杆的扳动类手法,其运动轨迹为“前屈-侧旋-后旋”,整体操作具有运动幅度大的特点,而在进行旋扳发力操作时具有“高速低幅”的运动特点.左右侧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

    作者:冯敏山;高景华;高春雨;朱立国;司江涛;刘广伟;陈忻;李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体位MRI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同体位MRI的变化,探讨可能存在的规律.方法:纳入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多体位磁共振(MRI)进行观察,测量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及椎间盘突出指数(STI和SI).结果:4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检查.不同体位下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B,CD,EF,GH,STI和SI各值在不同体位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存在明显变化规律: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但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并未在前屈位时减轻、后伸位时增加.

    作者:许鸿智;林定坤;陈博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肌骨超声观察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39例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技术直观观察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患者39例,于清宫外踝理筋手法治疗前、治疗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平均18.6个月随访时,对踝关节患侧、健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观察记录踝关节患侧、健侧外侧3条韧带的厚度;韧带纤维的连续性,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韧带张力,外侧副韧带周围组织肿胀面积等.结果:39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手法治疗前患侧相比健侧超声下见踝关节外侧三条副韧带连续性好,但韧带肿胀,有不同程度变厚,回声不均匀,以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明显,距腓后韧带患侧健侧差别较小;踝关节做背伸、跖屈、内翻、外翻活动动态下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无回声变化区域患侧较健侧有增大或扩展,提示张力弹性患侧较健侧差,距腓后韧带健侧、患侧变化不大.手法治疗后患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厚度回声变薄,宽度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腓后韧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张力改善明显.随访时患侧韧带厚度、周围组织肿胀区域与动态张力观察与健侧基本接近.结论:运用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经过肌骨超声检查证实可以对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厚度、宽度、动态张力弹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作者:陈兆军;常青;吴俊德;李永恒;张晓亮;张岩峰;潘旭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20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腰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8~68岁,平均年龄63岁.20例均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6~18个月,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JOA、VAS及Oswestry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0 min;出血量5~15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JOA,VAS及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结果均保持一致.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高琨;胡美琴;刘亮;孙法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痛风宁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作用的时效性研究

    目的:从炎症指标的变化探讨痛风宁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模型大鼠抗炎作用的时效性.方法:将SD大鼠分成正常大鼠与造模大鼠,造模大鼠采用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MSU)混悬液建立AGA大鼠模型,正常大鼠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于造模后4h模型鉴定成功后随机分成秋水仙碱组、痛风宁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8只.秋水仙碱组及痛风宁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同步予生理盐水灌胃,2次/d,共3d.在造模后24 h,48 h及72 h三个时间点,每组各随机选6只取材.观察并检测各组各时间点关节液白细胞数、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关节液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及TGF-β1的含量.结果:痛风宁能降低关节液白细胞数、改善病变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及降低IL-1β,TNF-α及PGE2含量,同时可升高TGF-β1含量,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在48 h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24 h和72 h两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痛风宁对AGA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TGF β1含量,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PGE2的释放,减少关节液中白细胞数及改善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从而达到对AGA的抗炎作用,且在用药后48 h效果佳.

    作者:朱亚菊;黄露露;蔡唐彦;王建辉;李保林;赖兴泉;张艺强;滕方舟;郭洁梅;苏友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采用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骨密度和临床症状,比较两组的血清E2,OPG和IGF-Ⅰ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P=0.178),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7,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P=0.750),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7,P<0.01);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血清E2,OPG和IGF-I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OPG和IGF-Ⅰ水平也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血清E2,OPG和IGF-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21,P=0.396).结论:健肾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显著提高其骨密度和缓解疼痛,同时能促进雌性激素的提高和骨形成,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中万;杨广钢;姚丽云;徐绍俊;付小勇;潘永雄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姜宏教授辨治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等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病发生率高,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好发于青壮年[1].巨大游离型突出作为椎间盘突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压迫程度严重,神经损害几率大,病情进展快等特点[2].本文参考Macnab提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理学分型[3],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离原椎间盘,游离于椎管内或椎间孔内,称为游离型突出;以及胡有谷提出的腰椎间盘突出区域定位分型[4],在三维图像中将突出组织从矢状位、水平位、额状位分为若干区域,当突出组织额状位突出超过了椎管前后径的1/2,称为巨大型突出,两者合称即为巨大游离型突出.

    作者:沈学强;姜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医手法与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功能改善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Meta分析评价中医手法与针灸两种治疗对于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的比较情况.方法:设计相应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CochraneLibrary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整理等步骤后,使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符合要求的相关RCT研究文献共6篇.WOMAC疼痛评分,SMD=0.79,95%CI(0.01,1.57),无统计学意义;WOMAC僵硬评分,SMD=0.66,95%CI(0.06,1.27),有统计学意义;WOMAC日常活动难度评分,SMD=0.59,95%CI(-0.09,1.26),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改善关节僵硬方面,中医手法治疗比针灸有优势,在改善疼痛与日常活动难度方面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俞赛军;龚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盘龙七片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盘龙七片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寒湿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2例LDH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口服盘龙七片配合中药热敷,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配合腰椎牵引.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有1例手术,1例失访,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失访,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盘龙七片配合中药热敷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

    作者:张旭;李文雄;李小群;杨锋;董博;王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4节段以上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4节段以上颈椎病患者42例,其中A组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22例),B组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20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手术时间为(320±50)min,显著多于B组(90.8±2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5).A组术中失血量多于B组,其中A组平均失血约(320±50) mL,B组平均失血约(180±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A组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A组随访12~26个月,平均18.7个月;B组随访12~27个月,平均19.1个月.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比较以Ishihara指数为标准,颈椎活动度以过伸过屈侧位片上C2~C7的Cobb角变化为准.其中A组活动度丢失4.2°±5.3°,B组活动度丢失3.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shihara指数术后改善3.1±1.6,B组较术前无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4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采用颈前路手术方式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降低远期轴性症状发生率.采用颈后路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周期短,是治疗4节段以上伴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王河忠;刘洋;刘立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离体培养椎体终板退变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持续压力对椎体终板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椎体终板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6只新西兰白兔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脊柱运动节段,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压力组,均放入离体加载和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压力组予持续29.4 N压力,对照组不予压力,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及14天,两组各取8个标本,对其椎体终板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应用ELISA与实时PCR检测VEGF及VEGFR的表达.结果:椎体终板形态完整性在持续压力条件下逐渐被破坏;VEGF蛋白浓度在新鲜标本终板中为(450.74±9.74) ng/L,持续压力导致VEGF蛋白浓度降低为(327.57±6.00)ng/L,与对照组(392.88±2.13)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蛋白浓度在新鲜标本终板中为(11.02±2.31)ng/L,持续压力导致VEGF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为(8.11±2.17) ng/L,与对照组(10.02±1.53) 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测显示持续压力导致VEGF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0.842±0.002),与对照组(0.965±0.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压力导致离体培养兔脊柱运动节段内椎体终板VEGF的表达减少,提示VEGF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

    作者:展嘉文;朱立国;王尚全;冯敏山;尹训璐;韩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弯腰挺立手法治疗腰骶关节紊乱的规范化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操作者使用弯腰挺立手法治疗腰骶关节紊乱的差异性和相似度,总结该手法的运动学操作特征及要点.方法:随机将60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分到2名有弯腰挺立手法临床操作经验的中医师(记为A医师和B医师),通过在志愿者和操作者身上特定位置安置标记点进行标记,用运动捕捉系统对弯腰挺立法手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及志愿者的全身运动状态进行动态描记,获取该手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及志愿者的运动学参数.结果:弯腰挺立手法过程A和B组操作者、志愿者的前屈、后伸角度等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操作者总体前屈平均角度35.73°±4.62°,后伸平均角度28.54°±4.63°,髋部平均作用时间(495.08±118.38)ms,平均位移(291.20±62.03)mm;两组志愿者前屈平均角度89.54°±7.36°,后伸平均角度29.17°±5.05°,抛出平均高度(95.72±34.19)mm,平均水平位移(547.80±85.67)mm,抛出平均角度34.31°±10.87°.结论:不同操作者使用弯腰挺立手法治疗腰骶关节紊乱没有明显差异,弯腰挺立手法对于操作者和受试者的前屈、后伸角度等运动学参数都有一定的标准.

    作者:黄法森;王海洋;刘广伟;孙长贺;王林;殷京;张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补肾活血汤结合运动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结合运动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门诊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肾活血汤结合运动训练,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结合运动训练.通过治疗前、治疗15 d后、治疗30 d后两组WOMAC评分、SF36评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分,来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15d后、治疗30 d后WOMAC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5 d后、治疗30 d后SF-36各维度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疗效分析,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结合运动训练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且能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锦成;木定海;柳岩;万爱雪;吴云强;杜祖耀;林祥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