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

康宜琴;顾钰;范海燕;杨小林;田演娇;陈小萍

关键词:
摘要:品管圈是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 ,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 ,以团员间相互合作的方式 ,应用品管圈工具进行分析 ,解决工作场所中关键性的问题 ,达到改善业绩之目标[1 ] .要求全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 ,灵活应用各种质量控制(Q C )手法,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2 ] .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H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G HD患者232例分为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A组 ,29例)、妊娠期高血压(B组 ,82例)、轻度子痫前期(C组 ,31例)和重度子痫前期(D组 ,90例 ,其中产前子痫4例).回顾性分析四组GHD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四组平均妊娠数、年龄、高龄产妇、初产妇及未产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四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孕妇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5).四组胎儿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足月小样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未行正规产前检查的低龄初孕妇与子痫的发生密切相关.GHD中 ,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和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

    作者:柳华;王志群;戴毅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Ⅱ-Ⅲ度痔疮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器(RPH )治疗Ⅱ 、Ⅲ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Ⅱ 、Ⅲ度痔疮患者414例 ,随机分为RPH组198例 ,对照组216例 ;RPH组应用RPH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后 ,两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 ,RPH组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疼痛持续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RPH治疗Ⅱ 、Ⅲ度痔疮安全、有效 ,比传统外剥内扎术更加简便 ,患者痛苦少.

    作者:周春华;蔡维;谢琦;居同法;金惠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低氧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基质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

    目的 观察低氧环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的在位细胞葡萄糖、乳酸及三磷酸腺苷(ATP)的改变 ,探讨低氧在EM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A组)和10例正常内膜组织(B组) ,分别置于常氧(21% O2 )与低氧(1% O2 )培养箱中48 h ,测定葡萄糖消耗、乳酸及 ATP 的生成.结果 常氧下 ,两组细胞葡萄糖消耗、乳酸及 ATP 生成水平相似(P>0 .05).低氧下 ,A组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均高于B组[(14.58 ± 3.59) mmol · L-1 · 10-6 cell vs .(8.58 ± 5.54) mmol · L-1 · 10-6 cell和(0.99 ± 0.19) mmol · L-1 · 10-6 cell vs .(0.58 ± 0.29) mmol·L-1·10-6cell](P<0.05),而ATP生成水平相仿[(8.72±0.35)nmol×106cellvs.(8.70± 0.53)nmol×106cell)(P>0 .05)].结论 低氧可能提高EMs在位内膜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 ,从而可能有利于EM s的疾病发展.

    作者:吴夏迪;曲娟;冒韵东;李冬菊;戴卫红;黄洁;王玮;丁卫;崔毓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1062例非体力劳动者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和尿酸 ,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结果 男性BM I高于女性( P<0 .05 ).随着年龄的增加 ,男性的FBG、血压和TC异常比例以及女性的BMI、血压和 TC异常比例均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P<0 .05).结论 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的比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佳策略是多重危险因素控制.

    作者:支晓明;崔琴;杨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3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结合功能性训练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不同类型髁突高位骨折36例(51侧) ,单侧21例 ,双侧15例.按Neff分类分为A型11侧、B型17侧、C型21侧、粉碎型2侧.选择牙弓夹板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固定保守治疗6例(7侧);镙钉内固定治疗28例(42侧);摘除髁突治疗2例(2侧).术后2周开始下颌功能训练 ,包括张口、前伸和侧向运动训练.6个月后进行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及面神经功能的评估.结果 手术治疗共30例(44侧) ,创口延期愈合2例(2侧) ,其余均一期愈合 ;出现面神经颞支损伤19例 ,18例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1例未恢复.6个月后下颌运动评估 ,保守治疗的张口度正常6例 ,张口型正常5例 , 1例轻度偏斜 ,咬合关系正常6例;镙钉内固定治疗的28例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均正常 ,张口型2例轻度偏斜.摘除髁状突的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 ,但张口型均出现向患侧偏斜.结论 不同类型髁突高位骨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镙钉内固定能较好恢复下颌的运动功能和咬合关系.

    作者:吴建中;万林忠;江宏兵;杜一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神经内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M RI确诊椎管内硬脊膜下、髓外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患者16例.肿瘤位于颈段2例、胸段3例、腰段11例.采用2-4 cm皮肤切口 ,鼻窥器显露椎管 ;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结果 16例患者的椎管内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脊柱的稳定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使用鼻窥器和神经内镜可减小脊柱的破坏 ,并可完全显露和切除椎管内肿瘤 ,手术安全、有效、微创.

    作者:周明卫;傅震;曹胜武;季晶;骆慧;刘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患者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意识及呼吸障碍 ,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和吞咽.因此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气管切开是必要的手段 ,可以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以满足其对氧气的需要.

    作者:纪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

    品管圈是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 ,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 ,以团员间相互合作的方式 ,应用品管圈工具进行分析 ,解决工作场所中关键性的问题 ,达到改善业绩之目标[1 ] .要求全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 ,灵活应用各种质量控制(Q C )手法,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2 ] .

    作者:康宜琴;顾钰;范海燕;杨小林;田演娇;陈小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是引起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易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而滥用抗生素,贻误治疗 ,病情迁延.抗白三烯药物孟鲁司特钠是新一代非淄体抗炎药物,能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及支气管痉挛 ,减少气道因变应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和非细胞性炎症物质 ,抑制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

    作者:张龙英;姚其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pGalN Ac-T1和-T2在乳腺癌相关药物敏感性、细胞凋亡及侵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ppGalNAc-T )1和-T2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 siRNA-ppGalNAc-T1(A组)、siRNA-ppGalNAc-T2 (B组)和空载体对照(C组)转染MDA-MB-23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pGalNAc-T1和-T2 mRNA表达 ,MTT法和 Hoechst 33258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对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的药物敏感性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T ransw 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M DA-M B-231细胞中ppGalNAc-T1和-T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乳腺细胞(P<0 .05).与C组相比 ,A组、B组药物敏感性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 .05) ,而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 .05).结论 ppGalNAc-T1和-T2可能是潜在预测和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靶点.

    作者:徐徐;徐岚;惠品晶;吴士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评价垂体后叶素注射技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E M )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疾病 ,卵巢是易发生EM 的器官 ,约80% 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 ,50% 患者双侧卵巢受累.目前认为以腹腔镜确诊、手术+ 药物为 EM 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手术应为 EM 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 ,术后患者对促排卵的反应性下降 ,甚至增加卵巢早衰的风险[1 ] .

    作者:郑丽君;郭亮生;朱维培;胡敏;钱志红;任琼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icro RNA-20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微小RNA-205(miRNA-20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31例NSCLC患者(试验组)及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和血浆中miRNA-205的表达量 ,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关系 ,评价miRNA-205在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活检组织及血浆miRNA-205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 .05).miRNA-205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癌(P<0 .05).miRNA-205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 rs=0 .255 ,P=0 .113 ).ROC曲线分析显示 ,取界值0.932时,组织miRNA-205表达诊断NSCL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 和83.3% ;取临界值0.610时 ,血浆miRNA-205表达诊断NSCL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 和84.2% .结论 miRNA-205在NSCLC组织和血浆均有较高的表达 ,可能会成为诊断NSCLC ,尤其是鳞癌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佳佳;雷伟;陈成;穆传勇;沈笑春;刘泽毅;黄建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施乐扣加IV3000透明敷贴固定胸腹腔留置导管的效果

    晚期肿瘤患者常有胸腹腔积液.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腹腔闭式引流 ,将胸腹水引流出体外 ,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细,柔软度高 ,可反复放液 ,易被患者接受.在引流过程中导管的固定尤为重要,以往采用透明敷贴加胶带固定 ,方便观察引流局部皮肤 ,但引流管易异位,甚至发生导管意外拔管.

    作者:许敏菊;黄红娣;张汀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腰大池引流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及护理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病情重 ,变化快 ,病死率高 ,快速而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抢救患者的生命 ,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后续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 .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改善脑缺血状态 ,从而减少脑疝形成以及脑水肿、脑梗死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陈维艳;孙利华;周丽芹;蒋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的现状

    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开腹胆总管取石.随着内镜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的有机组合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念逐渐被外科医生所接受.本文综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李圣平;张峰;王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Ⅲ、Ⅳ区淋巴结活检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意义.方法42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切除+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232例行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B组) ,196例未行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A组).根据术中活检(B组)和术前B超(A 组)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B组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比例高于 A组(38.36% v s .23.47% )( P<0 .01 ) ,未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而再次手术例数少于A 组( P<0 .01 ).B组颈淋巴结转移率达38.36% ,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r=0 .96 ,P<0 .05 ).结论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减少因术后残留转移淋巴结而再次手术的需要.

    作者:张斌;姜鹏;郭慕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icro RNA-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RNA-21)表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70例分为单纯COPD组(A组 ,40例)和COPD并发PH组(B组 ,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C组 ,30例).检测血清miRNA-21表达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 ,心脏彩超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B组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与C组(P<0 .01).miRNA-21与肺动脉收缩压和NT-pro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和 0.44 ,P<0 .05 ).ROC 曲线分析显示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 (95% CI= 0.762-0.926);取临界值2.18时 ,其诊断COPD患者并发PH的灵敏度为76.7% ,特异度为80.8% .结论COPD并发PH患者血清中miRNA-21明显升高 ,可能作为COPD患者并发 PH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作者:张灿堂;朱述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3890例产妇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麻醉及剖宫产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 ,我国的分娩方式的构成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剖宫产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从20世纪60年代5% 左右升至90年代20% 左右[1 ] .近年来有些城市甚至高达70% [2] ,明显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 的标准[3 ] .过高的剖宫产率对母婴极为不利 ,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尤静洁;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成试验在特发性矮小患儿的诊治价值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成试验对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将15例 ISS患儿分为 IGF-1生成/基础比值 ≥3的无生长激素不敏感(GHI)组(A组 ,4例)和IG F-1生成/基础比值<3的部分G H I组(B组 ,11例).比较两组患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的生长速率 ,分析 IGF-1生成试验中 IGF-1反应水平与生长速率的关系.结果 rhGH治疗6个月后 ,A组与B组生长速率无统计学差异[(12.1 ± 1.3) cm/年vs .(11.0 ± 1.6) cm/年](P>0 .05).B组IGF-1生成试验中 ,IGF-1反应水平与生长速率无相关性(r=0 .596 , P>0 .05).结论 IGF-1生成试验可为明确ISS病因提供参考 ,但作为独立预测rhGH对ISS患儿促生长疗效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娅;高兰英;王安茹;单晔;陈苗苗;于宝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妊娠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妊娠临床资料 ,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腹腔妊娠占我院同期异位妊娠病例的1.76‰ ,子宫直肠陷窝处腹膜发生6例 ,B超检查与术中所见相符者6例 ,手术治疗后1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在80% 以上 ,无一例持续性异位妊娠.结论 腹腔妊娠发生率低 ,在手术前一般不能明确诊断 ,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巧英;段晓义;吕娟;朱志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