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骨伸筋胶囊治疗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27例

王亚楠;侯海涛;邵诗泽;付松;刘海军;黄相鹏;王欢;王龙强

关键词:腰椎滑脱, 峡部裂, 正骨伸筋胶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正骨伸筋胶囊治疗工,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在本院门诊诊治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正骨伸筋胶囊组)27例、对照组(美洛昔康+中频治疗组)28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有效率、JOA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JOA评分、VAS评分明显较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伸筋胶囊治疗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行单侧TKA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联合给药组)、B组(静脉给药组)及C组(腔内注射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值)、术前血红蛋白(Hb),HCT,PT,APTT,INR,手术时间及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显性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PT,APTT,INR,有否输血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总失血量A组低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APTT,INR对比,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DVT.输血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静滴联合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TKA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DVT发生率;另外,单独关节腔内注射在控制TKA围手术期失血量方面效果优于单独静脉使用氨甲环酸.

    作者:郑志辉;李晓武;关可立;郑洵;陈海波;曾庆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的比较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的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患者59例,根据术前是否应用TXA及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手术理论失血量(TT-BL)和手术显性失血量(TBL).结果:对照组TTB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TTBL与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对照组TBL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高剂量组TBL低于低剂量组,但两者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就输血率相比而言,三组之间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整个研究期间没有发现并发症.结论:术前1h应用TXA可以有效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应用0.5 g/次/人TXA剂量与1 g/次/人TXA剂量在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方面可能具有相同的作用.

    作者:张强;杨刘柱;李瑞龙;罗谨;黄文;冯良恩;粟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六味骨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评价“六味骨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六味骨痹汤”治疗,对照组接受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连续治疗6周.采用VAS评分、Lequesne指数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主观疼痛变化,观察膝关节症状(包括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和行走能力)的改善程度,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骨痹汤”可有效降低VAS评分及Lequesne指数,对膝骨关节炎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达;彭力平;余阗;廖州伟;谭锐泉;马笃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依降钙素联合损伤胶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降钙素联合损伤胶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本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术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行PKP术后给予依降钙素肌注并配合本院制剂损伤胶囊口服;对照组(36例)单纯予以依降钙素肌注.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少于1年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对纳入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4)骨密度值(BMD);行腰/胸椎正侧位检查,观察术后再骨折发生率.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腰背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均缓解,但对照组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01±0.680)和(-2.24±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统计,至末次随访时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再骨折分别为共8例和2例,两组术后再骨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1,P<0.05),再骨折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4.5±0.57)个月.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给予依降钙素联合损伤胶囊可减轻因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导致的腰背痛并能有效降低早期再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雷宁波;彭冉东;邓强;赵军;李中锋;韩宪富;李军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参皂甙Rg1对钛颗粒共培养成骨细胞整合素表达水平及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

    目的:通过研究人参皂甙Rg1对体外钛微粒诱导的成骨细胞整合素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运用人参皂甙Rg1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人参皂甙Rg1与钛微粒共培养成骨细胞,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液中的FN,Col-工及VN含量,Western Blot检测MG-63细胞FAK和FAK (pTyr397)蛋白的含量,qPCR法检测MG-63细胞内FAK,Integrinαv及Integrinβ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细胞较大,视野内细胞数多,实验组细胞数量次之,对照组少且形态较小,钛微粒周围无细胞生长,并可见凋亡细胞.实验组细胞液中FN,Col-Ⅰ及VN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细胞mRNA与蛋白中FAK,FAK(pTyr397),Integrinαv及Integrinβ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参皂甙Rg1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MG-63 Integrin及其相关信号因子,使与钛微粒共培养的MG-63细胞被抑制的FAK磷酸化再次增强,从而VN和FN功能增强,加速细胞的分裂增殖.

    作者:林焱斌;林煜;余光书;周家烽;黄奕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桃红四物汤对兔皮片移植模型Notch4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兔自体皮片移植模型Notch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桃红四物汤组、阻断剂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造模后分组干预,并于术后第2,5,8天三个时限,从每组随机选取5只兔,行空气栓塞处死,切取移植皮片吻合区皮片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计算血管密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otch4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桃红四物汤组移植区皮片的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阻断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4受体蛋白表达含量桃红四物汤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阻断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桃红四物汤能上调组织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Notch4受体的表达,促进移植皮片成活.

    作者:刘卓;李益亮;张志;冯海波;曾祥晶;孙绍裘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外侧入路治疗胫骨髁外后侧骨折12例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十”字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介绍自行设计的单一切口同时显露平台外侧及外后侧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12例.根据AO分型:41-B-2型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塌陷性骨折5例,41-B-3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塌陷劈裂性骨折7例.均采用高尔夫支撑钢板外侧固定加镙钉前后位固定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3个月时骨折线模糊,未见高度丢失.Rasmussen放射评分14.0~18.0分,平均17.4分.膝关节总屈伸度100°~135°,活动范围平均120°.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6分,平均89.2分.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以后外侧为主时,采用改良外侧入路手术入路结合“十”字内固定具有手术显露清晰、直视下进行复位、内固定稳定、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等优点.

    作者:吴楚;代磊;吴勇;沈家志;胡斌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与后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和传统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共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孔镜组)50例,采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开窗组)50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恢复原生活劳作时间、并发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按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Macnab疗效标准统计评价疗效.结果:PELD与FLD手术的优良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恢复原生活劳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相当,均是治疗LDH的有效方式,其各有优缺点:PELD具有医源性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失败翻修相对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是现代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但其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而FLD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其对术者技术要求较低、适应症宽,可作为PELD的有效补充.

    作者:刘联群;陈长贤;王汉龙;吴志强;赖展龙;柯晓斌;吴毅峰;林小明;翁文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正骨伸筋胶囊治疗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27例

    目的:观察中药正骨伸筋胶囊治疗工,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在本院门诊诊治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正骨伸筋胶囊组)27例、对照组(美洛昔康+中频治疗组)28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有效率、JOA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JOA评分、VAS评分明显较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伸筋胶囊治疗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楠;侯海涛;邵诗泽;付松;刘海军;黄相鹏;王欢;王龙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在文登整骨医院关节三科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的患者15例,比较其术前、术后12个月的患膝“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阳性率、髌骨内移度、Q角、髌骨指数、髌骨适合角、Insall评价和膝关节Lyshlom评分.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6个月胫骨结节骨块均已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患膝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一),髌骨内移Ⅰ度~Ⅲ度,Q角男为8.87°±0.26°、女为11.67°±0.50°,髌骨指数均<1:1.6,髌骨适合角13.13°±0.62°,Insall评价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33%.患膝关节Lshlom评分均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余昕;侯燕;严伟;秦立武;姜红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论岳阳张氏正骨术对《仙授理伤续断方》的学术传承

    清朝末年,岳阳张氏正骨声名鹊起,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在湘北人民中建立了极好的口碑,为老百姓所称颂.追流溯源,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均是对经典中医伤科名著《仙授理伤续断方》的继承和发展,兹述如下.1 学术思想之传承岳阳张氏正骨学术思想有三大特点:1)损伤病机,重视气血,尤以气为先.2)损伤治疗,内外合治、筋骨并重.3)正骨理筋,次第明确,动静结合.以上三个特点,均可在《仙授理伤续断方》中探其大要.

    作者:谢仁明;易法银;黄会保;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吸收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72例

    目的:评价采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76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男29例,女47例;年龄12~48岁,平均28.6岁.其中左膝40例,右膝36例.伤后2 d~2周内进行手术.采用关节镜下探查,手术切开,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及末次随访进行Insall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4例失访,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为(16.2±7.4)个月.69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3例患者形成膝关节游离体,4例髌股关节退变.Insall评价膝关节功能:优57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4.4%.结论: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疗效显著.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可靠,结合术后早期、合理功能康复,能较好保留膝关节功能.

    作者:邱俊钦;林任;林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骨强度分析

    目的:基于骨质疏松症患者CT图像个体化精准建立单个腰椎(L2)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骨强度分析.方法:采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对患者的CT图片进行预处理后,导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个体化精准建立L2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正常站立、一般活动和突然跌倒时,分别在上终板施加0.3,1.0,4.0 MPa轴向载荷,计算大应变数值以及von Mises应变值高于5 000 με骨体积占总体积比率.结果:随着载荷逐步加大,位移、应力和应变也分别变大,具有骨折风险的骨体积也明显增加,分别增加0.08%,38.39%,57.8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符合骨质疏松性单个腰椎的临床特点,模拟了其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仰嘉轩;郭海玲;毛敦;赵咏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活动度与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与脊柱活动度的关系,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129例临床诊断为AS的患者,借助骨盆平片检查确定骶髂关节炎分级,同时测定腰椎前屈、后伸、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运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和One way ANO-VA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胸廓活动度与骶髂关节炎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指地距与骶髂关节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2)Ⅲ级、Ⅳ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指地距显著高于0~Ⅱ级的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和Ⅳ级骶髂关节炎病变的腰椎活动度、指地距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Ⅳ级骶髂关节炎的患者的胸廓活动度显著低于0~Ⅲ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与脊柱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AS病情诊疗的参考,且临床上治疗早期的AS患者就要加强腰部和胸廓的功能锻炼,以期做到“以动防残”.

    作者:陈焕亮;李乃奇;平瑞月;祁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半月板Ⅲ度损伤的患者于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缝合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关节镜半月板损伤Fast-Fix缝合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5.4岁.手术患者30例(共34个Ⅲ度损伤的半月板)中男20例,女10例.病程3周~1年,平均6个月.撕裂类型均为纵裂及层裂,撕裂部位位于红区12个半月板,红白区22个半月板.1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并用IKDC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愈合率为82.4%,6个半月板愈合失败.IKDC评分,术前(39.59±1.99)分,术后(80.32±1.98)分;Lysholm评分,术前(39.91±1.82)分,术后(82.53±2.15)分;Tegner评分,术前(3.03土0.67)分,术后(6.68±0.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Fix缝合半月板安全有效,术后2年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李永忠;喻璐;林华;吴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12例

    目的:探究明显移位或成角>30°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采用克氏针预弯处理顺行髓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1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9.6 min(10~30min),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获得功能复位,所有患者门诊复查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克氏针预弯处理顺行髓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手术用时短操作简单,外固定时间短,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陈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综合疗法不同传承方式疗效评价的临床探索

    对于椎孔外颈神经卡压源性慢性颈肩痛,即通常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椎孔外卡压类型,可以用鉴别性诊治的方法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1].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出一套上述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病情处于不同阶段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佳治疗效果.为将此方法进一步临床推广,同时探索不同传承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笔者分别采用授课培训加教学视频软件及临床带教两种方式各培训若干临床医师,包括基层进修医师及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由上述医师根据传授的诊疗规范独立诊治相应患者若干,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琦;曾炳芳;朱立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瘀方”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门诊及住院部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用“瘀方”,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每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变化,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的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四项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于上述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ESR,CRP,RF,IgG及双手X线片等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方”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安全有效.

    作者:田雪梅;年芳红;王海东;杨德龙;李伟青;金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复杂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是外科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创面长期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其治疗复杂、治疗周期较长以及能够引发多样的并发症等特点,因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已引起相关专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并竞相开展研究[1].

    作者:马战军;喻爱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

    目的:观察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男86例,女114例;年龄43~76岁,平均57岁.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6个月后采用颈椎疼痛积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首次牵引能缓解,治疗2周内持续牵引,第2周疼痛评分、JOA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症状继续缓解,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老年患者疼痛症状,并能控制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对临床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国义;林定坤;许鸿智;赵兵德;陈树东;侯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