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的比较

张强;杨刘柱;李瑞龙;罗谨;黄文;冯良恩;粟谋

关键词:氨甲环酸,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失血量,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的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患者59例,根据术前是否应用TXA及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手术理论失血量(TT-BL)和手术显性失血量(TBL).结果:对照组TTB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TTBL与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对照组TBL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高剂量组TBL低于低剂量组,但两者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就输血率相比而言,三组之间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整个研究期间没有发现并发症.结论:术前1h应用TXA可以有效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应用0.5 g/次/人TXA剂量与1 g/次/人TXA剂量在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方面可能具有相同的作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

    目的:观察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男86例,女114例;年龄43~76岁,平均57岁.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6个月后采用颈椎疼痛积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首次牵引能缓解,治疗2周内持续牵引,第2周疼痛评分、JOA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症状继续缓解,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老年患者疼痛症状,并能控制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对临床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国义;林定坤;许鸿智;赵兵德;陈树东;侯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综合疗法不同传承方式疗效评价的临床探索

    对于椎孔外颈神经卡压源性慢性颈肩痛,即通常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椎孔外卡压类型,可以用鉴别性诊治的方法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1].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出一套上述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病情处于不同阶段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佳治疗效果.为将此方法进一步临床推广,同时探索不同传承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笔者分别采用授课培训加教学视频软件及临床带教两种方式各培训若干临床医师,包括基层进修医师及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由上述医师根据传授的诊疗规范独立诊治相应患者若干,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琦;曾炳芳;朱立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与后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和传统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共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孔镜组)50例,采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开窗组)50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恢复原生活劳作时间、并发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按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Macnab疗效标准统计评价疗效.结果:PELD与FLD手术的优良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恢复原生活劳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相当,均是治疗LDH的有效方式,其各有优缺点:PELD具有医源性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失败翻修相对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是现代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但其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而FLD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其对术者技术要求较低、适应症宽,可作为PELD的有效补充.

    作者:刘联群;陈长贤;王汉龙;吴志强;赖展龙;柯晓斌;吴毅峰;林小明;翁文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参皂甙Rg1对钛颗粒共培养成骨细胞整合素表达水平及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

    目的:通过研究人参皂甙Rg1对体外钛微粒诱导的成骨细胞整合素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运用人参皂甙Rg1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人参皂甙Rg1与钛微粒共培养成骨细胞,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液中的FN,Col-工及VN含量,Western Blot检测MG-63细胞FAK和FAK (pTyr397)蛋白的含量,qPCR法检测MG-63细胞内FAK,Integrinαv及Integrinβ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细胞较大,视野内细胞数多,实验组细胞数量次之,对照组少且形态较小,钛微粒周围无细胞生长,并可见凋亡细胞.实验组细胞液中FN,Col-Ⅰ及VN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细胞mRNA与蛋白中FAK,FAK(pTyr397),Integrinαv及Integrinβ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参皂甙Rg1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MG-63 Integrin及其相关信号因子,使与钛微粒共培养的MG-63细胞被抑制的FAK磷酸化再次增强,从而VN和FN功能增强,加速细胞的分裂增殖.

    作者:林焱斌;林煜;余光书;周家烽;黄奕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正骨伸筋胶囊治疗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27例

    目的:观察中药正骨伸筋胶囊治疗工,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在本院门诊诊治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正骨伸筋胶囊组)27例、对照组(美洛昔康+中频治疗组)28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有效率、JOA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JOA评分、VAS评分明显较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伸筋胶囊治疗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楠;侯海涛;邵诗泽;付松;刘海军;黄相鹏;王欢;王龙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12例

    目的:探究明显移位或成角>30°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采用克氏针预弯处理顺行髓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1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9.6 min(10~30min),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获得功能复位,所有患者门诊复查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克氏针预弯处理顺行髓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手术用时短操作简单,外固定时间短,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陈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节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89例

    目的:观察关节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对89例K-L分级工~Ⅳ级,接受关节冲洗术治疗的KO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共89例患者,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长6个月.VAS评分治疗前为(4.69±1.10)分,治疗后3个月为(1.50±0.89)分,至6个月随访时为(1.90±0.95)分;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OMAC评分治疗前为(47.24±14.28)分,治疗后3个月为(16.81±6.37)分;至6个月随访时为(16.47±7.91)分,治疗前后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总体有效率达96.63%,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6个月随访时有效率依然达到95.50%,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冲洗疗法在改善KOA患者的疼痛及稳定近期疗效上有明显优势;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及体征,合理选择适应症,采用关节冲洗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黄江海;谢斌;王均玉;刘道兵;何海军;王荣田;陈卫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按首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刀联合封闭法)各30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点封闭针刺伤血管,痛点封闭针或针刀触碰到坐骨神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3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确切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海萍;董晓俊;郑新华;哈思远;张维义;李健;梅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活动度与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与脊柱活动度的关系,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129例临床诊断为AS的患者,借助骨盆平片检查确定骶髂关节炎分级,同时测定腰椎前屈、后伸、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运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和One way ANO-VA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胸廓活动度与骶髂关节炎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指地距与骶髂关节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2)Ⅲ级、Ⅳ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指地距显著高于0~Ⅱ级的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和Ⅳ级骶髂关节炎病变的腰椎活动度、指地距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Ⅳ级骶髂关节炎的患者的胸廓活动度显著低于0~Ⅲ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与脊柱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AS病情诊疗的参考,且临床上治疗早期的AS患者就要加强腰部和胸廓的功能锻炼,以期做到“以动防残”.

    作者:陈焕亮;李乃奇;平瑞月;祁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六味骨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评价“六味骨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六味骨痹汤”治疗,对照组接受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连续治疗6周.采用VAS评分、Lequesne指数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主观疼痛变化,观察膝关节症状(包括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和行走能力)的改善程度,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骨痹汤”可有效降低VAS评分及Lequesne指数,对膝骨关节炎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达;彭力平;余阗;廖州伟;谭锐泉;马笃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瘀方”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门诊及住院部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用“瘀方”,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每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变化,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的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四项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于上述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ESR,CRP,RF,IgG及双手X线片等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方”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安全有效.

    作者:田雪梅;年芳红;王海东;杨德龙;李伟青;金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半月板Ⅲ度损伤的患者于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缝合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关节镜半月板损伤Fast-Fix缝合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5.4岁.手术患者30例(共34个Ⅲ度损伤的半月板)中男20例,女10例.病程3周~1年,平均6个月.撕裂类型均为纵裂及层裂,撕裂部位位于红区12个半月板,红白区22个半月板.1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并用IKDC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愈合率为82.4%,6个半月板愈合失败.IKDC评分,术前(39.59±1.99)分,术后(80.32±1.98)分;Lysholm评分,术前(39.91±1.82)分,术后(82.53±2.15)分;Tegner评分,术前(3.03土0.67)分,术后(6.68±0.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Fix缝合半月板安全有效,术后2年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李永忠;喻璐;林华;吴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桃红四物汤对兔皮片移植模型Notch4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兔自体皮片移植模型Notch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桃红四物汤组、阻断剂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造模后分组干预,并于术后第2,5,8天三个时限,从每组随机选取5只兔,行空气栓塞处死,切取移植皮片吻合区皮片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计算血管密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otch4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桃红四物汤组移植区皮片的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阻断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4受体蛋白表达含量桃红四物汤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阻断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桃红四物汤能上调组织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Notch4受体的表达,促进移植皮片成活.

    作者:刘卓;李益亮;张志;冯海波;曾祥晶;孙绍裘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南少林理筋整脊配合挑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南少林理筋整脊配合挑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用南少林理筋整脊配合挑痧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疗效评定、McGill疼痛问卷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Tergumed系统检测的腰椎活动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PRI、VAS评分、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度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少林理筋整脊配合挑痧治疗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水金;洪昆达;万甜;龚德贵;王和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美索巴莫注射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美索巴莫注射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分析本科使用单侧入路进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有30例患者仅在术后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法镇痛(对照组),另30例患者在接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索巴莫注射液治疗.术后观察并记录了两组患者24,32,40,48及72 h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了两组患者术后48 h及72 h膝关节在被动活动状态下的大可忍受度,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24,32,40,48及72 h的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Ramsay镇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则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48 h及72 h膝关节在被动活动状态下的大可忍受度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受试患者在试验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索巴莫注射液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可提高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早期功能恢复.

    作者:王显勋;马辰;帅波;沈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吸收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72例

    目的:评价采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76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男29例,女47例;年龄12~48岁,平均28.6岁.其中左膝40例,右膝36例.伤后2 d~2周内进行手术.采用关节镜下探查,手术切开,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及末次随访进行Insall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4例失访,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为(16.2±7.4)个月.69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3例患者形成膝关节游离体,4例髌股关节退变.Insall评价膝关节功能:优57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4.4%.结论: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疗效显著.ETHIBOND缝线交叉固定可靠,结合术后早期、合理功能康复,能较好保留膝关节功能.

    作者:邱俊钦;林任;林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在文登整骨医院关节三科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的患者15例,比较其术前、术后12个月的患膝“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阳性率、髌骨内移度、Q角、髌骨指数、髌骨适合角、Insall评价和膝关节Lyshlom评分.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6个月胫骨结节骨块均已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患膝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一),髌骨内移Ⅰ度~Ⅲ度,Q角男为8.87°±0.26°、女为11.67°±0.50°,髌骨指数均<1:1.6,髌骨适合角13.13°±0.62°,Insall评价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33%.患膝关节Lshlom评分均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Fulkerson截骨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余昕;侯燕;严伟;秦立武;姜红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复杂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是外科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创面长期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其治疗复杂、治疗周期较长以及能够引发多样的并发症等特点,因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已引起相关专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并竞相开展研究[1].

    作者:马战军;喻爱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的比较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的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患者59例,根据术前是否应用TXA及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手术理论失血量(TT-BL)和手术显性失血量(TBL).结果:对照组TTB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TTBL与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对照组TBL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高剂量组TBL低于低剂量组,但两者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就输血率相比而言,三组之间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整个研究期间没有发现并发症.结论:术前1h应用TXA可以有效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失血量,应用0.5 g/次/人TXA剂量与1 g/次/人TXA剂量在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方面可能具有相同的作用.

    作者:张强;杨刘柱;李瑞龙;罗谨;黄文;冯良恩;粟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骨强度分析

    目的:基于骨质疏松症患者CT图像个体化精准建立单个腰椎(L2)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骨强度分析.方法:采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对患者的CT图片进行预处理后,导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个体化精准建立L2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正常站立、一般活动和突然跌倒时,分别在上终板施加0.3,1.0,4.0 MPa轴向载荷,计算大应变数值以及von Mises应变值高于5 000 με骨体积占总体积比率.结果:随着载荷逐步加大,位移、应力和应变也分别变大,具有骨折风险的骨体积也明显增加,分别增加0.08%,38.39%,57.8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符合骨质疏松性单个腰椎的临床特点,模拟了其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仰嘉轩;郭海玲;毛敦;赵咏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