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伟;方晓明;张钰敏;卢松
目的:观察加味青娥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局部1,25 (OH)2D3/VDR mRNA/RA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加味青娥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8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5组,每组12只,即空白对照组(A组)、激素性骨坏死模型组(B组)、青娥丸加味组(C组)、骨化三醇干预组(D组)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组(E组),治疗半年后,运用mi-cro-CT检测并经三维重建获得股骨头颈局部骨组织微观结构,检测股骨头颈局部1,25(OH)2D3/VDRmRNA/RAS系统(ACE,AngⅡmRNA)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A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较模型组(B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间隙(Tb.Sp)、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较模型组(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股骨头局部骨小梁稀疏,孔隙率增高,结构紊乱,部分骨小梁结构不完整,表明模型成功.治疗后C组、D组及E组1,25(OH)2D3,VDR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E及AngⅡmRNA表达较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青娥丸可能通过调节1,25 (OH)2D3/VDR mRNA/RAS信号转导通路而对股骨头坏死疾病的进展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帅波;杨功旭;沈霖;杨艳萍;孙敏;马陈;徐晓娟;夏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达CCR2及其Wnt5a的影响.方法:索氏提取法提取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BMSCs,取BMSCs第三代用于实验.石油醚部位按10,50,100 μg/mL浓度梯度刺激BMSCs,利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其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CR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Wnt5a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石油醚提取物按照浓度梯度促进CCR2蛋白表达,以100 μg/mL浓度佳(P<0.01).石油醚提取物同样促进Wnt5a蛋白及mRNA表达,其中Western blot结果亦以100 μg/mL浓度佳(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亦能刺激MCP-1/CCR2信号轴,上调Wnt5a蛋白表达,初步发现迁移活性可能与Wnt5a通路相关.
作者:吴志方;罗毅文;王斌;蔡炎;罗辉;黄杰文;刘亚梅;黄永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肘外侧切口Hobert螺钉固定治疗肱骨远端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3例肱骨远端B3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单纯肘外侧切口的方法显露,Hobert螺钉固定骨折.对手术入路、内固定的使用、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7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5°(伸)~120°(屈).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平均为90.5分,其中优13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1.3%.结论:单纯肘外侧切口结合Hobert螺钉固定治疗肱骨远端B3型骨折暴露充分,固定可靠,适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英周;叶锋;陈圆升;万蕾;朱少兵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前人口老龄化、肥胖等因素凸显,脊柱退变性和真性滑脱发病率逐年增高.退变性滑脱又称为假性滑脱其特征为椎弓完整情况下的椎体Ⅰ或Ⅱ度前滑,对应椎管矢状径减小.真性滑脱则以椎板峡部断裂,椎弓与椎体分离,椎管矢状径增宽为主要特征.目前手术治疗上以减压、稳定、恢复序列和椎间高度为主[1].脊柱外科医师近期追求彻底减压,远期以稳定融合为目标.腰椎后路融合术(PILF)-2相对较成熟,临床运用多.此方法不足之处已有报道,但是L4退变性滑脱后路融合术后如此短时间内再发L5真性滑脱病例实属少见,因此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总结相应策略很有临床意义.
作者:鲁齐林;李绪贵;竺义亮;沈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封闭基础上加用直腿抬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适应症,以及不同CT定位区域的疗效差异性.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60例,采用胡有谷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类,各区域术前及术后采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VAS评分和JOA评分,回顾性分析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采用Macnab标准,当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位于Ⅰ层、1-2区、a-b域,其疗效明显高于其余的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区域术前及术后经VAS评分和JOA评分发现:工层、1-2区、a-b域和Ⅱ-Ⅲ层、3-4区、c-d域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封闭基础上加用直腿抬高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而按照胡有谷区域定位法分类,当腰椎间盘突出物位于Ⅰ层、1-2区和a-b域时,本治疗方法能取得更佳的疗效.
作者:黄鹏;蔡桦;吴玲普;彭鹏豪;易骏;王利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倒悬推拿结合火龙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倒悬推拿疗法结合火龙灸;对照组用三维牵引配合常规推拿.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4d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医疗效、M-JOA评分及疼痛评分方面均有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悬推拿结合火龙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志伟;方晓明;张钰敏;卢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线圈-套扎固定技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近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了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单纯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近端病损56例(男34例,女22例),采用全镜下线圈-套扎固定技术治疗,并分别采用UCLA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AS)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对术前与术后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3 min.末次随访较术前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线圈-套扎固定技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近端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孙风凡;吴洋洋;张盛君;朱孟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应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胫骨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18例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4年11月,我科共采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胫骨骨板(取出原固定钢板,肱骨骨折端新鲜化,骨折短缩复位后更换钢板位置,应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重新固定,将所取胫骨骨板在原钢板放置位置应用螺钉固定于骨折端,并骨髓注射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18例(肥大型14例,萎缩型4例,两次手术时间间隔11.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并评定其疗效.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均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8个月,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桡神经不完全损伤症状,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平均75.8分,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平均82.2分.结论:应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胫骨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可以取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并能获得较好的肩、肘关节功能.
作者:王冲;宁凡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与腰骶部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ALDH患者52例作为ALDH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无症状青少年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及Castellvi分型等.结果:ALDH组的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ALDH患者中,腰骶部移行椎患者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在L3~4,L4~5及L5S1节段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 b型腰骶部移行椎的L4~5节段多于L5 S1节段(P<0.05),Ⅲb型腰骶部移行椎的L5S1节段多于L4~5节段(P<0.05),其它型L4~5和L5S1节段的ALD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H并发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高于正常青少年,其中Ⅰb型腰骶部移行椎易致L4~5节段椎间盘突出,Ⅲb型腰骶部移行椎易致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
作者:刘少强;陈伟;吴彬彬;刘伯龄;王华锋;陈齐勇;梁珪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Noggin基因对骨肿瘤细胞MG63中Noggin,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探讨Noggin基因在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Noggin基因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将其转染到骨肿瘤细胞MG63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过表达重组腺病毒组中Noggin,BMP-2,VEGF和CTGF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验考察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Noggin基因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将其转染到骨肿瘤细胞MG63后,Nogg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MP-2,VEGF及CT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转染Noggin基因过表达重组腺病毒的骨肿瘤细胞MG63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下降.结论:过表达Noggin基因能成功抑制骨肿瘤细胞MG63的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骨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张韬;翁艳;陈冬冬;周燕芸;肖莉莉;张怡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TDP照射治疗寒温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用穴位贴敷寒痛乐膏、TDP照射,结合常规腰椎牵引、手法及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无复发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相比,患者JOA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为81.72%.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JOA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TDP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症状的复发.
作者:邬学斌;张晶;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本方由独活、细辛、防风、秦艽、桂心、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地黄、白芍、人参、茯苓、甘草构成.原文记载:“……肾气虚弱,卧冷湿之地当风而得腰背冷痛,或为偏枯冷痹缓弱疼痛,或腰痛挛脚重痹”.可见该方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止痛除痹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腰膝冷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随着近年来对该方研究的深入,现已广泛用于骨伤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等.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本方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礼宁;郑苏阳;马勇;董维;郭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颈椎椎间孔是颈脊神经根出椎管和周围血管进出椎管的通道,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往往存在着颈椎间孔的病理性变化.另外,颈椎活动时椎间孔也会产生一定的改变,对颈神经根产生位移影响,这种影响若超出生理范围,也会刺激颈神经根继而出现临床症状.本文围绕近年来颈椎间孔狭窄的病理变化及颈椎间孔动态变化两种情况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梁栋;周红海;苏少亭;余进爵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选择经前侧入路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经前侧入路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肱骨复杂骨折29例.根据A0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3例,C1型10例,C2型3例,C3型8例.所有病例均按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肩、肘关节功能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4±15.4)min,术中出血为(60.5±18.6)mL,手术切口长度为(4.0±2.2)c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软组织并发症,无桡神经损伤.2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4周,平均10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断端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20(16~28)周;依据Mayo肘评分标准28例为优,1例为良,平均95.6分(92~100分).依据Neer肩评分标准29例为优,平均100分.结论:经前侧入路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手术切口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陈华;李峰;徐阳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评判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优越性及安全性,为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的推广和改进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基于一志愿者的腕部CT图像建立包括尺桡骨、腕骨、掌骨及腕关节主要韧带、关节面软骨在内的前臂及手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文献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上述有限元模型调整至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分别与柳木夹板、塑形纸质支架夹板及解剖型夹板数字模型完成装配,观察三种夹板在28 N载荷固定下的肢体软组织表面应力云图与峰值、骨骼表面应力云图与峰值以及皮肤表面桡骨茎突、尺骨头、大鱼际部位同一节点的应力值.结果:成功建立并验证了前臂及手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三种夹板在掌屈尺偏位固定前臂模型,应力均集中作用于腕部周围,柳木夹板固定的肢体软组织及骨骼多处出现应力集中,尺桡骨远端、大小鱼际及骨突等部位也有较大的应力集中;塑形纸质支架夹板固定的肢体软组织应力分布较均匀,骨突、鱼际部位的应力小于柳木夹板;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下的肢体应力分布更为均匀,骨突鱼际等易卡压部位的应力小.结论: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更贴合肢体,能有效避免局部软组织压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华臻;陆振飞;潘娅岚;马剑威;王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韦贵康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多年,医术精湛、严谨笃学、诲人不倦,以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与脊柱相关疾病而著称.韦贵康坚持传统医学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仿古而不泥古,手法具有多元性,注重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有独特的医学手法理论体系及学术特色.笔者有幸从师韦贵康,受益颇多,现对韦贵康医学手法特色以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冲;陈一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胸椎和腰骶椎结核与其对应的三种手术入路,评价脊柱结核三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以确定不同部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选择.方法:纳入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0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柱结核患者,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Cobb角和椎体高度重建作为手术评价的相关指标.结果:前后联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椎体高度重建明显高于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比较中其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适合于椎体前方破坏严重,并伴有前方脓肿的患者;后路手术适合于椎体后方严重破坏,并形成明显后凸畸形及有后方窦道的患者;前后联合入路适合于椎体严重破坏超过3个以上,且前方伴有巨大脓肿,椎体后方后凸畸形明显的患者,但是手术风险和患者负担会加重.
作者:王天堂;马战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探索不同强度下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为观察不同强度下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疗效,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106例跟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照随机编码表,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36)、中剂量组(n=36)和低剂量组(n=34),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频率为20 Hz,治疗探头为15 mm.能流密度0.2 mJ/mm2为低剂量治疗,能流密度0.4 mJ/mm2为中剂量治疗,能流密度0.6mJ/mm2为高剂量治疗.冲击次数为3 200次.治疗次数:每周2次,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及12周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等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接受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均能获得满意的总体疗效,行走功能、患肢压痛及肿胀均能得到有效改善,Roles andMaudsley评分也有显著下降,但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疼痛改善,第1次治疗后即时疼痛改善情况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其次为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不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有效缓解行走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对治疗跟痛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尹萌辰;许金海;莫文;叶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跟内侧神经阻滞治疗跟病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35例跟痛症患者,予以小针刀联合跟内侧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3次1个疗程,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对患者治疗前后患足的疼痛和功能进行评估,随访时间5~11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患者恢复良好,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AOFAS后足功能评分显著上升,治疗后6个月随访患者疼痛基本消失,且无复发,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跟内侧神经阻滞治疗跟痛症,能够缓解足跟部疼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文亚;张建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失血情况,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35例,对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并对患者年龄、术前及术后血常规、术中及术后失血、并发疾病等进行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术后3d平均血红蛋白97.8 g/L,较术前下降23.1 g/L,术后贫血发生率86.67%;平均总失血885.2 mL,术中平均失血156.6 mL,术后平均失血172.0 mL,平均隐性失血556.6 mL,术后贫血发生率63%;2)80岁以上患者平均总失血量937.3 mL,平均隐性失血量620.1 mL,术后贫血发生率66.2%,80岁以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818.2 mL,平均隐性失血481.7 mL,术后贫血发生率5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74例,平均总失血量831.6 mL,平均隐性失血量507.9mL,术后贫血发生率61.1%;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平均总失血量950.3 mL,平均隐性失血量615.7 mL,术后贫血发生率6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患者隐性失血量大,术后贫血发生率高,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及伴发高血压病的患者隐性失血多,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侯炜;葛京化;张霆;王晨;王韬;严寅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