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白芍甘草颗粒治疗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30例

肖慧芳;招仕富

关键词: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 儿童, 加味白芍甘草颗粒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白芍甘草颗粒治疗湿热型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TSH)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入30例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患者,服用本院自制中药配方“加味白芍甘草颗粒”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3.3%.治疗2周后B超复查结果显示:23例关节积液患者在治疗后19例患者B超复查已无明显积液,并且本组患者在治疗后股骨颈颈前间隙恢复正常,与健侧对比无异常.治疗结束6个月后再次随访,仅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5%.结论:早期应用加味白芍甘草颗粒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明确,能早期改善髋部疼痛,改善关节腔内积液、股骨颈前间隙增宽症状,同时也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伤科热奄包预防手指屈肌腱开放性损伤术后粘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伤科热奄包预防手指屈肌腱开放性损伤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病人中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即传统手术治疗及相应固定方法,治疗组在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院自制伤科热奄包治疗,两组门诊随访术后3个月,并进行功能评定及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及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热奄包能有效的减轻手指屈肌腱开放性损伤术后肌腱粘连的发生率,改善关节功能,促进肌腱愈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亮;陈丽;高大伟;吴宇峰;凌宇;陈文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味白芍甘草颗粒治疗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30例

    目的:观察加味白芍甘草颗粒治疗湿热型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TSH)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入30例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患者,服用本院自制中药配方“加味白芍甘草颗粒”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3.3%.治疗2周后B超复查结果显示:23例关节积液患者在治疗后19例患者B超复查已无明显积液,并且本组患者在治疗后股骨颈颈前间隙恢复正常,与健侧对比无异常.治疗结束6个月后再次随访,仅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5%.结论:早期应用加味白芍甘草颗粒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明确,能早期改善髋部疼痛,改善关节腔内积液、股骨颈前间隙增宽症状,同时也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肖慧芳;招仕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针刀治疗腰大肌损伤28例

    目的:探讨针刀分型治疗腰大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28例腰大肌损伤患者按照症状不同分为3型,分别采用对应的微创进路及术式进行针刀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28例患者均行1~3次针刀治疗,其中治愈17例,症状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治愈率为60.7%.结论:本方法具有安全易行、痛苦少、疗效好、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佳信;叶新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牖五部分刺法治疗.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从而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惠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

    作者:王英;陆霞;张磊;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探讨活血通督汤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活血通督汤组给予活血通督汤灌胃.术后第1,3,5,7天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d后取材.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以及神经元受损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计算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自术后第3天起,活血通督汤组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活血通督汤组神经元受损情况得到改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优于模型组;免疫荧光检测结构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显著,损伤处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督汤组GFAP阳性细胞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督汤能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表达、降低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有关.

    作者:汪今朝;范筱;张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膏摩法改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踝功能41例

    目的:观察以膏摩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对提高患踝Baird-Jackson功能评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41例,采用膏摩法进行治疗,对提高患踝Baird-Jackson功能评分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治疗前后Baird-Jackson积分及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膏摩法在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Baird-Jackson评分方面均具有一定疗效,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向澍;杜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补气健脾活血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30例

    目的:评价补气健脾活血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疗效,从而深化对骨科术后疲劳综合征的认识,探讨其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术后支持治疗加补气健脾活血法,以桃红补中益气汤口服,每日1剂,疗程为7d.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如预防感染、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等,疗程同为7d.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前术后血清转铁蛋白及Christensen疲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转铁蛋白及Christensen疲劳评分较对照组恢复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6.7%.结论:补气健脾活血法可明显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转铁蛋白的恢复,缩短病程,疗效满意.

    作者:陈庆真;刘盛飞;连育才;杜兰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细胞自噬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特定基因所调控的一种进化上相对保守的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以自噬体的出现为标志,以双层膜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器的自噬体为判断指标,是异常蛋白质、受损细胞器、外源性微生物的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1].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被认为是下腰痛的重要原因.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生物应力及营养障碍被认为是导致IDD的因素[2].自噬作为生物学领域里的研究热点,被认为参与了多种退变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认为,自噬在椎间盘细胞的修复、退变、死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5].

    作者:沈学强;姜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足外侧柱延长联合改良Cobb手术治疗可复性平足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足外侧柱延长术联合改良Cobb手术治疗可复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足外侧柱延长术联合改良Cobb手术治疗可复性平足症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44岁,平均年龄25.6岁;左足15例,右足15例.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Ankle Society,AOFAS)踝与足评分标准对其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测量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弓高、距跟角、距骨-第一跖骨间角、跟骨倾斜角、距舟覆盖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0.3个月.患者足内侧纵弓及前足外展、后足外翻畸形均取得良好恢复,患足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末次随访AOFAS踝与足评分为70~100分,其中优13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0%(27/30).术前、术后X线检查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外侧柱王延长术联会改良Cobb手术治疗可复性平足症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宗宇;刘非;崔亮;刘核达;左俊水;李森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的手法治疗时间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的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60例,共240例.再将每一证型组依临床随机方案,根据SAS软件随机程序分出治疗1周组、治疗2周组、治疗4周组,每组20例,疗程结束后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判不同证型患者施以不同时长手法治疗时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四组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手法治疗时间组疗效显示:血瘀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80%,治疗2周组85%,治疗4周组90%;湿热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65%,治疗2周组75%,治疗4周组80%;寒湿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70%,治疗2周组80%,治疗4周组85%;肝肾亏虚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50%,治疗2周组60%o,治疗4周组75%.结论:手法治疗对于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疗效,不同证型的患者随着手法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优良率均逐步提高,手法对于血瘀型患者见效快,相同治疗时间下疗效提高快,治疗疗程短;寒湿、湿热型患者中治疗2周组疗效提高为明显,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手法治疗疗程长,见效缓慢,相同治疗时间下疗效提高缓慢.

    作者:张华;贾龙;徐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栀子蜂蜜膏外敷治疗兔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栀子蜂蜜膏对兔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3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4只,实验组10只,扶他林组10只,对照组10只.采取改良击打法制造兔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造模30 min后,实验组外敷栀子蜂蜜膏,扶他林组外用涂抹扶他林,对照组外敷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面积略大于击打面积,2次/d.分别于造模后、给药第3天、给药第7天做局部损伤病理组织切片,并记录每天的损伤积分.ELISA法测定各组损伤组织中给药第3天、第7天IL-1及TNF-α含量.各项数据采用(x-±s)表示,用SPSS 18.0软件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在局部外用栀子蜂蜜膏后,软组织损伤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优于扶他林组;实验组局部外用栀子蜂蜜膏第3天和第7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局部损伤软组织病理形态学有明显改善.在给药第3天和第7天后,实验组兔局部损伤组织内IL-1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低于对照组(P<0.01,P<0.01),并且低于扶他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在给药第3天和第7天后,实验组兔局部损伤软组织内TNF-α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低于对照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并且低于扶他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栀子蜂蜜膏可以明显改善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症状,可以减少兔局部损伤软组织(肌肉)炎性细胞浸润;栀子蜂蜜膏可以降低兔局部损伤软组织中炎性因子IL-1及TNF-α的含量;栀子蜂蜜膏治疗兔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局部损伤组织中IL-1及TNF-α的表达而起作用.

    作者:吕江华;杨华瑞;刘万军;刘健;陈园;陈江水;方志;邹亮;鄢飞;舒讯;杨宜;龚春龙;尧浩;赵龙桃;熊炎强;鲍同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Segond骨折14例临床诊治报告

    目的:讨论Segond骨折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14例患者均来自于2013年1月到2016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平均年龄35.6岁.通过体检及MRI明确诊断,11例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结果: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侧方应力试验,均为阴性.MRI检查(术后6个月)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形态均良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对比明显提高.结论:Segond骨折常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极易漏诊,导致后期膝关节不稳定,关节交锁、磨损;应行CT和MRI检查,根据合并损伤,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作者:霍雄涛;董石磊;李咏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指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从而导致同节段的脊神经根在腰椎间孔内或孔外受到脱出或突出椎间盘组织的直接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造成同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样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同时伴受损神经根支配区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1].1944年,Lindblom[2]首先报道了该病.但直到CT及MRI的普遍应用后,对此病的诊断才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研究者报道,FLLDH的发生率约占LDH的1%~11.7%[3,4],且有约30%的误诊率[5].下面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涛;徐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长PFNA治疗Winquist Ⅲ,Ⅳ型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13例

    目的:探讨加长PFNA治疗WinquistⅢ,Ⅳ型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WinquistⅢ,Ⅳ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3~59岁,平均44.3岁.所有患者于伤后5~14天行加长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股骨头坏死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3例患者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06.6±10.1) min;术中失血量150~500 mL,平均(243.6±16.8)mL;术后切口愈合良、无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4.6)个月;所有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1.6)个月;所有股骨干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3±1.8)个月;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加长PFNA治疗WinquistⅢ,Ⅳ型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功能良好,疗效满意.

    作者:牛庆飞;夏凡;贾乐生;杨爽;郑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双锚钉与髌骨单骨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对比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与髌骨双锚钉两种方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到本科就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58例.采用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32例(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16~28岁,平均22.5岁;病程为4个月~6年.采用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双锚钉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6例(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16~28岁,平均21.8岁;病程为4个月~6年.术前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不稳、肿胀,查体恐惧试验阳性,术前IKDC评分为42.3±11.5、Kujala评分为53.4±12.5,后一次随访评估IKDC评分、Kujala评分、髌骨稳定性和X线片影像学异常.结果:两组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3.9个月,全部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无髌骨骨折和再脱位发生,关节活动度无受限,髌骨恐惧试验阴性.对照组患者1例术后出现髌骨倾斜,余患者髌骨轴位片显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均恢复正常.试验组患者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无明显异常.两组患者末次随访IKDC评分分别为72.3±11.7和83.2±10.8,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Kujala评分分别为86.3±8.7和87.0±9.8,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与双锚钉重建可取得相同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锦秋;何海溶;余欢;常旭东;王荟臻;兰如华;陈振东;戴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从骨科疾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思路

    20世纪50年代起,越来越多研究者推崇以中医、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治疗疾病,尤其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中,能体现中西医治疗的优势与特色.骨伤科疾病如骨折、筋伤的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从病因病机到治疗、预后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传统医学的手法整复、固定、中药外用内服、针刺,现代医学的手术、药物、新型材料固定,共同形成了多样化的治疗方法,传统医学以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为理念,现代医学是一种精准的医学,更加侧重局部和微观.以影像学技术为主的现代科技应用于中医骨伤指导诊疗,或将中医治疗手段应用于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当前骨伤科中西医结合的主要方式.

    作者:厉晶萍;闵晓俊;张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自体脂肪基质细胞组织-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胫骨缺损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基质细胞组织(SVF)-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胫骨缺损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于2016年4月9日选取辽宁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4月龄大白兔40只,随机选取其中1只提取兔SVF组织10 g,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基质细胞并行脂肪基质细胞多向分化(成脂和成骨诱导),以种植密度3×107个/cm2种植于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上并制成SVF-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将P3代的兔纤维软骨细胞分别种植到SVF-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作为SVF组)和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组织学和生物相容性检测,同时将所有大白兔的建立兔胫骨缺损模型,并用上述两种支架进行移植修复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支架第0,4,7,14天的DNA含量、细胞存活率和第0,2,4,8周时兔胫骨骨矿物、骨密度水平及修复疗效、第8周时大弯曲度负荷、抗弯刚度、破坏扰度水平.结果:SVF组第4,7,14天时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F组第4,7,14天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SVF组大体观察可见仿生骨膜大部分完整、有骨痂生长,组织学观察可见软骨内骨化明显、缺损基本修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见成熟骨基质部分BMP染色阳性、着色变浅,对照组大体观察可见膜降解呈碎片状、骨端骨痂较硬,组织学观察可见膜材大部分降解且出现幼稚髓腔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MP轻度表达、软骨基质BMP染色阳性,前者第2,4,8周时骨矿物、骨密度和第8周时大弯曲度负荷、抗弯刚度、破坏扰度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F-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SVF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可能通过协同诱导、传导效应等增强骨再生麓力,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有利于促进胫骨骨缺损的修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远庆;钱浩明;陈强;吴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全内VERSALOK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19例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应用VERSALOK肌腱韧带固定锚钉全关节内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全镜下VERSALOK肌腱韧带固定锚钉进行固定治疗,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0±1.4)个月.结果: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膝关节伸屈活动无受限,Lysholm膝关节评分(94.2±2.1)分.结论:关节镜下应用VERSALOK锚钉全关节内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适应症广、固定可靠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阳;陈丰;张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彭力平教授论治膝骨痹的经验

    彭力平主任中医师是广东省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彭力平长期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骨与关节疾病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治,擅长骨伤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其在中医药防治骨痹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对骨痹中医辨证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着鲜明的特色.本人跟师两年来,深入研究、学习彭力平临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验、学术观点等,现将相关经验和观点归纳如下.

    作者:陈浩雄;彭力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大样本量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VP组(300例)和PKP组(260例),进行术前术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对比.结果:PVP组与PKP组在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纠正方面,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骨折椎体术前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术后后凸Cobb角、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后VAS疼痛评分及VAS疼痛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与PKP均可明显降低患者腰背部疼痛、纠正椎体后凸畸形,但与PVP相比,PKP纠正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度较为明显.

    作者:桑莉莉;刘洪亮;黄泽鑫;许树柴;刘军;陈伯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