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倾斜角对髋臼假体外展角正确放置的参考意义

张文贤;范有福;王小燕;王大耀;吕江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骨盆倾斜角, 体位, 外展角
摘要: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目的是在大程度上模拟人体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正常生物力学,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功能,而所有人工关节是一个“时限性”手术,通常与假体固定、材料磨损、集体机械性失败有关,其中稳定性和活动性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假体与人体骨性结构达到较完美的匹配来实现的,超过55°的髋臼外展角可能使股骨头旋转中心向外上方移位,会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和假体磨损,打破了骨性与软组织之间的力学平衡,从而不能有效维持髋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增加了骨溶解及假体脱位的风险,明显降低了假体应用的寿命,产生诸多的并发症,增加了假体翻修的频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多酚酸盐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钙.两组均使用10 d,对前后患者DVT发生率、凝血功能、相关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与术后第1天的的相关临床表现评分比较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第10天与术后第1天的该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与手术前比较延长(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较低分子肝素钙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肢体的临床表现(如肿胀程度、沉重感、肢围差的改善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倪毅;沈军;刘遵勇;傅国海;余迎浩;倪康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刀火罐配合中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以慢性腰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以第三腰椎横突局部压痛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1].2010年4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刀火罐配合中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20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展牵抖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66例

    肩关节脱位是人体关节脱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四肢大关节脱位中有近一半的患者为肩关节脱位,而肩关节脱位中十之八九都属于肩关节前脱位[1].目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整复手法很多,如牵引推拿法、足蹬复位法、椅背复位法、转腰膝顶法等传统整复手法[2~5],其复位方法、治疗效果各不相同,各有长短.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科参照上述传统整复手法,采用外展牵抖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生友;陈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后外侧入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Ⅰ型后踝骨折34例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3.92%,其中约7%~44%伴有后踝骨折(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PMF)[1].文献报道踝关节骨折中,如有后踝骨折存在,可明显增加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从而把后踝骨折的治疗放在首要地位,但手术人路和内固定方式选择仍未达成一致[2].我们自2008年8月-2013年1月采用改良后外侧人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I型后踝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龙均;陈渊;张宏超;梁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颈椎退行性变是指颈椎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使用过度、修复能力降低等导致的衰变及机能的衰退.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颈椎间盘的退变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通过建立能模拟人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研究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及治疗方法,为人颈椎间盘退变的早期治疗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现就当前报道的关于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制备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孙树旺;孙国栋;师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骨形态蛋白与天然生物材料复合的实验研究进展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大块骨缺损一直以取患者自体髂骨移植为金标准[1].天然骨基质主要是由无机结构和生物大分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体[2],大量研究表明,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是与天然骨基质的结构、组成成分及生物学反应相似的复合支架材料,因而有同种自体骨[3]、人工骨移植[4],到后来的金属填充材料、钙磷陶瓷填充材料、聚合物填充材料以及经体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的复合骨组织等材料的单一使用后,但发现或多或少存在取骨来源有限[5]、免疫排斥反应风险、患者病痛加重、手术时间延长、感染、骨不愈合、移植骨块大小的影响[6]等问题,而直到1965年URIST[7]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终分化成骨的蛋白,将其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BMP),同时,研究证明BMP具有诱导成骨作用[8~12],并且孙欣等[11]通过实验再次证明BMP—2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BMSCs分化成骨的过程,对于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阮翔;徐峰;蔡贤华;张志文;柯镇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寒湿型和寒湿兼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寒湿(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药物集成III中成药(一)》、《药物集成IV中成药(二)》、《药物集成V中成药及民族药制剂》为搜索来源,以“腰(腿)痛”、“痹症”、“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为搜索词进行检索.根据功效或适应证确定所属寒湿型或寒湿兼肾虚型.采用系统聚类法对高频使用的中药进行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寻找中成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搜索到中成药31条,其中寒湿型21条,涉及用药83味,寒湿兼肾虚型10条,涉及用药77味.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类、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类、活血化瘀类是其组方配伍的主要规律.结论: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选用风痛宁片或独活寄生丸为基本方化裁,需加大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类及活血化瘀类药物的选用,寒湿兼肾虚型选用独活寄生丸治疗.

    作者:阮朝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点穴配合主动运动对肩周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肘运环跳穴配合肩关节主动环转运动手法对改善肩周炎关节活动范围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肘运环跳穴配合肩关节主动环转运动手法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肩关节摇法治疗,C组采用肩关节主动环转运动治疗.根据肩关节活动范围(包括前屈上举角度和外旋角度2个方面)对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患者的疗效优于B组和C组,A组分别与B组和C组患者比较,前屈上举角度的数值在治疗5次、治疗1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旋角度的数值比较仅在治疗10次后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运环跳穴配合肩关节主动环转运动手法对改善肩周炎关节活动范围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的肩关节摇法和单纯的肩关节主动环转运动.

    作者:田国平;汪崇淼;史玲;吴耀持;宋慧慧;施莉莉;杨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锚钉-可吸收钉固定法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经验及教训

    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 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股关节脱位(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RPD)常用的固定方式有:肌腱-骨锚钉缝线固定[1],肌腱穿骨隧道悬吊固定以及肌腱穿骨隧道挤压钉固定等[2].而肌腱穿骨隧道包括穿股骨隧道和髌骨隧道两种.我们采用了关节镜监视下内侧髌股韧带-髌骨止点锚钉缝线减张缝合法、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穿股骨隧道、挤压钉固定法,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获得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民;甄平;李慎松;李旭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臀肌挛缩症患者髌股关节影像学相关指标研究

    目的:通过对臀肌挛缩患者和正常人髌骨轴位片各影像学指标的对比,探讨臀肌挛缩对青少年、中青年髌骨不稳定和髌股关节发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2013年1月,臀肌挛缩症患者男性14例26膝,女性22例40膝,均拍摄屈膝30°髌骨轴位片,记录各影像学指标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屈膝30°髌骨轴位片上,患者男组和正常男组、患者女组和正常女组除股骨滑车沟角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髌骨分型(Wiberg分型)上,患者男组和正常男组、患者女组和正常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髌骨不稳定的其他旁证上,髌骨外侧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髌骨外缘骨赘形成,髌骨外缘骑跨股骨外髁,患者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臀肌挛缩患者的髌骨不稳定;2)臀肌挛缩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早的出现了髌股关节的退变和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3)臀肌挛缩患者并未见其股骨髁发育不良.

    作者:王承祥;周明旺;颜春鲁;李国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清热解毒法及补益气血法在防治骨折围手术期感染中的相关研究

    骨折术后感染是常见、很难避免的并发症,尤其是手术切口周缘感染是骨折治疗的基本特征之一[1],如果感染迁延不愈则容易形成慢性骨髓炎或感染性骨不连,难于治愈,甚至于还有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2].按手术部位来分,下肢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上肢.国外专家一项数据显示,下肢髋部骨折术后发生深部组织感染率为1.2%~3.6%[3~5],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痛苦,而且深部组织感染死亡率较未感染者高[6,7].因此,骨折术后感染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深思.

    作者:方略;陈建列;黄晓涛;张弛;谢长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7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骨折复位、稳定固定后,治疗组予补肾活血汤内服4周,对照组不服中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保持一致.通过定期X-ray复查进行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评分(Radius Union Scoring System,RUSS),确定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采用Gartland-Werley、PRWE(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评分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RUSS评分,第2、4、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5.14±1.21)周与对照组(5.97±1.15)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评分,治疗组(6.18±2.57)与对照组(8.04±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WE评分,治疗组(14.62±5.73)与对照组(18.74±6.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汤具有促进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永铨;罗毅文;王斌;胡年宏;张迅超;陈东风;侯秋科;徐志明;刘亚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倾斜角对髋臼假体外展角正确放置的参考意义

    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目的是在大程度上模拟人体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正常生物力学,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功能,而所有人工关节是一个“时限性”手术,通常与假体固定、材料磨损、集体机械性失败有关,其中稳定性和活动性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假体与人体骨性结构达到较完美的匹配来实现的,超过55°的髋臼外展角可能使股骨头旋转中心向外上方移位,会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和假体磨损,打破了骨性与软组织之间的力学平衡,从而不能有效维持髋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增加了骨溶解及假体脱位的风险,明显降低了假体应用的寿命,产生诸多的并发症,增加了假体翻修的频率.

    作者:张文贤;范有福;王小燕;王大耀;吕江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创伤,常导致颈椎稳定性破坏,椎管形态改变,脊髓损伤,如治疗不当常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越来越倾向于早期减压、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手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恢复颈椎管容积,重建颈椎稳定性,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作者从2005年9月-2010年1月应用减压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3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荣;周文来;吴良绍;方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锁骨外侧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

    由于特殊的解剖关系,锁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锁骨近端骨折较为少见,约占锁骨骨折的3%;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钢丝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固定、重建钢板固定,锁骨钩状钢板固定及T型钢板固定等,各种治疗方法疗效报道不一,争议较大;我院于2013年2月以来,用锁骨外侧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共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琼;赵俊强;黄志坚;吕杰;黄子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挥鞭伤早期手术和经保守治疗后转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挥鞭伤患者行早期手术与保守治疗后转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6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并随访的103例老年挥鞭伤患者中,有57例行早期手术治疗,46例经保守治疗后转行手术治疗.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评分(VAS)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来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术后随访时的患者状况.结果:10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至少24个月随访.早期手术组和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组的术后mJOA评分、NDI指数及VA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而早期手术组术后随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转手术组术后出现肺炎9例,发热11例;早期手术组出现肺炎1例,发热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挥鞭样损伤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经保守治疗后转行手术的疗效,并且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作者:杨戈;林达生;李腾;罗德庆;练克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补骨脂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骨枯”、“骨极”、“骨痿”范畴,究其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肾精亏虚、脾肾气虚、瘀血阻络,尤以肾精亏虚为根本.临床主要辨证为肾精不足证、脾肾气虚证、瘀血阻络证,治之则分别以益肾填精、健脾益肾和活血化瘀.然而,临床患者多见多证兼夹,故而施治立法一般以补肾为本,补脾、活血为辅.

    作者:邵航;张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分期择点穿刺法在膝骨关节炎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中的应用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骨伤科常见退变性疾病,研究表明:人群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达9.56%,老年人群则明显增高,达50%以上[1].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中,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由于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的疗程较长,穿刺次数较多,临床上常因穿刺方法不当或穿刺并发症等原因使部分患者中止治疗,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我科采用分期择点穿刺法应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彦涛;杨少锋;邓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器械复位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器械复位技术治疗股骨骨折的复位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26~62岁,平均39.2岁.按照AO分型:A1型13例,A2型9例,A3型7例,B1型17例,B2型10例,B3型5例,C型3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结合撬拨、压顶、钳夹等现代器械复位技术,复位后均行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3、6、12月及每年随访1次,通过临床影像学、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57例(89.1%)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为26.9个月,7例(10.9%)患者失访.术后疗效按照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19例,良29例,中9例,优良率为84.2%;按照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优21例,良30例,中6例,优良率为89.5%.结论: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器械复位技术治疗股骨骨折,具有复位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缩短、操作简单实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立云;李无阴;高书图;刘又文;陈柯;王璘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骨汤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健骨汤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门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健骨汤,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3周为1疗程,观察患肢膝关节VAS评分和WO-MAS指数,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OMAS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骨汤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戴政文;杨功旭;邓小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