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氏活血通督汤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经验撷萃

陈凯;张俐

关键词:张氏活血通督汤, 脊柱, 经验
摘要:张安桢教授曾任福建省骨伤科研究所所长,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骨伤系主任,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麻特殊津贴.其亲手创办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科专业,是现代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张安桢教授对骨伤医学孜孜以求,长期坚持教学、科研、临床第一线,从医50余载,擅长骨伤临床诸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其女张俐教授临诊学习,每见佳案,受益匪浅.现将张莉教授临床运用张氏活血通督汤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骨髓炎

    目的:探讨自拟方“骨疽消炎汤”内服,结合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42例中肱骨5例,股骨16例,胫骨14例,跟骨7例;感染病程1~5年,平均2年.随机将其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术前3d应用敏感抗生素全身治疗,术后连用1周,而后改为口服抗生素继续治疗4周.2组均给予手术清创抗生素链珠植入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同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给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中药内服治疗.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计算两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及术后6周各项化验指标,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1例:痊愈13例(61.9%),显效4例(19%),好转2例(9.5%),无效2例(9.5%),总有效率(90.5%);对照组21例:痊愈9例(42.8%),显效3例(14.2%),好转3例(14.2%),无效6例(28.5%),总有效率(71.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有效率、复发率及术后6周辅助检查结果与对照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张锐;谢兴文;柳海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osteoarthritis,KOA)是导致慢性残障的常见原因.WHO将其与心血管病和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Maly等[2]报道困扰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要问题是膝关节疼痛,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因此,世界各国医生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有效减轻KOA对患者社会生活及工作的影响.本科室门诊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取96例KOA患者,口服金乌骨通胶囊,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秉正;白伦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

    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0~1/6,上肢骨折的14%,前臂骨折的75 %[1],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其中C型骨折占25%[2].国内外学者对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建议首选切口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LCP内固定[3].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功能恢复满意,但是对于功能要求不高、经济水平差、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复位、固定困难,容易发生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和(或)尺偏角改变、关节面不平整等畸形愈合,容易导致患腕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是骨科医生的大挑战[4].作者回顾性分析了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砚铭;黄勇;尉伟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命质量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旋转整复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施以松解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旋转整复手法治疗,每周治疗2次,疗程为4周.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分析手法治疗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所有8个维度的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5个维度的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和情感职能(RE)7个维度的治疗前后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生命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林勋;郑梦捷;陈博;张旻;庞坚;张明才;詹红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腓骨部分切除治疗腓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1例

    腓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发病率较低,文献报导相对较少,腓骨由于管径较小,同时腓骨上下段分别参与维持膝关节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骨髓炎症状反复发作,出现膝踝关节不稳,本例通过腓骨部分切除,尽可能的保留腓骨上下段,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前进;吴昭克;龚志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60岁)上肢骨折的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2.5%,年龄分布具有单极化的特点,主要分布在80~89岁,其中女性占80%,约87%的患者骨折发生于低能量损伤,可能和患者骨质疏松相关[1].肱骨近端骨折合并有骨质疏松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因其骨折分类和治疗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骨质质量、骨折分型、患者的期望以及骨科医生的技术,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老年肱骨骨折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减少老年肱骨近端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合理选择治疗措施非常重要,治疗措施包括非手术治疗、微创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肩关节置换.

    作者:王栋;潘浩;贾高永;邵礼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法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关节损伤,在腕部损伤约占3%~5%[1].造成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发生舟骨骨折后,背伸、桡偏的暴力继续延续的结果[2],常常向背侧脱位.由于腕骨在X线片上有明显重叠,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Herbert螺钉治疗新鲜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湛梅圣;戴政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温针加中药重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5例

    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为骨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临床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为主要症状.本病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增多,据统计,在我国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年龄低于45岁发病率为2%~5%;45~64岁为24.5%~30%;超过64岁可高达58%~68%[1],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加中药熏蒸治疗3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天兵;潘红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法整复并经皮双钢针髓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

    掌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手外伤的1/3,为了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尽快并大限度地回复患手伤前功能,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尤为重要.因此,切开复位接骨板或克氏针内固定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治疗掌骨骨折,然而这种治疗势必对骨折局部的血供造成破坏,并对伸指肌腱产生激惹,故常造成骨折的愈合障碍和手的功能恢复不良.因此,在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生物接骨术)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运用中医的整骨手法行闭合复位结合经皮穿入两枚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移位的掌骨干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勇;陈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跟内侧神经阻滞联合牵伸训练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跟内侧神经阻滞联合牵伸训练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4例跟痛症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45例)予以跟内侧神经阻滞联合跟腱及跖筋膜牵伸训练治疗;B组患者(39例)予以局部压痛点封闭联合牵伸训练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1周、2周、4周VA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患者治疗1周及2周后VAS评分(4.18±2.37,2.65±1.29)分均小于B组(5.29±2.41,3.25±1.3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内侧神经阻滞联合牵伸训练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

    作者:黄吉利;潘捷;赵鸿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骶髂关节半脱位20例分析

    儿童骶髂关节半脱位并不常见,其临床表现与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相似,二者极易混淆,以致延误治疗.自2010年以来,笔者共发现20例本病患者,其中12例曾在外院诊治失败,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大12岁,小4岁;发病时间长35 d,短4 d;左侧9例,右侧11例;其中骶髂关节前错缝12例,后错缝8例.12例患儿的首诊在外院,8例首诊为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1例诊断为髋关节滑膜嵌顿症,1例诊断为缺钙症,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2例诊断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给予传统复位手法失败.

    作者:孙文山;李保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路选择性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颈后路选择性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收治21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后路选择性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变化及影像学手段评价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0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85%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总有效率80%.术后随访颈椎X线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半年复查颈椎CT平扫+三维重建显示所有患者的后路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选择性减压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在达到有效减压固定的同时,相对减少了颈椎后方组织的破坏.

    作者:普光民;苏联春;杨正才;高祥;邱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郑氏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郑氏推拿配合运动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影响.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钙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中药薰药、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郑氏推拿、运动疗法.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定期复查时记录CDTY(成都体育学院)评分及骨密度结果,并运用SPSS19.0系统分析.结果:2组CDTY评分及骨密度测定结果相比较,入院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DTY评分出院后复查发现观察组分值逐渐下降,而对照组第6月开始分值普遍高于30分,具有再次入院指征;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9.43±3.93)d,而对照组为(43.07±7.71)d,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郑氏推拿、运动疗法,能较快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义专;刘道德;王传恩;钟睿;戴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撬拨复位LCP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6例

    胫骨远端骨折约占胫骨骨折的3%~10%[1].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或外支架固定术一样,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而髓内固定又十分困难,因此对此类骨折的治疗极具挑战性.撬拨复位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的应用[2],为此类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其对局部软组织和骨折周围血供的保护使术后并发症大大降低.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撬拨复位经皮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6例,疗效优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景光;杨学明;徐名洪;黄爱民;戴俭华;陈先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肘内外侧联合切口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66例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肘关节损伤的50%~60%,多发生于4~10岁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若治疗不当,易发生神经损伤、畸形愈合、功能障碍[1].我院2010年以来收治了6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经内外侧联合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元平;刘兰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牵正压推法配合展筋接骨方口服治疗闭合性三踝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牵正压推法配合口服展筋接骨方治疗闭合性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闭合性三踝骨折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采用牵正压推法配合口服展筋接骨方,外敷消肿化瘀方)与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2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与Leeds影像学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8周后对踝关节骨折临床愈合情况按照Leeds评定标准,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9.6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5.86%;平均16个月后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评定标准,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3.1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牵正压推法配合口服展筋接骨方,外敷消肿化瘀方治疗闭合性三踝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牟成林;黄晓松;沈向楠;刘业伟;王鹏;康丽洁;郝巍;谢林林;国延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口咽松解后路椎弓根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口咽松解后路椎弓根钉治疗O型(Operation Reduction Type)寰枢椎脱住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安全宣教,口腔准备,非语言交流训练和呼吸功能练习.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特殊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鼻饲管及饮食护理,注意预防切口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果:68例病人术后寰枢椎复位固定融合良好,未见切口感染病例,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松解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医疗和护理风险很大,严格落实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郝庆英;刘楚吟;付婵娟;张晓华;谭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弹性内固定材料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是人体的重要负重关节之一.下胫腓联合韧带与内、外侧副韧带共同维持踝穴的稳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故伤、高能量损伤、运动损伤等不断增加,在骨伤科各类损伤中踝关节损伤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下胫腓联合损伤是骨伤科常见的病,在各种踝关节损伤中占1%~11%[1],约占踝部骨折患者的1/7[2],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是发挥踝关节大功能的重要保证,对下胫腓损伤后处理不当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和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一种恰当而有效地治疗方法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关键所在,弹性固定材料在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中应用,得到研究者的推崇.

    作者:秦大平;张晓刚;宋敏;蒋宜伟;曹林忠;张虎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颈椎病的功能锻炼治疗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与年龄相关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多由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病变、骨赘形成、韧带增厚及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造成[1].颈椎病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人[2,3],是骨科临床常见病[4].国外研究发现:在60岁时,约95%的男性和70%的女性存在颈椎病的放射学证据[5],约8%的人具有早期脊髓压迫的MRI证据[6].近年来,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高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50岁前后为高患年龄[7,8].中医药在保守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手段多样、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势[9~10],其中,功能锻炼就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刘军;潘建科;马振尉;卢家劲;万豫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痿标痹”的核心病机研究

    目的:探讨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CTX,N-MID和T-PINP水平、血清IL-6、TNF-a含量及疼痛分级的相关性,揭示其“本痿标痹”的核心痛机.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1月一2013年12月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根据主诉疼痛分级法将疼痛分为0~~2级,按中医辨证分为虚痿证和本虚标实(痹)证两大类,用放免法检测血清β-CTX,N-MID和T-PINP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TNF-a的含量,分析中医证候与骨转换标志物水平,血清中IL-6、TNF-a水平及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候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其中疼痛0级患者95%属中医虚证,疼痛1级及2级患者全属中医本虚标实证.且疼痛2级患者血清β-CTX水平及IL-6、TNF-a含量明显高于疼痛0级及疼痛1级患者(P<0.05),但在疼痛0级及疼痛1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疼痛分级与骨转换标志物β-CTX及血清IL-6、TNF-a含量存在正相关(r=0.23,r=0.22,r=0.34,P<0.01),中医本痿标痹证候亦与骨转换标志物β-CTX及血清IL-6、TNF-a含量存在正相关(r=0.36,r=0.52,r=0.46,P<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CTX和血清IL-6、TNF-a与痹痛程度及中医“本痿标痹”证候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进展评价及疗效判定的指标,为阐述“本痿标痹”的病机提供部分临床依据.

    作者:帅波;沈霖;杨艳萍;马陈;周丕琪;朱锐;徐晓娟;吕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