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对慢性胃炎伴随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张吉妹

关键词:穴位敷贴, 护理, 慢性胃炎伴随失眠
摘要:目的::评价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对慢性胃炎伴随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100例慢性胃炎伴随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给予穴位敷贴配合护理治疗。结果:实验组具有更显著的疗效(P﹤0.05)。结论: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对慢性胃炎伴随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平眩汤联合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平眩汤联合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3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平眩汤联合整脊推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57.69%(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61.54%(P﹤0.05)。结论:采用平眩汤联合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荣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观察比较软组织损伤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一组采用中药外敷疗法,二组采用手法按摩疗法,三组采用针灸刺穴疗法,对比3组疗效。结果: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组结果两两之间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三种不同中医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患者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具体应用哪种中药疗法时,需要依据疾病特点及患者需要加以选择。

    作者:王云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株红景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目的::讨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5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血糖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较治疗前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可能有助于减轻血管损害。

    作者:赵军明;柳亚娟;陈蜀敏;杨方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蜡疗止痛技术治疗肩周炎28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中药蜡疗止痛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观察组(280例)实施中药蜡疗止痛技术治疗;对照组(280例)实施穴位针灸按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9.29%,对照组为92.84%(P﹤0.05)。结论:使用中药蜡疗止痛技术治疗肩周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朱强;周强;高建中;王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研究组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6%,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无毒副作用,适于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耳穴疗法配合眼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疗法配合眼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3例用西药盐酸硫必利片治疗;治疗组93例用耳穴刺血和耳穴压豆,配合眼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抽动症量表测评积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2.5%、73.1%(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2.0%、44.1%(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疗法配合眼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孙立新;李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常规用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5例痊愈,9例显效,2例无效,1例脱落,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8例显效,6例无效,2例脱落,有效率为50.00%。结论:巴曲酶联合常规用药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疗效较好。

    作者:岳姣姣;李华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肺癌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

    近年来中医治疗成了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肺癌的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并且中西医结合也成为了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近年来肺癌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展开了综述。

    作者:杨传印;惠艳妮;刘建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给予穴位注射川芎嗪联合对照组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肺通气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提高了临床效果。

    作者:熊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肺胀病的源流考及治法方药探析

    从肺胀病的源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肺胀进行了文献梳理,以期对肺胀的发病机理、发展过程及其治法方药有整体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指导肺胀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雅洁;孙小涵;王洪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10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并分析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患有骨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有51例患者,主要采用中医骨科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有5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3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JOA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科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曙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对脑卒中后半身不遂、手足麻木肿胀、痉挛等康复治疗难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治疗组除常规应用传统的针刺、中药辨证施治、康复功能训练等治疗外,加用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外洗,对照组用常规活血化瘀类中药外洗。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定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证候积分减少程度,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对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卓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药物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药物与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可行性分析。方法:把所收集到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正常规范诊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正常组与观察组各50例。正常组使用胺碘酮,观察组使用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疗程为3周,观察分析治疗后临床的效果及其可行性。结果:观察组的病情恢复改善率高达92%,明显比正常组的80%高(P﹤0.05),观察组心率失常症状改善率为92%,高出正常组的82%(P﹤0.05),观察组正常心电图改善率为94%,高出正常组(74%)(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及所占的比例都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药物胺碘酮与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协同互补作用,二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疗效,有极少数不良反应。

    作者:付振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拟熄风降压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熄风降压汤加减对阴虚阳亢型眩晕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24例患有阴虚阳亢型眩晕病的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熄风降压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久强脑立清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及部分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熄风降压汤加减可明显改善阴虚阳亢型眩晕病患者的血压值和部分临床症状。

    作者:胡惠菊;郑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萎胃汤和胃复春片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萎胃汤和胃复春片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萎胃汤治疗,B组使用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的差异。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血清胃泌素高于B组(P﹤0.05)。结论: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宁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章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养心复脉汤治疗阵发性房颤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养心复脉汤治疗阵发性房颤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气虚血瘀证7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34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患者在西医组的基础上联合养心复脉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西医组的总有效率(74%)低于中西医结合组(9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APTT、FIB变化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94.6±1.2)分,西医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养心复脉汤治疗阵发性房颤气虚血瘀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APTT和FBI,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作者:龚继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耳穴压豆联合调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调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将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调胃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调胃汤治疗,对患者病情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纳少等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联合调胃汤可有效缓解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纳少等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内服结合的疗法对于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针刺加中药内服疗法与西药常规疗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结论:针刺配合内服中药疗法可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健;曹凤梅;陈拥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逍遥散合六磨汤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合六磨汤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逍遥散合六磨汤加减方治疗的35例与西药治疗组的33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8.79%,差异显著(P﹤0.05)。结论:逍遥散合六磨汤加减方治疗IBS便秘型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展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