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体会

黄娟;郑海蓉

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方法,避免内瘘闭塞,促进内瘘的成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对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8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3例内瘘闭塞,行内瘘重建术后功能良好;2例内瘘手术失败,更换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结论:给予积极正确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内瘘成熟率,从而保证了有效的血液透析,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中药的保存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医中药越来越被人们推崇。中药多为植物,部分中药为矿物质和动物,因此中药储存是个非常复杂、精细的工作。中药房管理人员要根据中药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的储存,保证中药的质量。

    作者:钱浩良;何闵凤;王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采用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采用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土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论《金匮要略》中薏苡仁的运用及证候分析

    薏苡仁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本文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使用薏苡仁的原因及其所对应的证候进行分析,以期对薏苡仁的临床运用作一归纳,深化对经方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龚轩;付小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社区综合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患者Cost/Beneift、PSSS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经济负担评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比较乳腺癌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6、12、18个月Cost/Beneift、PSS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在乳腺癌经济负担评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方案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支持度。

    作者:徐力;鹿竞文;周长萍;马源;曹松华;熊超;吕航;李国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某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研究

    目的:依据欧洲消费者满意指数构建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住院患者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阶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院住院部相关科室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1.0及Amos21.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反映住院患者满意度的5个因子中,患者期望、感知硬件质量、感知软件质量、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90、0.70、0.75、0.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模型的x2/df=1.113,GFI=0.928,AGFI=0.905,PGFI=0.705,CFI=0.988,TLI=0.985,RMSEA=0.024。结论: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数调查与满意度模型拟合较好,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医院形象、患者期望、感知硬件质量、感知软件质量和感知价值。

    作者:魏兴民;王红霞;席永康;朱彦奇;杨晓娟;王世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43例--燕赵高氏针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失眠患者采用调督安神针法,1次/d,每周治疗5次,休息2d,共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3例患者治疗后PSQ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为76.74%,总有效率为97.67%。结论: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作者:王艳君;韩一栩;王晔博;李朋朋;刘威萍;王永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胡兰贵教授运用四逆散临床经验

    四逆散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疏肝之祖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导师胡兰贵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疾病、疑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本文就导师临床运用四逆散的体会做如下介绍。

    作者:侯旭东;周波波;胡兰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王守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对无骨折脱位颈髓挫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

    目的:研究总结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无骨折脱位颈髓挫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骨科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髓挫伤120患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针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无骨折脱位颈髓挫伤,临床治疗显著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和活动能力,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孟丽娟;吴永磊;王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组从化疗第1d起另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共给药7d。化疗2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结果:在骨髓抑制上,两组患者均出现明显白细胞减少,而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对粒细胞刺激因子更敏感。在免疫功能上,两组患者化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CD8+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是治疗组化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作者:王东洋;屈波;毛中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防治探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中药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由此而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因此,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以及防治方式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陆麟;王琳;华璇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联合丹参多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8.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周诗晶;梅娟娟;邹本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肝肾调和气血法辅助治疗甲亢的疗效评价

    目的:讨论补肝肾调和气血法辅助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甲亢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补肝肾调和气血法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4%)(P<0.05),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的补肝肾调和气血法对甲亢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于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独活寄生汤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实验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骨关节炎系数、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均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的骨关节炎系数、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水平均强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水平强于对照组。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明显。

    作者:赵维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不同辨证分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药敷脐对小儿腹泻不同辨证分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140例)与中药敷脐治疗组(观察组,140例),5d后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药敷脐治疗伤食泻、脾虚泻、湿热泻证型的有效率分别为94.0%、87.1%、94.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辨证敷脐法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岳慧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浅析王秀霞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辨证及遣方用药特点

    浅析王秀霞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辨证思想以及其遣方用药的特色。王老认为肾虚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上多以补肾助阳之药为主,提倡对于反复流产的患者应在孕前即开始对症治疗;患者再次妊娠后也应积极保胎,直至无胎漏、胎动不安征象的出现。

    作者:韩凤娟;付杨;王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营养不良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营养状况的疗效。方法: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中药,以30d为治疗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理想体重百分比(BW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长MAC、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微型营养评定表M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BW%、ALB、TRF三个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TSF和MAC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MNA的改善虽有统计学差异,但仍处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范围。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提高理想体重百分比,同时改善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及微量营养评分,由此笔者推测益气活血法能使该类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得到改善,但其内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蔡蔚斌;陈兆群;李嘉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药配合腹腔镜治疗不孕症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配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达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32%;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达47.50%,远高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用中药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输卵管畅通率及正常妊娠机率均显著提高。

    作者:李晓彤;孙红丽;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与多巴胺联合应用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0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诱因控制、钠摄入限量、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及多巴胺泵入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前后血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心搏出量、每分钟排血量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与多巴胺联合使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能够有效稳定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孙学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予以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痂形成评分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弃拐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术后中医辨证用药,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华;廖劲松;汤飞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