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华;李峰;郁珲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对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及血清褪黑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卒中患者3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C组,20例)和加用氟伏沙明10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F组,19例).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采用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抑郁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F组NIHSS、SDS、MMSE评分均少于C组[(3.6±1.7)分vs.(4.5±2.3)分、(38.6±6.6)分vs.(53.2±7.3)分和(15.4±3.5)分vs.(26.3±4.6)分](P<0.05或P<0.01),血清褪黑素浓度均高于C组[(54.7±6.8) pg/ml vs.(20.3±5.7) pg/ml](P<0.01).结论 氟伏沙明可改善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其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褪黑素表达有关.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手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相同,实验组术后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腰穿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速度,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愈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速度快于对照组,脑梗死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经GOS评定预后,实验组预后良好15例,轻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8例,轻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更能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在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梗死及外伤性脑积水、改善预后等方面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邵弘;徐刚;钟小军;杜洪宇;冷亮;汤维力;郭均胜;史建芸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对药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目前普遍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但对于老年ITN患者,考虑到手术的风险以及患者的接受程度,临床均推荐经皮穿刺技术或放射外科治疗.本文总结MVD治疗老年性ITN临床效果.
作者:蒋栋毅;王之敏;陈寒春;杨德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偏侧性冠状开颅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术前或术中置入颅内压探头,采用偏侧性冠状开颅,术中序贯清除主侧额颞部、对侧额部挫伤脑组织及血肿,并大骨瓣减压.结果 术后脑肿胀死亡4例,存活74例.根据伤后3个月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45例(60.8%),中残16例(21.6%),重残8例(10.8%),植物生存4例(5.4%),死亡1例(1.4%).结论 颅内压监测联合偏侧性冠状开颅可以个体化设计手术入路,减压充分、暴露良好,对颅内压的控制更精确.
作者:祝海平;孔刚;陈进;朱业余;徐宏;程恺远;殷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普拉克索治疗脑血管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68例因患脑血管病遗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拉克索口服或鼻饲,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28 d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改良才藤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价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脑血管病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加用普拉克索治疗有助于其功能康复.
作者:高洁;倪耀辉;樊兴娟;赵青;高志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静注地佐辛对剖宫产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择期剖宫产术中发生寒战的产妇150例,于胎儿娩出后随机分别静注地佐辛0.15 mg/kg(DZ组)、哌替啶1 mg/kg(ME组)和生理盐水(C组)治疗.评估用药后寒战反应的改善程度,记录HR、MAP和SpO2的变化,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DZ组和ME组治疗寒战效果优于C组(P<0.05);DZ组和ME组寒战反应的改善率分别为92%和90%(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5和10 min,DZ组和C组的MAP、HR和SpO2均无明显变化,但ME组的MAP降低,HR增快,SpQ降低(P<0.05).ME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2%、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低氧血症发生率为8%.DZ组无呼吸抑制病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低氧血症发生率2%,均低于ME组(P<0.05).结论 静注地佐辛0.15 mg/kg对剖宫产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治疗效果与哌替啶1 mg/kg相当,但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治疗.
作者:聂鑫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HCM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并与心脏彩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M组血清PⅢNP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827.6±2185.4) ng/L vs.(6447.3±1376.4) ng/L和(6127.8±1726.7)ng/Lvs.(4226.2±1347.7) ng/L] (P<0.01).HCM组血清PⅢNP与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1).左室射血分数是PⅢN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PⅢNP和TGFβ1水平间接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可作为临床筛查指标.
作者:颜玲玲;郝晶;宋宁;周芳;张海峰;夏耘;徐东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高度恶性的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极具侵袭性,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幼儿,且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髓母细胞瘤很相似.以往由于对此病认识不够,加之发病率很低,常常误诊.我们收集4例AT/RT,回顾性分析其MR平扫及增强表现,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王东;徐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腹宫颈癌根治术中使用Ligasure处理阴道断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在经腹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Ligasure直接夹闭、切下阴道的患者及由同一医疗组完成的47例传统手术器械处理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 应用Ligasure夹闭阴道组平均手术时间140.5min,处理阴道断端时间1.4 min,术中出血量330.4ml,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2.6d,术后住院天数8.2d,术后2个月无阴道残端肉芽形成;传统组手术时间190.8m in,处理阴道断端时间16.6 min,术中出血量560.2ml,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4.3d,术后住院天数10.6d,术后2个月19例阴道残端肉芽形成,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中应用Ligasure直接夹闭阴道简化了操作步骤,安全、可靠.
作者:陆云燕;吴霞;季瑞;徐海波;金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人工流产术、感染性流产后清宫术、子宫内膜去除术等宫腔操作是引起宫腔粘连的主要高危因素,其临床表现为经量减少、不孕、复发性流产、闭经、胎盘剥离不全等[1].目前,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是治疗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案.本研究中,我们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佳乐联合黄体酮治疗宫腔粘连,探讨雌激素对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
作者:夏亚芳;高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180例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分为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138例),分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糖水平、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导管留置时间分别是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可减少长期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
作者:狄佳;巢文英;李秀荣;周华;杨敏;向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13例(369侧)成人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19例(19侧).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CT表现(血肿侧别、密度、形态)及术后颅内积气情况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用t检验比较复发组血肿厚度、术后脑复张率与未复发组的差异.结果 高龄(年龄>70岁)、双侧血肿、分隔型血肿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复发的显著危险因素;血肿高密度者的复发率高于低密度和等密度者;血肿厚度及术后脑复张率对复发有影响.结论 发病年龄、凝血功能障碍、脑组织的机能状态、血肿的CT表现等因素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术前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对治疗策略的制订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俊;许文辉;朱立平;吴小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应用PCIA的手术患者依据镇痛药不同均分为三组,L组采用氯诺昔康,LF组采用氯诺昔康+芬太尼,F组采用芬太尼.记录用药后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各时间点所有患者VAS评分均≤5分,且LF组低于L组和F组(P<0.05).F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组和LF组(P<0.05).结论 氯诺昔康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PCI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詹中利;宋千园;蔡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护生临床实践是护理专业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护生向临床护士角色转换的关键过程[1].产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的对象是孕产妇和新生儿,非真正意义的患者,治疗少,护理多,但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科室,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安全,因此在临床带教中我们紧紧围绕《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后严格考核,在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护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我科是母婴同室产科病区,每年接受中等、高等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护生近100名,现将产科护理带教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经鼻孔蝶窦人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42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30例(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半年时激素恢复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后激素恢复情况均好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手术比较,经鼻孔蝶窦人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经受的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鸟松;刘惠祥;徐中;宋小平;叶经伟;李健;张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强直性脊柱炎(AS)后路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 28例行AS后路矫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前10 min,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以0.2 μg· kg-1·-1维持至唤醒试验开始前10 min;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唤醒试验开始前两组均停用所有麻醉用药.记录术前(T0)、唤醒试验开始时(T1)和唤醒时(T2)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唤醒时间和唤醒质量评级.结果 T1时两组MAP和HR相仿,T2时D组MAP和HR低于R组(P<0.05).与R组比较,D组唤醒时间短,唤醒质量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AS后路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唤醒时间短、唤醒质量高,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蒋明;董媛媛;马正良;顾小萍;周路阳;张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传统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急性胸痛患者139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情况,同时收集患者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伴有的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根据上述资料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36例,患者有症状,心电图有异常表现,且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B组50例,患者有症状,心电图有异常表现,但心肌损伤标志物无异常;C组23例,患者有症状,但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患者有>2个危险因素;D组30例,患者有症状,但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患者有≤2个危险因素.比较各组患者ACS的发生率.结果 139例中,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5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29例.A、B、C和D组ACS发生率分别为100.0%、84.0%、69.6%和53.3%.联合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CS的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91.0%.结论 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对于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正常的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数量在ACS早期诊断中价值不大.
作者:唐春平;刘燕荣;沈琴;袁亮;桂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SIRS患者分别采用CVVH(CVVH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温、HR、RR和外周血WBC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IL-6和IL-8的水平,比较两组多器宫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CVVH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6和IL-8水平的下降均快于对照组(P<0.01),体温、HR、RR和外周血WBC计数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CVVH组MODS发生率低(6.67% vs.33.33%) (P<0.01),ICU住院日少[(8.4±2.9)dvs.(13.2±4.1)d](P<0.01).结论 CVVH可以清除SIRS患者体内过度释放的炎症因子,有效阻断SIRS向MODS发展的进程.
作者:王林华;赵宏胜;高建军;许惠芬;崔晓莉;刘向新;陆舒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腰-硬联合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曲马多(T)组和对照(C)组.胎儿娩出即刻,三组产妇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4 μg/kg、曲马多1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寒战发生情况,记录围麻醉期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记录患者舒适度和镇静程度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相比,D组、T组产妇给药后寒战发生率降低(10.0%和13.3%vs.46.7%)(P<0.05).D组的产妇舒适度和镇静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T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均可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期的寒战反应,但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朝光;徐一刚;吴艳;孙杰;钱燕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肝素雾化吸入减少脾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脾切除术后患者126例,术后随机选择使用肝素雾化吸入(A组,54例)或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72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后5d排痰量、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雾化吸入5d总排痰量多于B组[(25.66±4.83) mlvs.(17.31±3.43) ml](P<0.01);雾化吸入第5天,A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均高于B组[(103.6±20.6)mmHg和(555.4±59.2)mmHg vs.(95.1±17.6) mmHg和(489.3±43.5) mm Hg] (P<0.05).A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1.85% (1/54) vs.6.94%(5/72)](P<0.05).A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脾切除术后使用肝素雾化吸入能明显促进患者排痰,改善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小燕;韩旭东;孙海峰;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