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平;孔刚;陈进;朱业余;徐宏;程恺远;殷昊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肺癌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CT或PET-CT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占位病变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EBUS-TBNA,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共穿刺32个部位淋巴结;1例因纵隔淋巴结小未能穿刺活检外,其余均成功活检,无并发症发生.活检标本获明确病理学诊断,仅有1例诊断高度异型小细胞,后经手术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 EBUS-TBNA检查用于肺癌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活检安全、准确.
作者:丁令池;陆俊国;张晓东;陈冬梅;朱建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老年女性发生宫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有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增生(包括不典型增生及内膜息肉)、出血和恶性肿瘤[1].诊刮加病理学检查是诊治宫腔积液的有效方法.由于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竭,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体、宫颈萎缩,组织弹性降低,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软化和扩张宫颈,减少疼痛反应,术前卡孕栓阴道给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腰-硬联合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曲马多(T)组和对照(C)组.胎儿娩出即刻,三组产妇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4 μg/kg、曲马多1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寒战发生情况,记录围麻醉期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记录患者舒适度和镇静程度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相比,D组、T组产妇给药后寒战发生率降低(10.0%和13.3%vs.46.7%)(P<0.05).D组的产妇舒适度和镇静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T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均可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期的寒战反应,但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朝光;徐一刚;吴艳;孙杰;钱燕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患者辅用右美托咪定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在硬膜外麻醉成功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o.5μg/kg,继以0.5 μg·kg-1·h-1维持至术毕.C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时(T3)和术毕时(T4)产妇的HR、MAP、SpO2、警觉/镇静(OAA/S)和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评分.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取脐静脉(UV)血行血气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D组新生儿UV、脐动脉(UA)和母体动脉(MA)血中右美托咪定浓度(CUV、CUA和CMA).记录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与T0时比较,C组T3时MAP、HR升高(P<0.05),T1-T3时AVAT评分升高(P<0.05);与D组比较,C组T3时MAP升高(P<0.05);与C组或T0时比较,D组T2-T4时HR、OAA/S和AVAT评分降低(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值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V、CUA和CMA分别为(184.89±43.57) pg/ml、(134.96±30.75) pg/ml和(268.74±53.29) pg/ml,CUV/CMA和CUA/CUV比值分别为0.69±0.12和0.74±0.09.结论 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可以减轻剖宫产产妇的焦虑和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虽然易通过胎盘,但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魏晓佳;戴晓云;范冰冰;陈燕;许忠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血栓抽吸装置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中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37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211例与标准治疗组161例,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70%)和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结果 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血栓抽吸组91.4%,标准治疗组为81.9%(P<0.05);术后STR> 70%:血栓抽吸组59.2%,标准治疗组40.3%(P<0.05);血栓抽吸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30 d病死率、1年病死率分别为2.3%、3.8%、6.1%,与标准治疗组的4.3%、5.6%、10.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STE-MI患者行直接PCI术联合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能增加术后TIMI血流3级和ST段升高回落率STR>70%,减少无复流现象,但未能降低患者近期与中远期病死率.
作者:何静;秦永文;张必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对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及血清褪黑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卒中患者3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C组,20例)和加用氟伏沙明10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F组,19例).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采用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抑郁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F组NIHSS、SDS、MMSE评分均少于C组[(3.6±1.7)分vs.(4.5±2.3)分、(38.6±6.6)分vs.(53.2±7.3)分和(15.4±3.5)分vs.(26.3±4.6)分](P<0.05或P<0.01),血清褪黑素浓度均高于C组[(54.7±6.8) pg/ml vs.(20.3±5.7) pg/ml](P<0.01).结论 氟伏沙明可改善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其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褪黑素表达有关.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例SSEH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示椎管内硬脊膜外梭形或半月形占位影,多位于椎管后方或侧后方.患者的预后与血肿位置及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及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密切相关.结论 MRI是SSEH诊断的佳方法,明确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是SSEH预后良好的关键.
作者:邓引生;焦磊;吴旻;蒋明;庄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患者,女,27岁,因“原发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输卵管炎、反复促排失败”在我院行体外受精(IVF)助孕,采用双压长方案.取卵13枚,受精10枚.因移植当日患者主诉腹胀且B超提示腹水,为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放弃新鲜周期移植,冷冻分裂胚5枚.2013年9月拟人工周期冻融周期胚胎移植(FET),因子宫内膜薄(7.5 mm)放弃周期.同年10月采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周期FET,移植2枚胚胎后14d,患者自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移植后33 d,B超提示:宫内单胎见胎心,另见宫内小液性暗区.移植后46 d复查B超示:宫内单活胎,另见32 mm× 19 mm液性暗区,内有絮状回声及光点.
作者:朱静静;王俊霞;孙海翔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WI)的MR特征及其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急性WI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显示皮层前型(AWI)14例,皮层后型(PWI)23例,皮层下型(IWI)42例,混合型(MWI) 16例.95例中,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70例(73.7%),无明显狭窄25例(26.3%);23例患者有2处以上狭窄,共93条责任血管.结论 脑分水岭梗死有其特征性的发病部位和MR表现,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
作者:程大文;高玲;沈广澍;王庭红;冯克;仇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经肛门丝线缝合肠壁下牵局部切除直肠中下段巨大广基息肉(直径>2 cm)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通过对28例经肛门丝线缝合肠壁下牵局部切除直肠中下段巨大广基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8例病变直径2-4 cm.息肉距齿状线1 5cm者15例,6-11 cm者13例.28例病变完整切除,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病变组织残留.术后病理示:管状腺瘤7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6例,绒毛状腺瘤5例;4例伴灶性癌变,17例伴轻-中度异型增生,7例中-重度异型增生.术后28例随访(>1年),2例切口瘢痕远端复发良性息肉,再次经肛门局部切除后2年无复发.结论 经肛门肠壁下牵局部切除直肠中下段巨大广基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切除范围广、局部复发率低的手术方式,尤其适合身体条件差、有严重并发症及高龄患者.
作者:姚卫建;李旭;史瑞霞;曹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 选择伴有头痛、烦躁需要镇痛、镇静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28例,强痛定、咪达唑仑组(M组)30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M组给予强痛定、咪达唑仑治疗.在用药前、用药后30 min、1、2、4h,以语言评分法(VRS)及Ramsay评分评定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观测患者呼吸频率、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D组镇痛效果优于M组(P<0.05),D组的镇静效果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循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小于M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疗效确切,可替代强痛定及咪达唑仑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痛、镇静.
作者:李鹏飞;许改红;阙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吗啡依赖组(MD组)、吗啡戒断组(MW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MD、MW、DEX组建立吗啡依赖模型.MW组和DEX组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激发吗啡戒断反应.注射纳洛酮前30 min,DEX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注射纳洛酮后1h内观察大鼠戒断反应和痛觉异常反应.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CREB的表达.结果 与MW组比较,DEX组戒断症状评分和促诱发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MW组大鼠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上调(P<0.05);与MW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p-CREB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抑制脊髓p-CREB的表达而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
作者:郑国龙;刘海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传统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急性胸痛患者139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情况,同时收集患者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伴有的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根据上述资料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36例,患者有症状,心电图有异常表现,且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B组50例,患者有症状,心电图有异常表现,但心肌损伤标志物无异常;C组23例,患者有症状,但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患者有>2个危险因素;D组30例,患者有症状,但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患者有≤2个危险因素.比较各组患者ACS的发生率.结果 139例中,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5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29例.A、B、C和D组ACS发生率分别为100.0%、84.0%、69.6%和53.3%.联合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CS的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91.0%.结论 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对于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正常的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数量在ACS早期诊断中价值不大.
作者:唐春平;刘燕荣;沈琴;袁亮;桂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单管连续侧孔胸管引流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VATS肺叶切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分别采用改良单胸管引流(A组,47例)和双胸管引流(B组,45例),比较术后胸管引流相关资料.结果 A组和B组的胸腔引流量、引流管保持时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口服镇痛药给药次数、注射吗啡次数和VAS疼痛评分大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B组有1例因液气胸再次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结论 单管连续侧孔胸腔引流与传统的双管引流效果相仿;但前者置管便捷、创伤小,且花费少,更适合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
作者:樊怿辉;周晓梅;陈橼;陆海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将会因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该类疾病发生率日渐增高,国内报道为4.4%[1].因此,探索CSP的有效治疗方法已越来越重要,我们分析了目前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提出了将B超引导下吸宫+选择性宫腔水囊压迫用于CSP的治疗.
作者:马文琴;赵丹梅;李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58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 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达80%以上占94.8%,清除不足70%仅1例.术后再出血2例,出血量不足20ml.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率89.6%,无死亡病例.结论 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耿炯;吴志峰;吴一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肝素雾化吸入减少脾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脾切除术后患者126例,术后随机选择使用肝素雾化吸入(A组,54例)或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72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后5d排痰量、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雾化吸入5d总排痰量多于B组[(25.66±4.83) mlvs.(17.31±3.43) ml](P<0.01);雾化吸入第5天,A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均高于B组[(103.6±20.6)mmHg和(555.4±59.2)mmHg vs.(95.1±17.6) mmHg和(489.3±43.5) mm Hg] (P<0.05).A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1.85% (1/54) vs.6.94%(5/72)](P<0.05).A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脾切除术后使用肝素雾化吸入能明显促进患者排痰,改善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小燕;韩旭东;孙海峰;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升高的单纯性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清β-hCG升高的单纯性卵巢无性细胞瘤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术前3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例术中盆腔冲洗液均未见肿瘤细胞,对侧卵巢及双侧输卵管均未见肿瘤侵犯.病理诊断为卵巢无性细胞瘤.术后复查β-hCG及乳酸脱氢酶均恢复正常.结论 血清β-hCG升高的单纯性卵巢无性细胞瘤临床表现不典型,β-hCG值波动范围较大,没有特异性指标可供参考,容易误诊.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治疗方法.
作者:周惠;赵丹梅;许晨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8例,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12 h动脉血乳酸,计算12h乳酸清除率.以12 h乳酸清除率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A组,131例)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B组,67例)组,比较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S)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MOFS发生率低于B组(30.54% vs.73.13%)(P<0.01);A组病死率低于B组(22.90% vs.68.66%)(P<0.01).结论 约35%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12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建君;周立平;吴达;蒋宽;许文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腹腔镜下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4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实施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时间长(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术后肛门排气早,下床活动早,无切口感染发生,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清扫淋巴结(23.46±3.68)枚,开腹组清扫淋巴结(21.70±2.8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及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作者:王凤娣;杨慧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