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许改红;阙军
目的 分析影响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置器取器时机及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取器的2012例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取器容易组和取器困难组.将取器年龄、放置年限、孕产次、剖宫产史、放器时机、取器时机、子宫位置、IUD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取器困难组放置年限及年龄高于取器容易组(P<0.01).绝经期妇女取器困难的比率较高,有剖宫产史者取器困难高于无剖宫产史者.人工流产同时和哺乳期闭经时放置IUD取器困难的比率高于正常月经后(P<0.01).主要原因为IUD嵌顿,其次为取器器械进入宫腔困难.有尾丝的混合IUD,取器困难主要原因为超年限放置,部分断裂或金属附件丢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置器取器时机,选择适当的IUD类型,规范的操作,定期合理检查,加强告知宣传工作能有效的降低取器困难的发生率.
作者:陈燕;张红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T测量指导跟骨载距突锁定钢板置钉的价值.方法 通过CT测量40例正常跟骨外侧壁与载距突各螺钉固定点的空间位置,确定由载距突向外侧壁置钉的角度及长度,在跟骨标本上置钉,评价螺钉固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跟骨外侧壁底部长度(62.28±4.98) mm,外侧壁前方高度(24.70±2.56) mm,外侧壁距下关节面长度(23.83±2.11) mm.载距突基底部长度、高度和斜度分别为(22.05±1.84) mm、(9.51±0.93) mm和(49.28±4.61)度.载距突锁定钢板由内向外置钉后,前螺钉前斜角(16.30±3.17)度、上斜角(7.96±3.23)度、长度(42.59±2.91) mm;中螺钉后斜角(0.03±3.28)度、下斜角(8.11±2.68)度、长度(40.90±2.72) mm;后螺钉后斜角(9.22±2.74)度、下斜角(4.78±3.34)度、长度(41.17±2.80) mm.在10例跟骨标本置钉均未穿透关节面,X射线摄片位置满意.结论 跟骨载距突可向外侧壁安全置钉.CT测量跟骨载距突与外侧壁空间关系可为载距突锁定钢板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卫东;桂鉴超;倪建坤;徐浩;朱立帆;张晓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软骨糖蛋白40(YKL-40)、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患者45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25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20例(B组);对照组为正常妊娠孕妇40例(C组)和正常未孕妇女40例(D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YKL-40和CXCL10水平.结果 A、B、C、D组血清YKL-40分别为(10475.50±4444.42) pg/ml、(6446.14±1902.11) pg/ml、(1301.67±347.24) pg/ml、(1087.98±420.39) pg/ml;CXCL10分别为(147.30±14.52) pg/ml、(136.62±16.20) pg/ml、(96.20±9.42) pg/ml、(81.10±8.24) pg/ml;A、B、C组YKL-40、CXCL10的表达高于D组(P<0.05),A、B组增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YKL-40和CXCL10增高;YKL-40与子痫前期的严重性相关.
作者:孔祥;郑英;卢丹;赵群;王志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腹、经阴道、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传统全子宫切除术50例(A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46例(B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44例(C组),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结果 C组手术时间较A、B组延长(P<0.05);C、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减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 C及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更安全,但在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子宫切除方式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王宁宁;冯文;花茂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职业倦怠又称为过度疲劳综合征,情绪耗竭、性格解体、缺乏个人成就感、自我意义和价值感降低是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1].护理人员作为一种高危职业,要经常面临疾病威胁、急症抢救、生死离别等场面,在职业倦怠方面可能存在更大的风险.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本院268名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本文分析其结果.
作者:戎琳晔;王卫东;周惠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例SSEH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示椎管内硬脊膜外梭形或半月形占位影,多位于椎管后方或侧后方.患者的预后与血肿位置及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及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密切相关.结论 MRI是SSEH诊断的佳方法,明确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是SSEH预后良好的关键.
作者:邓引生;焦磊;吴旻;蒋明;庄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单管连续侧孔胸管引流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VATS肺叶切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分别采用改良单胸管引流(A组,47例)和双胸管引流(B组,45例),比较术后胸管引流相关资料.结果 A组和B组的胸腔引流量、引流管保持时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口服镇痛药给药次数、注射吗啡次数和VAS疼痛评分大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B组有1例因液气胸再次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结论 单管连续侧孔胸腔引流与传统的双管引流效果相仿;但前者置管便捷、创伤小,且花费少,更适合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
作者:樊怿辉;周晓梅;陈橼;陆海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手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相同,实验组术后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腰穿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速度,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愈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速度快于对照组,脑梗死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经GOS评定预后,实验组预后良好15例,轻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8例,轻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更能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在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梗死及外伤性脑积水、改善预后等方面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邵弘;徐刚;钟小军;杜洪宇;冷亮;汤维力;郭均胜;史建芸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对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及血清褪黑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卒中患者3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C组,20例)和加用氟伏沙明10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F组,19例).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采用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抑郁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F组NIHSS、SDS、MMSE评分均少于C组[(3.6±1.7)分vs.(4.5±2.3)分、(38.6±6.6)分vs.(53.2±7.3)分和(15.4±3.5)分vs.(26.3±4.6)分](P<0.05或P<0.01),血清褪黑素浓度均高于C组[(54.7±6.8) pg/ml vs.(20.3±5.7) pg/ml](P<0.01).结论 氟伏沙明可改善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其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褪黑素表达有关.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对于宫颈癌的外科治疗国内外均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由于宫颈癌根治术必须游离输尿管、分离下推膀胱并广泛剥离膀胱,使膀胱壁神经节及其血供受损,引起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影响膀胱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后,丧失了其对膀胱颈的支撑作用,随着子宫主韧带和膀胱宫颈韧带的切除,膀胱失去支持而后倾,造成排尿障碍[1].本文总结预见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期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凯艳;邵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58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 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达80%以上占94.8%,清除不足70%仅1例.术后再出血2例,出血量不足20ml.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率89.6%,无死亡病例.结论 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耿炯;吴志峰;吴一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双源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双源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颈、右胸、腹三切口根治术7例,经右胸、腹二切口根治术9例,经左胸一切口根治术7例.结果 23例患者术中出血100-300ml.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1例,乳糜胸1例,胃排空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3例患者平均住院(21.6±3.5)d,均治愈出院.随访3-45个月,死亡6例.结论 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双源癌虽病情较为复杂,应积极手术治疗.管状胃能有效替代食管,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蒋志华;李峰;郁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脑卒中的0.5%-1.0%[1],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被误诊和漏诊,病死率较高.早期明确诊断和进行合理的治疗、护理,对预后有很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CVST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莉;傅蔚;程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由于超声及MRI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医生对CSP认识的逐渐加强,从而CSP能够得到早期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内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甲氨蝶呤于宫腔镜下治疗18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8例,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12 h动脉血乳酸,计算12h乳酸清除率.以12 h乳酸清除率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A组,131例)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B组,67例)组,比较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S)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MOFS发生率低于B组(30.54% vs.73.13%)(P<0.01);A组病死率低于B组(22.90% vs.68.66%)(P<0.01).结论 约35%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12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建君;周立平;吴达;蒋宽;许文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护生临床实践是护理专业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护生向临床护士角色转换的关键过程[1].产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的对象是孕产妇和新生儿,非真正意义的患者,治疗少,护理多,但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科室,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安全,因此在临床带教中我们紧紧围绕《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后严格考核,在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护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我科是母婴同室产科病区,每年接受中等、高等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护生近100名,现将产科护理带教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HCM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并与心脏彩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M组血清PⅢNP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827.6±2185.4) ng/L vs.(6447.3±1376.4) ng/L和(6127.8±1726.7)ng/Lvs.(4226.2±1347.7) ng/L] (P<0.01).HCM组血清PⅢNP与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1).左室射血分数是PⅢN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PⅢNP和TGFβ1水平间接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可作为临床筛查指标.
作者:颜玲玲;郝晶;宋宁;周芳;张海峰;夏耘;徐东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患者辅用右美托咪定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在硬膜外麻醉成功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o.5μg/kg,继以0.5 μg·kg-1·h-1维持至术毕.C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时(T3)和术毕时(T4)产妇的HR、MAP、SpO2、警觉/镇静(OAA/S)和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评分.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取脐静脉(UV)血行血气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D组新生儿UV、脐动脉(UA)和母体动脉(MA)血中右美托咪定浓度(CUV、CUA和CMA).记录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与T0时比较,C组T3时MAP、HR升高(P<0.05),T1-T3时AVAT评分升高(P<0.05);与D组比较,C组T3时MAP升高(P<0.05);与C组或T0时比较,D组T2-T4时HR、OAA/S和AVAT评分降低(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值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V、CUA和CMA分别为(184.89±43.57) pg/ml、(134.96±30.75) pg/ml和(268.74±53.29) pg/ml,CUV/CMA和CUA/CUV比值分别为0.69±0.12和0.74±0.09.结论 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可以减轻剖宫产产妇的焦虑和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虽然易通过胎盘,但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魏晓佳;戴晓云;范冰冰;陈燕;许忠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腰-硬联合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曲马多(T)组和对照(C)组.胎儿娩出即刻,三组产妇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4 μg/kg、曲马多1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寒战发生情况,记录围麻醉期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记录患者舒适度和镇静程度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相比,D组、T组产妇给药后寒战发生率降低(10.0%和13.3%vs.46.7%)(P<0.05).D组的产妇舒适度和镇静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T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均可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期的寒战反应,但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朝光;徐一刚;吴艳;孙杰;钱燕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序贯疗法和四联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改良序贯疗法组(A组)和四联疗法组(B组).A组前7d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 mg+胶体果胶铋150mg,后7d服奥美拉唑20 mg+左氧氟沙星500 mg+克拉霉素500 mg+胶体果胶铋150mg.B组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胶体果胶铋150mg,共14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 共90例患者完成试验.按意向治疗和方案分析,A组总体Hp根除率高于B组(81.6% vs.67.3%和85.1% vs.76.7%)(P<0.05);按方案分析,A组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Hp根除率均高于B组(85.2% vs.78.3%和85.0% vs.75.0%)(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10.2%vs.16.3%)(P>0.05).结论 对Hp根除失败的患者,改良序贯疗法可作为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
作者:李慧;田耀洲;魏兰福;张伟;夏军权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