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对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王美丽;丁慧

关键词:丙肝, 心理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32例和常规护理组32例.两组病人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均追踪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组明显增强,丙型肝炎病人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了疗效.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75例人工心脏起搏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持搏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眩晕和心室停顿、外科手术后可能发生心率过缓的患者;采用按装临时起搏器和永久埋藏式起搏器两种方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各期进行了相应的护理.结果:75例均获成功.结论:县级医院开展人工心脏起搏安装术能为急性心脏疾病患者赢来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造福于广大心脏疾患患者.尽管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但只要精心操作,细致护理还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郝小侠;王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资料行128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套叠5例、粘连性肠梗阻5裂、肠道炎性病变5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肠管内粪石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肠扭转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图像对肠道病变显示直观、准确,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作者:沈志军;赵林芬;王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散利痛治疗,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计算头痛指数,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指数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得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明确,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薄海艳;徐忠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75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75例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行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做好皮瓣供区保护与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止皮瓣血管危象发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75例,74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1例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坏死,成功率为98.7%.结论:围术期护理对于游离皮瓣移植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洪美娜;赵德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加味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38例

    目的:观察加味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加味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38例.结果:治愈33例,占86.8%;好转5例,占13.2%,总有效率100%.结论:加味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疗效较好.

    作者:黄黎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雌激素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雌孕激素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疗效及临床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9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完全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缩短了患者病程,该方法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概述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本文针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淑丽;赵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的探讨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诊疗技术日益增多,婴幼儿静脉采血也越来越普及到每一位住院患儿.然而,婴幼儿因四肢静脉血管细、血液分布少、充盈度差且临床上肥胖儿较多,患儿因恐惧、疼痛等因素 造成不合作等原因,致使婴幼儿静脉采血穿刺技术难度大、要求高.而标本采集的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所以,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是值得儿科护理工作者探讨的课题.常见的方法是用5ml或10ml注射器,采用直刺法或斜刺法在股静脉采血,但操作难度大且经常出现溶血、凝血或采血量不够等现象而影响标本质量,延误检查、影响治疗或需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引起家长不满,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作者:叶静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针药结合TDP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TDP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针刺完骨穴为主,同时用TDP神灯照射,口服中药治疗面瘫,10d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34%.结论:针药结合TDP治疗面瘫疗效显效.

    作者:郑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无痛的灌肠方法.方法:选择20例无其他并发症的结肠炎患者,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传统法(常规灌肠法)和改良法(改进后方法)灌肠.结果:改良法肛管插入不适、注入药液时不适、灌肠后腹部不适、灌肠后有明显便意感、药液保留时间>4h、灌肠后脉搏加快>10次/min、灌肠后收缩压增加>10mmHg等评价指标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灌肠法的改进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敖桂莲;蒋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纤维桩树脂核与银汞桩核在磨牙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纤维桩树脂核与银汞桩核在磨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疗效,并比较其特点.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全冠修复的磨牙残根残冠病例70例.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粘接银汞桩核及全冠修复,进行为期一年的疗效观察,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粘接银汞桩核修复的病例中各有一例全冠脱落,其余患牙修复良好.结论:采用这两种桩核修复后,牙残根残冠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克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引产或分娩证实的62例胎儿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畸形胎儿中,产前超声诊断60例,符合率96.8%(60/62),其中以神经管畸形多,29例;其次是单脐动脉<'[1]>,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畸形等,部分胎儿伴多发畸形,漏诊2例,占3.2%.结论:超声检查能确定胎儿有无结构畸形,诊断率高,且无损伤性,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可作为常规产前筛查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文强;房英智;纪学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川芎茶调散加减合针刺艾灸序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头痛、眩晕、耳鸣,严重的可引起体位性猝倒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本人从2008年至今,对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合针刺艾灸序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阑尾炎误诊20例回顾浅谈外科医生的伦理意识和证据意识

    阑尾炎作为外科一种常见急腹症,临床表现各异又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加之临床医师在采集病史缺乏搜证、取证的意识,外科医师伦理意识淡漠,其误诊率较高,使阑尾炎切除阴性率增加.本文总结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阑尾炎866例,手术中见阑尾炎正常20例,其误诊情况见下表.

    作者:张涛;刘福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老年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外科28例老年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与40例单纯胆石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发现,老年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合并感染,伤口愈合不良,血糖升高等.护理上应做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郑秀芬;王国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十二指肠溃疡抑酸剂降阶梯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为探索经济、有效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方法:218患者根除HP治疗1周后分为三组,一组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7周,二组予兰索拉唑片治疗7周,三组先予兰索拉唑片治疗4周,后雷尼替丁胶囊治疗3周.结果: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缓解率60%,兰索拉唑片治疗组缓解率94.5%,兰索拉唑、雷尼替丁缓解率93.3%.结论:雷尼替丁治疗组费用低、效果差;兰索拉唑治疗组费用高、效果好,停药后有不适缺点;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治疗组费用低、效果好,停药后无不适等优点.

    作者:夏先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猪牙皂皂苷类成份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对猪牙皂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采用硅胶柱、凝胶柱、ODS柱层析及TIC法对混合物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别,得到三种三帖皂(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化合物Ⅲ).经<'13>C-NMR、<'1>HNMR以及LC-MS法确定化合物结构.

    作者:韩秀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胼胝体梗死13例临床分析

    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协调双侧大脑半球功能的作用,其解剖位置处于较深的中线上,因是多支血管供血,一旦胼胝体发生梗死,会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胼胝体梗死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郜立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反应性疾病,其治疗药效慢、缓解速度慢,临床症状剧烈,胸闷咳嗽、气急气喘,夜间发作居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逐渐增多,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作者:李泽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点压止血法在血液透析内瘘针渗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点压止血法在血液透析针眼渗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44例在血液透析中发生渗血的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23例和常规组21例;常规组采用云南白药、纱布压迫止血,实验组采用点压止血法,根据渗血点的渗血量判断渗血程度,按轻、中、重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点压止血法止血效果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重度止血有效率分别为100%、90%、75%,总有效率为90%.结论:点压止血法适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不同程度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渗血.此法实施简便,经济实惠,提高了护理质量,止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龙珍;董一民;李优辉;吴艳荣;赖细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