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芬;王国玲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因不沽饮食后,左下腹持续性疼痛8小时入院,自发病来停止排气排便.患者于3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及肿块.腹部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8~10次/分,可闻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腹透示:腹部见大量肠腔积气及多个小液平.入院诊断:急性肠梗阻.
作者:杨义鹏;张磊;解放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DR胸部摄影中不同kv条件选择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寻求佳的摄影条件.方法:选用胸片摄片AEC(自动曝光控制)模式,管电压分别从50kv开始.每增加10kv曝光一次,直至150kv.每次曝光后记录体模的入射剂量并将图像传递至PACS,由质控小组成员分别对显示器上的测试卡图像仔细处理,阅读后打分.结果:所有测试卡图像在显示器上都能阅读.DR胸部摄影中kv从50到110段,放射剂量明显下降;110到15段,放射剂量变化不大,因此,佳的摄影条件为110kv.
作者:许传虓;周平;陈华芳;钮恩斌;蔡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无痛的灌肠方法.方法:选择20例无其他并发症的结肠炎患者,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传统法(常规灌肠法)和改良法(改进后方法)灌肠.结果:改良法肛管插入不适、注入药液时不适、灌肠后腹部不适、灌肠后有明显便意感、药液保留时间>4h、灌肠后脉搏加快>10次/min、灌肠后收缩压增加>10mmHg等评价指标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灌肠法的改进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敖桂莲;蒋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与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0年12月早孕者(40~60天),用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为观察组,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为对照组,观察其在施术过程中及术后伴随症状,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组(观察组)在无痛人流术中对呼吸抑制及术后宫缩痛及人流综合症的发生有明显的降低,而且睡眠时间短,能尽早离院.结论:异丙酚复合氟诺昔康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麻醉,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静娜;王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以滴通鼻炎水提取液为研究对象,用HPLC法测定不同工艺参教样品中黄芩苷、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确定优陶瓷膜微滤系统参数,并将陶瓷膜微滤和水提醇沉法对滴通鼻炎水的指标成分、含固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陶瓷膜滤工艺对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略高于醇沉工艺,二者差别不大,但对于黄芩苷、总固体量的保留,则膜滤工艺远远高于醇沉工艺.
作者:阮碧芳;李品;梁尚焕;廖九明;梁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96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进行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25例(52.08%),有效19例(39.58%),总有效率91.66%,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止血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贺青文;张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超声对不同周期血吸虫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800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的肝脏超声声像图各有特点.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各时期病变的特征性声像图.结论:超声检查对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使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通过对62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认为这种方法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的特点.本文就治疗方法和药物作用进行讨论.
作者:唐帅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雌激素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雌孕激素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疗效及临床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9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完全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缩短了患者病程,该方法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并电介质紊乱的诊疗水平,笔者回顾分析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方法:常规吸O<,2>、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以缓解症状.结果:70例病例中有45例未并发低纳血症患者,平均住院一周,有43例治愈好转出院,有效率为90.55%,无效2例,无效率为4.44%.25例低纳血症患者治愈,平均住院12天,有15例好转出院,有效率为60%,无效10例,无效率为40%.低钾、低氯在治疗中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电介质紊乱以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多见,其中低钠血症明显影响预后,常规检测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功救治.
作者:党庆莲;苗子成;闫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由于近些年来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的诊断治疗,使下呼吸道病原菌的菌种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假丝酵母成为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基层医院,医生用药常常是经验性用药,这加大了假丝酵母的感染机率.据报道,住院患者携带真菌率为88.7%,住院患者继发真菌感染中真菌所致死者占14.0~30.0%,占致死性感染的55.0%,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1]>.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假丝酵母的感染情况,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7月,下呼吸道感染的63株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群分布和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曾玲;张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表现,从而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非均匀性低密度灶,可见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和结石.CT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9例,轻度强化15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作者:田伟;张新疆;寇思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第二产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头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常用的手术.近年来,在分娩中,初产妇的比例不断增多,胎儿体重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发生并发症,减少母婴不必要的损伤,以及人们对美及舒适的需求,会阴切开术可降低产妇的花费和不必要的痛苦,为产妇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因此,要不断研究探索,提高其手术质量.
作者:杨洁华;张秋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是否为中医内科教学的合理模式,以提高中医内科教学质量.方法:为了适应当代中医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医内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教学中着眼医教研三点,以教学为本、医教结合、引入科研为主线,通过医院见习医教结合,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达到医教研三点一线的统一.结果:中医内科教学模式采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培养,更注重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结论: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是中医内科教学比较合理的模式,应该推广试行.
作者:李靖;杨立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高脂血症(HLP)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重要的危害是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年轻化、普遍化的趋势.西药降脂多需要大剂量长期服用才能维持降脂效果,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且停药后容易反弹.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拟疏肝降脂方治疗HLP42例,并与辛伐他汀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亚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末节指离断是临床常见的手外伤,对其施行再植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手外形和手功能.
作者:黄浔丰;肖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施行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结果:27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痊愈258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8%.结论:应用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曾云峰;赵玉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145例患者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敷贴的方法治疗.结果:痊愈63例,好转7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3.4%.结论:综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副作用小,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尤夫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头痛、眩晕、耳鸣,严重的可引起体位性猝倒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本人从2008年至今,对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合针刺艾灸序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肺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以农村为重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早期预警预报,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把好痰检质量关;合理用药,规律服用,保证疗程.
作者:黄箴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