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明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早期诊断的病例为54例(81.8%),误诊12例(18.2%),66例均行手术治疗,无病例死亡.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小儿阑尾炎应早诊断、早治疗.小儿阑尾炎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
作者:杨斌;康晓娟;李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点压止血法在血液透析针眼渗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44例在血液透析中发生渗血的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23例和常规组21例;常规组采用云南白药、纱布压迫止血,实验组采用点压止血法,根据渗血点的渗血量判断渗血程度,按轻、中、重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点压止血法止血效果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重度止血有效率分别为100%、90%、75%,总有效率为90%.结论:点压止血法适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不同程度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渗血.此法实施简便,经济实惠,提高了护理质量,止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龙珍;董一民;李优辉;吴艳荣;赖细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总结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观察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2月30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经桡动脉造影成功97%,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成功95%,无桡动脉闭塞及骨筋膜室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行桡动脉途径造影和治疗安全可行,术后活动不受限制,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任登智;钱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部出血(PNE)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探明出血部位后,配合微波烧灼治疗鼻腔后部出血40例,随访3个月.结果:对34例PNE病人的一次性治愈率达85.3%,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烧灼是一种治疗PNE的理想方法.
作者:秦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米非司酮150mg,每天一次,连续3d,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自拟保宫汤,水煎分两次服,连续7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为96.11%,对照组有效为77.64%;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β-HCG浓度在治疗后第3天下降幅度、血β-HCG浓度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热利湿法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率及起效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张致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防止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静脉炎发生原因的分析,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结果:经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结论: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陈兴贵;陈学香;王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截肢患者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干预并观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科两年52例截肢患者为对象,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观察获得的效果.结果:不同的截肢患者都很好地克服了消极心理,能够积极面对现实,重返社会.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重建自我形象,早日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梁梅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持续强心、噻嗪类利尿剂及其他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V、LVESV、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坎地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用螺内酯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红霞;齐志士;路文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髋臼骨折26例,绝大局部髋臼骨折需手术治疗,手术前明了骨折类型,把握手术机遇,正确选择切口,称心的复位和刚强的内固定是进一步疗效的关键.膝关节屈曲、松弛坐骨神经张力、良好的复位质量及减少手术创伤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贺新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急性药物、毒药中毒的病人,血液透析是唯一一种能将毒物从身体中快速排出的方法.常规血液透析需先行动静脉造瘘,这样耗时较长,对于急危症病人来说,这无疑错后了抢救的时间,所以快速完成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尤为重要.应用桡动脉穿刺技术后就不需再行动静脉造瘘,而直接地进入透析阶段,这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间,并且桡动脉穿刺患者痛苦小,耐受程度高,副反应小,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头孢特仑新戊酯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5.0)-乙腈-水(20:5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结果:本品与各杂质峰达到了很好的分离.杂质Ⅰ、杂质Ⅱ、杂质Ⅲ、杂质Ⅳ、杂质Ⅴ的检测限分别为0.016μg/ml、0.012μg/ml、0.035μg/ml、0.043μg/ml、0.063μg/ml.按确定的方法测定本品三批,有关物质量分别为0.24%、0.26%、0.24%.结论:本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头孢特仑新戊酯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钱珏;刘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影响医疗安全、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建立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新媛;胡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通过加强细节管理及沟通能力培养,探讨和谐护患关系构建的方法.加强细节管理与护士沟通能力培养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全面技能水平,改善目前护士缺乏沟通能力的现状,防止或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整个良好医疗环境的重要环节.
作者:夏华;詹进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总结用中成药化腐生肌烧伤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将120例小儿尿布皮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后,治疗组用化腐生肌烧伤油外涂,对照组用红霉素软膏外涂,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尿布皮炎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80.88%、14.70%,总有效率为95.58%.对照组分别为50%、30.76%,总有效率为80.76%.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腐生肌烧伤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无不良反应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凤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手足口病(HFMD)为胃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群属RNA病毒类的小RNA病毒科,其中可致手足口病者主要是科萨奇病毒(Cox),包括A组中的CoxA10、A16,B组中的B3,其次是Ev71<'[1]>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属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约于病后1周自愈,但由于本病通常可引起发热、口痛、拒食和烦躁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近几年本病呈流行暴发趋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列率逐年增加<'[2]>.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治疗常能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秦桂云;杨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内科治疗过的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经纤维胃镜检查或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分析,治愈67例(62.04%),有效32例(29.63%),无效9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内科口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方法:对临床护士开展人文关怀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结果:病区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都明显提高.结论: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凯燕;马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32例和常规护理组32例.两组病人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均追踪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组明显增强,丙型肝炎病人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了疗效.
作者:王美丽;丁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是否为中医内科教学的合理模式,以提高中医内科教学质量.方法:为了适应当代中医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医内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教学中着眼医教研三点,以教学为本、医教结合、引入科研为主线,通过医院见习医教结合,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达到医教研三点一线的统一.结果:中医内科教学模式采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培养,更注重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结论: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是中医内科教学比较合理的模式,应该推广试行.
作者:李靖;杨立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并电介质紊乱的诊疗水平,笔者回顾分析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方法:常规吸O<,2>、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以缓解症状.结果:70例病例中有45例未并发低纳血症患者,平均住院一周,有43例治愈好转出院,有效率为90.55%,无效2例,无效率为4.44%.25例低纳血症患者治愈,平均住院12天,有15例好转出院,有效率为60%,无效10例,无效率为40%.低钾、低氯在治疗中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电介质紊乱以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多见,其中低钠血症明显影响预后,常规检测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功救治.
作者:党庆莲;苗子成;闫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