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康晓娟;李刚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TDP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针刺完骨穴为主,同时用TDP神灯照射,口服中药治疗面瘫,10d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34%.结论:针药结合TDP治疗面瘫疗效显效.
作者:郑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本文针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淑丽;赵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古文是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本文就青年教师在教学医古文的方法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作者:李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96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进行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25例(52.08%),有效19例(39.58%),总有效率91.66%,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止血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贺青文;张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反应性疾病,其治疗药效慢、缓解速度慢,临床症状剧烈,胸闷咳嗽、气急气喘,夜间发作居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逐渐增多,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作者:李泽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腹症的诊治方法.方法:2004~2010年,共收治了小儿急腹症13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急性阑尾炎53例,肠套叠12例,腹股沟疝嵌顿36例,胃肠穿孔10例,急性肠梗阻8例,外伤性腹腔内出血11例,其他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小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小儿急腹症病情急、重,病因较复杂,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诊断并紧急处理.
作者:康晓娟;杨斌;李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护士长管理的思路和技巧,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方法:提出护士长管理过程中的几点思路,以求抛砖引玉,求得更多探讨.结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达到外塑形象、内求提高的目的.结论:护士长的管理工作承担着承上启下、沟通协调、联系左右的作用,任务多而重,工作庞又杂,在整个医院的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对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大限度地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作者:庹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X线摄片及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与挫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胫骨平台骨折及挫伤21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及MRI检查.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型,分析骨折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的X线摄片及MRI表现.结果:X线撮片诊断骨折符合率为90.4%,MRI诊断骨折符合率100%;同时,MRI诊断骨挫伤4例,半月板损伤3例,韧带损伤8例,关节面软骨损伤6例,关节囊积液或积血5例.结论:MRI是术前全面综合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对骨折、骨挫伤、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的诊断MRI明显优于X线摄片.
作者:朱文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第二产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头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常用的手术.近年来,在分娩中,初产妇的比例不断增多,胎儿体重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发生并发症,减少母婴不必要的损伤,以及人们对美及舒适的需求,会阴切开术可降低产妇的花费和不必要的痛苦,为产妇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因此,要不断研究探索,提高其手术质量.
作者:杨洁华;张秋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点压止血法在血液透析针眼渗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44例在血液透析中发生渗血的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23例和常规组21例;常规组采用云南白药、纱布压迫止血,实验组采用点压止血法,根据渗血点的渗血量判断渗血程度,按轻、中、重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点压止血法止血效果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重度止血有效率分别为100%、90%、75%,总有效率为90%.结论:点压止血法适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不同程度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渗血.此法实施简便,经济实惠,提高了护理质量,止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龙珍;董一民;李优辉;吴艳荣;赖细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病或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等,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多发生在膝关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据统计成年美国人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比例为6%<'[1]>我国老年人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此大致相仿.主要由于关节退变,关节软骨变性,继之出现裂隙,软化或剥脱,骨质裸露,软骨周围组织增生,骨赘形成,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王光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32例和常规护理组32例.两组病人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均追踪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组明显增强,丙型肝炎病人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了疗效.
作者:王美丽;丁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6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80例和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施行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结果:27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痊愈258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8%.结论:应用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曾云峰;赵玉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散利痛治疗,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计算头痛指数,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指数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得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明确,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薄海艳;徐忠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针刺心俞、肾俞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心俞、肾俞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对照组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95%CI=85.5%~1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95%CI=29.3%~7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5.3355,P=0.0000),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心俞、肾俞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其收益为OR=0.02(95%CI=0.00~0.19),NNT=2(95%CI=1.64~3.92).
作者:马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使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通过对62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认为这种方法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的特点.本文就治疗方法和药物作用进行讨论.
作者:唐帅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总结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观察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2月30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经桡动脉造影成功97%,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成功95%,无桡动脉闭塞及骨筋膜室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行桡动脉途径造影和治疗安全可行,术后活动不受限制,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任登智;钱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引产或分娩证实的62例胎儿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畸形胎儿中,产前超声诊断60例,符合率96.8%(60/62),其中以神经管畸形多,29例;其次是单脐动脉<'[1]>,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畸形等,部分胎儿伴多发畸形,漏诊2例,占3.2%.结论:超声检查能确定胎儿有无结构畸形,诊断率高,且无损伤性,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可作为常规产前筛查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文强;房英智;纪学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非感染性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分为肝气郁结型、肾阴不足型、脾肾两虚型、湿热下注型4种证型,给予中药治疗.结果:44例病人中,治愈者24例,占54.5%;好转17例,占38.6%;无效3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非感染性女性尿道综合征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霄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