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宣;马勇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为骨折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或髓内固定术.但对于存在椎管内或全身麻醉禁忌、身体状况差的患者,传统手术则显得风险很大,往往只能行保守治疗,如骨牵引、皮牵引.而闭合复位、局部麻醉下行微创经皮闭合穿针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可明显减轻手术、麻醉的风险.我科应用此法治疗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胜文;游浩;张建章;刘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家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用制动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药物组用益肾活血方灌胃.于灌胃第6周后,对组织病理学,关节液中IL-1、TNF-α和MMP-3含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药物组软骨破坏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关节液中IL-1、TNF-α和MMP-3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能缓解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破坏,并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TNF-α等)、MMP-3的释放,从而延缓对软骨的降解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李晓萍;王玉红;李学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佛手通瘀汤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8例和西药治疗组110例.分别给予佛手通瘀汤及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性治疗,观测其DVT的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伤口引流量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共有32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9.63%,西药治疗组中共有26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3.64%.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APTT、PT和DD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 2组患者APTT、PT、DD和伤口引流量差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佛手通瘀汤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国俊;董林;王久夏;邢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目的:观察三七丹参片促进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预防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均为单侧股骨颈骨折.致伤原因:跌伤53例,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20例,重物砸伤:18例.Garden分型:I型:40例,Ⅱ型:64例,Ⅲ型:1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短30min,长6d.大多数于伤后2d内就诊,均于伤后2h~7d内手术.手术方式均为牵引复位后微创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后随机分为三七丹参片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7~15d,平均12d,于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三七丹参片,成人3片/次,3次/d,连服3个月.后改为2片/次,2次/d,连服3个月,术后随访半年~9年,并采用股骨头坏死的评分标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口服三七丹参片组与对照组通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三七丹参片可促进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并能预防股骨头坏死.结论:对无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住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后配合口服三七丹参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并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贾福;孙瑞芬;李彦林;柳百炼;赵烽;熊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原发性疏松症(肾阴虚型)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疏松症(肾阴虚型)患者随机分为钙尔奇组(对照组)30例,六味地黄丸组(治疗组)30例,比较治疗12个月后BMD的变化情况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腰椎B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腰椎、股骨颈骨、Ward's三角BMD变化率分别为8.45%,4.39%,4.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1),治疗组尿Ca/Cr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有效提高原发性疏松症(肾阴虚型)患者的BMD,尤其是腰椎的BMD,降低尿Ca/Cr值.
作者:张宏波;李程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股骨多段骨折多由严重的创伤导致,其病情严重,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影响较大.特别是涉及到股骨粗隆骨折的股骨多段骨折,应用传统的一般髓内钉、DHS钉等内固定难以获得良好稳定的固定,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我院自2007年9月~2010年9月,应用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粗隆骨折16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青;孙凯;游浩;刘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对于移位外科颈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多缺点,尤其骨折愈合后出现的功能障碍在所难免,笔者对本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外科颈三、四部分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陈芳;余东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增多.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典型的临床表现.
作者:周丕琪;沈霖;杨艳萍;谢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接骨散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中、低剂量灌服大鼠制得接骨散含药血清,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得对照血清;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以3种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干预第二代rBMSC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干预后的第3天、6天、9天和12天分别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钙盐沉积量以及钙化结节数,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中剂量接骨散含药血清强烈刺激细胞增殖活性并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表现在该组的ALP活性、CFU-FALP、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散含药血清具有促进rB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活性.
作者:谢兴文;宋敏;金成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膝骨关节炎(OA)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症性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1].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口服仙灵骨葆加用自行手法按摩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并与单纯口服仙灵骨葆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斌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推拿产生类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方法:门诊选取30名有不同程度感冒症状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推拿组及服药组,每组10人.实验前抽取2mL静脉血,受试者平卧休息15min;推拿组接受推拿治疗15min;服药组服用阿司匹林1片(0.5g)后休息15min,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继续休息15min.在推拿,服药,休息结束后,再次抽取2mL静脉血.结果:干预后,推拿组、西药组、对照纽患者头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70%、0%,肌肉酸痛缓解率分别为100%、80%、0%,颈项强直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50%、0%;推拿组、西药组、对照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从干预前24.33×109/L下降至18.12×109/L、21.91×109/L下降至14.38×109/L、19.72×109/L下降至19.67×109/L,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从干预前0.53×109/L上升至0.69×109/L、0.48 × 109/L上升至0.53×109/L、0.42×109/L下降至0.40×109/L,红细胞计数从干预前6.12×1012/L下降至7.32×1012/L、6.11×1012/L下降至6.01 × 1012/L、5.51 × 1012/L上升至5.58×1012/L;推拿组、西药组、对照组患者体温从38.57℃上升至38.61℃、38.33℃下降至37.84℃、38.12℃下降至38.03℃.结论:推拿具备了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消炎、预防血栓形成等主要作用,而且作用原理也有相似之处,这提示了推拿可能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类似于阿司匹林的物质而起作用的.
作者:胡栢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使用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8月,采用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6例(105髋),男9例,女67例;年龄1~5.5岁(平均2.7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三联术,分别于术后5周、3个月、6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Mckay标准)和X线片(Severin标准)进行复查.结果:7例失访,余69例(96髋)获3~8年随访(平均4.7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5.83%.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3.75%.结论:三联术手术疗效满意,为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术式.
作者:吴亚东;史晓林;张翠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跌打七厘片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2例服用跌打七厘片,对照组114服用复方三七胶囊,疗程均为10d.在治疗前后观察疼痛、肿胀、瘀斑、压痛、功能障碍的积分变化情况;同时进行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及血汞、尿汞的检验评价药物使用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2.3%,显效率16.4%,对照组痊愈率60.7%、显效率1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疼痛、瘀斑、压痛、功能障碍、口干、失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肿胀、便秘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跌打七厘片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活血、散瘀、止痛作用.
作者:姚康群;余大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性激素及IGF-1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3个疗程,检测大鼠骨密度、E2、LH、FSH及IGF-1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明显降低,E2水平明显降低,LH、FSH明显增加,IGF-1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组、电针组大鼠BMD、BMC及血清中E,水平、IGF-1含量明显增加,LH、FSH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雌激素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高E2水平,调节内分泌失衡状况,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达,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效果,其作用与雌激素作用相近.
作者:张英;王小云;郭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髌股关节不稳是骨科临床常见疾患.回顾我院近年来治疗髌股关节不稳、临床资料完整病例39例(45膝).分别采用传统的Krogius开放式手术和膝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紧缩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两种术式比较,后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具有明显优势.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振文;李盛华;孔令俊;柴喜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关节病,表现为关节及其组成部分退变和修复过程失调的病理状态,伴有继发的炎症性改变,特别是滑膜的炎症性改变,其中膝关节发病率高[1].
作者:黄正泉;王培民;马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rre-Lieon综合症.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法有西医手术疗法及中医保守疗法.笔者于2008年7月~2011年2月,以针刀术为主,配合整脊、水针内固定及固护的综合疗法,对湖北省中医院针灸及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的48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菲;蒋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闭合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骨折早期因患部的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应用伤科黄药湿敷,配合电脑骨折治疗仪治疗各类闭合性骨折15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鹏;张云飞;宋振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骶髂关节错缝临床常见,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临床报道较多,其治疗手法多样[1-6].但到目前为止,还缺乏一些容易被同道所共识的快速诊断方法及疗效评定标准.自2005年5月~2009年12月,笔者应用三步复合手法整复骶髂关节错缝1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昌;肖红恩;王西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涉及胫骨内、外髁及关节面,损伤严重.若治疗不当易引起术后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关节僵硬,以至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发生.2005年12月~2009年1月本科室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至坤;吴昭克;徐福东;朱勇;龚志兵;张前进;谢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