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细菌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胡海波;郑翔翔;秦建伟;邵永丰;吴延虎;张石江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血细菌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7例中,血细菌培养阴性77例(49.0%),血培养阳性80例(51.0%);血培养阴性组较血培养阳性组更易检出巨大赘生物和发生栓塞并发症[(10.4% vs.5.0%和19.5% vs.8.8%)(P<0.05)].17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为10.8%.血培养阴性77例中,手术治疗60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两组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血细菌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药物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Neuritin基因高表达系统构建及转染大鼠雪旺细胞的鉴定

    目的 构建neuritin基因的高表达系统,观察其转染雪旺细胞后neuritin的表达.方法 根据大鼠neuritin mRNA序列体外合成编码序列(CDS区),构建到pGH载体,与酶切后的GV208-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载体片段进行连接、转化、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克隆.提取阳性克隆,转染入293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以此感染大鼠雪旺细胞.将雪旺细胞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A组)、无意义干扰组(B组)、高表达组(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neuritin的表达.结果 大鼠neuritin正确插入慢病毒载体,C组neuritin mRNA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P<0.01).检测到neuritin蛋白与GFP的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neuritin慢病毒高表达系统;其转染的雪旺细胞neuritin表达升高.

    作者:解敏;李剑波;晏玲飞;颜莓;徐宽枫;许馨予;陈恒;杨涛;陈家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致病斑块破裂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致病斑块破裂与AC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69例ACS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后分为有斑块破裂(A组,38例)和无斑块破裂(B组,31例)两组,分析致病斑块破裂与AC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患者年轻、男性多见、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P<0.01)、病变血管重构指数大(P<0.01).多变量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是预测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6,95%CI=1.49-21.40,P<0.05).结论 低血清HDL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在伴有冠脉代偿性扩张的不稳定斑块破裂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周华;何晓燕;庄少伟;王娟;来晏;姚义安;刘学波;汪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龄危重手术患者应用双管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体会

    高龄患者实施下肢、泌尿外科和下腹部手术时,虽手术时间一般不太长,但麻醉处理有时十分困难.如长期服用抗凝药、合并严重的呼吸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困难气道、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肝肾功能减退等,常常使高龄手术患者既不适合采用椎管内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也有风险和顾虑.我们对高龄危重手术患者采用双管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蔡靓羽;王冬青;尹卫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联条码追溯系统在手术供应室的应用及体会

    条形码是一种有效的识别工具,可容纳大量信息、方便快捷、数据精准、追溯性强[1].条形码追溯系统是现今医疗卫生系统跟踪有力依据[2].2009年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在全国已正式执行,要求每个手术器械包外都必须有条形码追溯系统标识,对植入性手术器械包还必须进行生物监测[3].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手供一体化洁净手术室器械按消毒供应中心新规范要求进行信息化管理,体现了三联条码在手术器械的追溯中的优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应用pH值判断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误吸的价值

    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改善预后.但胃内容物的返流和误吸可能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留置鼻胃管或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胃管破坏食管抗反流机制造成上消化道定植菌移位入呼吸道有关[1].VAP是ICU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在ICU发生感染的患者中VAP高达47%,病死率达20%-70%[2].如果在误吸发展成VAP前及早诊断,则有助于防止误吸的进一步发展并指导早期治疗.

    作者:何向兰;郁蓉芳;黄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鼠肾性骨病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腺嘌呤诱导的大鼠肾衰模型.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A组)、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饲养4周后,采用干试纸法检测血清钙、磷和肌酐水平,ELISA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Goldner's三色染色法观察骨组织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血清肌酐、磷和PT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1,25(OH)2D3水平显著增加(P<0.05),无明显的类骨质,成骨细胞减少;而B组和C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腺嘌呤饲养SD大鼠4周能成功建立肾性骨病模型;腺嘌呤对骨组织没有直接影响.

    作者:吴志良;杨惠林;赵波;张志刚;魏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乐安定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围术期焦虑程度的影响

    原发性手汗症对患者的社会交际和职业活动影响明显,造成患者社交心理障碍并部分妨碍其日常工作.有文献报道,原发性手汗症往往有家族史,且青春期的女性较男性多见.其发病机制不明,多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分泌腺异常所导致的多汗性疾病,发病率为0.5%-1.0%[1].焦虑会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我院胸外科对65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本文探讨术前夜口服舒乐安定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作者:张永芳;陈勇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雷夫奴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产观察

    中期妊娠引产是避孕失败,或因胎儿畸形、死胎而行终止妊娠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雷夫奴尔引产.但雷夫奴尔引产有可能导致引产失败、产程长、产道损伤和妊娠产物残留的可能.我院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雷夫奴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朱绍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45例,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资料,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少于B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d,A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作者:唐兴;何靖康;马海涛;宋心雨;徐澄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从脐带中分离UC-MSCs,取第3代细胞作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用β-巯基乙醇、尼克酰胺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诱导UC-MSCs(诱导组),对照组在未添加任何诱导试剂的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UC-MSCs的形态学变化;取诱导后3周的细胞进行双硫腙染色,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RT-PCR检测胰岛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细胞高表达UC-MSCs相关抗原CD90、CD105和CD13,而低表达造血细胞相关抗原CD34、CD45和HLA-DR.UC-MSCs经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双硫腙染色为阳性.诱导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305±0.065) μU/ml vs.(0.085±0.024)μU/ml](P<0.01).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胰岛细胞相关基因.结论 UC-MSCs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禹亚彬;陈维;储建;卞建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网织血小板的检测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网织血小板(RP)的方法,并检测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0PCABG)围手术期RP的变化.方法 在OPCABG术前和术后第1、4、8天,采集20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经噻唑橙孵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数量.结果 20例冠心病患者在OPCABG术前和术后第1、4、8天RP比例分别为0.35%(0.03%-0.60%)和0.60%(0.23%-0.68%)、1.05%(0.40%-1.78%)、0.30%(0.20%-0.80%);其中,OPCABG术后第4天RP比例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有效测定全血中的RP.冠心病患者OPCAB3G术后第4天外周血RP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外科手术后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锦英;龚晓璇;张秋;朱甜甜;王晓伟;王学忠;殷咏梅;李春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再次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势凶险,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6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17%,2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80%[1].我科2006-2011年成功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7例.6例因出血复发而需要再次使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其中3例患者拒绝应用,现对其拒绝原因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赵晓琴;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尿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尿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 167例T2DM患者根据CIMT水平分为两组:A组116例(CIMT>0.9 mm);B组51例(CIMT≤0.9mm).检测两组CIMT和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A组年龄、全血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高于B组(P<0.05).年龄、糖尿病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与CIMT呈正相关(P<0.05).24-h尿蛋白定量、年龄是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年龄联合24-h尿蛋白定量可能是T2DM患者CIMT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魏迎凤;卢学超;徐园园;翟林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塞莱昔布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增殖、凋亡及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塞莱昔布对急性白血病(AL)原代细胞增殖、凋亡及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初诊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加入浓度为20、40、60、80、100、120 μmol/L的塞莱昔布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测定80μmol/L塞莱昔布作用48 h前后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b-FGF、TGF-β) mRNA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塞莱昔布作用后,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同一时点不同浓度和同一浓度不同时点的塞莱昔布对AL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的凋亡率(3.98±0.6)%相比,40、60、80 μmol/L塞莱昔布作用24h后凋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1±0.9)%、(10.97±1.4)%、(19.78±2.3)%,呈剂量依赖性(P<0.01),VEGF、b-FGF和TGF-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塞莱昔布能有效抑制AL原代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以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张彦芳;阮林海;赵小强;王瑞丽;葛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电凝吸引器治疗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囊肿由于部位较为隐蔽,使用常规内镜鼻窦手术器械很难达到彻底清除效果.临床上常采用下鼻道开窗或经中鼻道联合及经上颌窦前壁切除上颌窦囊肿,手术损伤较大.我们在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应用电凝吸引器治疗囊肿,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确诊为上颌窦囊肿于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33侧),男17例(19侧),女13例(14侧),年龄16-60岁,中位年龄34岁.均有头痛、面部闷胀、牙痛及鼻腔间断流黄水等临床症状.单纯性囊肿13例,鼻中隔偏曲伴囊肿5例,鼻息肉鼻窦炎伴囊肿12例.

    作者:周健;张磊;邹嘉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技术已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我科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应用后腹腔镜技术实施各类手术73例,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泌尿系疾病手术患者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37-72岁.手术种类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经逆行肾盂造影确诊)、输尿管结石(经B超、CT、IVP确诊,结石大小为0.7cm×1.2 cm-1.1 cm×2.3 cm)、精索静脉曲张(经彩超确诊并排除继发性病变)、肾上腺肿物(经实验室检查和B超、CT及MRI定位诊断,包括嗜铬细胞瘤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肿瘤均为单侧,大小为2.1 cm-4.5 cm))、左肾无功能性萎缩(经B超、IVP、CT、ECT分肾功能确诊)、双侧多发肾囊肿(囊肿直径5.5-13.5 cm和肾周脓肿.

    作者:秦振乾;周伟民;芮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浓度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3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FENO和治疗前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均明显增高,而FEN()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吸烟状态、有无维持吸入激素治疗及治疗前CRP水平并无关联.治疗前FEN()水平与治疗后FEV1的改善值呈正相关.结论 FENO测定无创,简便易行,对COPD急性加重疗效评价及预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童;钱斌;施敏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脂多糖对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促炎因子和淀粉样蛋白β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C57BL/6J小鼠海马IL-1β、IL-6、TNF-α及淀粉样蛋白β(Aβ)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腹腔连续注射LPS 250μg/kg和生理盐水3 d(L3组和C3组)和7 d(L7组和C7组);N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末次注射后第4天将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测定海马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结果 与C3和C7组比较,L3和L7组小鼠登台潜伏期显著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显著缩短,海马IL-1β、IL-6及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L3组和C7组比较,L7组小鼠海马Aβ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LPS可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组织中促炎因子和Aβ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朱滨;王大明;刘宁;丁良才;胡益民;沈江;洪涛;杨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成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成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肿瘤基底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成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5例.结果 5例患者均治愈,1例在2个月后失访,其余4例分别随访3个月、5个月、11个月和1年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成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损伤小,出血少,联合肿瘤基底局部注射干扰素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于亚峰;吴文璎;刘济生;肖根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对Th1/Th2细胞诱导分化的效应.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变应性鼻炎组(15例)、慢性鼻炎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患者外周血CD3-CD64+细胞和CD4+ CD3-CD11c-细胞.将培养成熟的两种细胞分别与CD4+ CD45RA+T细胞和抗CD3及抗CD28单抗共同培养,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组外周血中,以CD4+ CD3-CD11c-细胞百分率增高为特征,经IL-3和CD40L等细胞因子培养后分化成熟成淋巴样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2);而慢性鼻炎组外周血中以CD3-CD64+细胞占优势,经用粒细胞集落因子(GM-CSF)+CD40L培养后分化成熟成髓样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1).结论 变应性鼻炎组外周血中DC的前体细胞(pDC1)/(pDC2)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吴文璎;张雁云;黄瑞;凌红阳;周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