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亲环素A表达升高的临床意义

臧璇;严金川;袁伟;梁仪;陈蕊;李瑛;王翠平

关键词:亲环素A, 急性冠脉综合征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92例ACS患者(A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B组)及24例对照组(C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组血清CyPA、CRP、MMP-3和MMP-9水平较B组和C组明显升高[(31.2±4.8) ng/ml vs.(26.1±3.3)ng/ml和(25.2±4.0)ng/ml、(18.2±2.7)ng/ml vs.(8.7±1.0) ng/ml和(8.2±1.2) ng/ml、(37.4±3.6)ng/ml vs.(18.0±3.7) ng/ml和(16.6±4.3)ng/ml、(61.2±8.0)ng/ml vs.(36.5±5.0) ng/ml和(32.5土5.9) ng/ml](P<0.05或P<0.01).ACS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MMP-3、MMP-9和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1=0.478、r2=0.424、r3=0.457,P<0.05).结论 ACS患者CyPA表达明显升高;高表达的CyPA提示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早期DN患者40例均分为A组(替米沙坦80 mg/d,口服)、B组(替米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疗程20周,采用ELISA检测核转录因子cB(NF-cB) p65亚基活性,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NF-кB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NF-кB p65亚基活性(0.56±0.03vs.1.31±0.05)、超敏C反应蛋白[(3.31±1.95) mg/L vs.(5.48±2.06) mg/L]、IL-1[(11.45±1.71) pg/mlvs.(14.48±1.75) pg/ml]、IL-6[(14.15±2.13) pg/mlvs.(16.19±2.15) pg/ml]、TNF-α[(20.69±4.45) pg/ml vs.(28.89±3.86) pg/ml]、NF-кBmRNA(0.546±0.013 vs.0.780±0.012)及蛋白(0.451±0.021 vs.0.743±0.031)表达水平改善均较A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延缓早期DN的进展.

    作者:宫壮;李大林;朱向军;沈建松;徐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频彩超在乳腺小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221个病灶)直径均≤1cm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与病理结果(大体及镜下).结果 221个病灶中,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的159个,恶性的62个.超声误诊49个,超声符合率77.8%.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鉴别乳腺小结节的良恶性是有可能的.

    作者:梁新凤;吴林生;陈荣根;朱世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胸主动脉破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胸主动脉破裂(TA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验证为TAR患者的256层多排螺旋CT资料,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以及伴发病变,测量收缩期(45%时相)胸主动脉破裂口的大小,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0例TAR患者全部得到明确的定性诊断.胸主动脉破裂口大小45%时相与手术结果相似,分别为(5.00±1.15)mm、(5.03±1.25) mm.结论 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TAR能够达到准确的定性、定量诊断,胸主动脉破裂口的大小以收缩期的评价较为客观准确.

    作者:权红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影像学与腰椎穿刺检查策略

    目的 探讨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影像学与腰椎穿刺检查策略.方法 选择发热性惊厥小儿360例,5-12个月64例,13个月-7岁2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60例中,268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256例正常,12例初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出现局部水肿或坏死灶.196例首次发作的高热惊厥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正常183例,13例脑脊液异常患儿年龄为5-12个月,符合病毒性脑炎或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初诊为复杂性高热惊厥18例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异常12例(5-12个月患儿6例).初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1例,伴有不同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意识改变.发热诱导的癫痫性脑病1例,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均正常.结论 12个月以内小儿首次发作的高热惊厥建议进行腰椎穿刺检查,伴有脑膜刺激征或病理征或意识状态改变的发热性惊厥建议进行影像学及腰椎穿刺检查.

    作者:李杨;郭虎;郑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EB病毒DNA及抗体检测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 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EBV-DNA及抗体检测在E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EBV感染相关疾病患儿119例,根据其感染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77例,重症组42例.应用荧光半定量PCR法测定E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BV抗体五项.结果 重症组患儿外周血EBV-DNA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1.9% vs.33.3%)(P<0.05),重症组早期抗原(E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59.5% vs.37.7%) (P<0.05),重症组核抗原(EBN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9.0% vs.52.0%) (P<0.05).结论 外周血EBV-DNA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同时对评价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作者:张银美;卢秋穗;李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视频喉镜左侧行气管导管置入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视频喉镜行左侧气管导管置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气道正常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将气管导管从视频喉镜左侧(左侧组)或右侧(右侧组)置入气管,记录插管时间、声门暴露程度、插管一次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并记录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后4 min(T3)的BP、HR变化.结果 左侧组插管时间与右侧组相仿[(62.6±12.7)s vs.(61.2±10.7) s](P>0.05),两组声门暴露程度、插管一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视频喉镜左侧气管导管置入对于正常气道患者具有可行性.

    作者:王幸双;汪小海;徐鑫;陆利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下肢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肺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A组)、I-R(B组)和下肢缺血预处理十I-R(C组)三组.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结果 与B组比较,C组肺组织W/D、MPO活性和MDA、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光镜下C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肺组织I-R后炎症细胞的聚集、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而减轻肺I-R损伤.

    作者:刘东;卫栋;陈静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探讨

    目的 探讨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措施,提高调强放疗的质量.方法 选择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6例,利用头颈肩底板和头颈肩面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1次CBCT扫描,取得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6例患者进行12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6例次,治疗过程中96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7.2%,完全缓解81.4%,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作者:周士忠;李克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ROSIMA补片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PROSIMA无张力补片进行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Ⅱ-Ⅲ期POP患者70例,采用PROSIMA无张力补片实施盆底重建术,并采用POP-Q评价系统及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版(PFIQ-7)评价手术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残余尿量(18.01±27.91) ml.随访结果:16例(22.9%)术后3-4周取阴道支撑装置时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例(1.4%)术后6个月阴道前壁脱垂复发;1例(1.4%)术后12个月穹窿脱垂;8例(11.4%)发生补片暴露;PFIQ-7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PROSIMA盆底重建术创伤小、手术失血少、无术后疼痛,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潘雯;龚健;王家俊;陈艳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对公立医院成本预算管理的思考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结构体系中,医院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与医院战略目标联系不够紧密,预算管理缺乏科学体系,预算编制依据不足,以及不能发挥预算引导作用等.医院作为医疗体系中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医院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是主要途径之一,而不合理医疗费用的降低需要以控制医疗成本为重要前提.因而,医院需控制运营和服务成本,节能降耗,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手段,使得成本效益获得大提高.

    作者:昂慧;王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对谷氨酸刺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ERS)途径对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神经元原代培养鉴定后分为谷氨酸刺激组(A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观察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2 (Caspase-12)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A组细胞凋亡率、PERK及Caspase-12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B组能显著抑制A组各观察指标的增加过程(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ERS途径降低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作者:龙浩;凡进;陈琦;唐健;蔡卫华;张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配合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泌尿科微创手术,通过尿道置入等离子电切镜,在直视状态下用电切环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切除,彻底止血后放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压迫前列腺窝.与切开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相比,TURP具有无须开刀、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实施TURP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显微解剖与铸型方法观察60例(120侧)成人头颅的湿标本与24例胎儿及幼儿脑静脉的血管铸型.结果 根据进入小脑幕位置的不同,小脑桥静脉可分成窦汇组、小脑幕组和岩部组;三组桥静脉数量相仿(P>0.05),桥静脉直径分别为(1.7±0.8) mm、(2.0±0.8) mm和(2.2±0.8) mm.窦汇组中,7%的标本没有小脑桥静脉;小脑幕组中,13%的标本没有桥静脉;显微解剖的标本每侧有超过1根岩部组小脑桥静脉.结论 在脑幕下手术,选择旁正中手术路径对小脑桥静脉损伤几率小.

    作者:毕方;张玉震;李猛;汪建军;孙金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BMSC-PLGA复合物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

    目的 探讨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BMSC-PLGA)复合物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在12只小型猪的双侧膝关节股骨内髁建立陈旧性软骨缺损模型,并将这24例膝关节随机均分为对照(A)组和复合物(B)组.两组缺损首先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B组多个移植物之间遗留的死腔再使用富集BMSC-PLGA复合物填塞.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评估中,B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A组(36.2 MPa vs.26.9 MPa)(P<0.05).结论 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BMSC-PLGA复合物修复膝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的修复效果.

    作者:左强;崔维顶;范卫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有创血压监测在全麻诱导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有创血压监测(IBP)在全麻诱导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均分为三组:A组,年龄18-65岁,无高血压史;B组,年龄18-65岁,有高血压病史;C组,年龄≥65岁,无高血压史.三组又均分为两个亚组:麻醉诱导期,A1、B1、C1组采用无创血压(NIBP)监测,A2、B2、C2组行IBP监测.记录血压、心率变化和诱导期药物使用.结果 A2、B2、C2组血管活性药物和(或)雷米芬太尼使用次数均明显多于A1、B1、C1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B2组血压明显低于B1组(P<0.05).结论 IBP监测,尤其在高血压患者,能及时、准确显示血压的波动,指导主动干预,有效维持麻醉诱导期的循环稳定.

    作者:王丽霞;龚婵娟;徐玉洁;朱敬明;丁正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Rho激酶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Rho激酶(ROCK)是小G蛋白Rho的下游效应因子,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从发生到被吞噬清除的整个过程.一方面,ROCK通过其丰富的底物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对凋亡的激活,并与胞内其他信号通路产生广泛交联;另一方面,ROCK通过调控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骨架重组参与细胞皱缩、胞膜出泡及崩解等一系列细胞形态的改变.本文将对ROCK促凋亡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郁郁;张培勇;蔡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组β-防御素2对大鼠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大鼠重组β-防御素2(rβD-2)预处理对肺部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rβD-2重组质粒(A)组、空白载体质粒(B)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D)组.72h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髓过氧化物酶(MPO)和rβD-2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中rβD-2mRNA表达,HE染色进行肺损伤病理评估.结果 与D组相比,A、B、C组大鼠肺组织rβD-2 mRNA的表达量及血清IL-1β、MPO和rβD-2蛋白明显升高(P<0.05).A组肺组织rβD-2 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IL-1β、MPO蛋白水平较B、C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rβD-2对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大鼠肺组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杀菌作用及提高IL-1β和MPO的水平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彦良;甘玉英;马婷;黄茂;崔学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西环素在兔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多西环素在兔椎间盘退变(IVDD)中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IVDD模型后,随机均分为多西环素30 mg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术后8、12周,采用MRI检查IVDD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椎间盘组织中MMP-3的表达,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B组相比,A组IVDD程度明显减轻(P<0.05),MMP-3表达降低(P<0.05);B组椎间盘髓核萎缩较A组更为明显,纤维环排列更加混乱.结论 MMP-3表达与IVDD程度呈正相关;多西环素能够能抑制MMP-3表达,延缓IVDD进程.

    作者:芦磊磊;沈忆新;范志海;张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镜下行胃黏膜剥离术后出血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ESD治疗的247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发生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253处病变,中位大小3.18cm、手术操作时间63.28 min.术后17例(17处)病变发生出血,出血发生率6.88%.其中,术后24 h内发生者10例,l周内发生5例,1周后发生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变大小和手术操作时间是影响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是引起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胃黏膜病变大小是导致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要密切注意病变较大的患者有术后出血的危险.

    作者:常廷民;李秀敏;张利利;靳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叶酸干预高血压前期研究进展

    高血压前期是指正常血压到确诊高血压之间的过渡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是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居民血浆Hcy升高与叶酸缺乏发生率较高,高Hcy血症致心血管病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叶酸通过降低血浆Hcy、抗氧化应激、对一氧化氮酶的作用等多个途径,改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作者:卢跃棣;王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