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林;熊平;庾伟中;贺华勇;叶勇光;王剑文
目的:观察敦煌消定膏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肿胀程度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测量2组患者健侧术前、患侧术前及术后12、24、48、72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粗点周径,计算肿胀值.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12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及腓肠肌粗点周径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术后24h、48h、72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及腓肠肌粗点周径肿胀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敦煌消定膏外敷能明显减轻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的程度,尤其在12~72h内较对照组肿胀消除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肢肿胀程度,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姜劲挺;安文博;宋敏;宋贵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胸锁关节脱位临床较少见,前脱位多于后脱位.因胸锁关节系平面关节,加之肩臂重量的杠杆作用,脱位后治疗较为困难.因其毗邻许多重要解剖结构,内固定危险性大,并发症多.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置入髓内弓形钢针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56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章;聂伟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这一创新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机械牵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功能评分、起效时间、疗程及副反应等多维效应指标,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活动度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起效更快,疗程更短并且无副反应,安全性更高.结论:卧位牵顿手法是一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效好的创新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远方;朱其广;郑晓斌;刘特熹;余瑞涛;王书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后70%~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其病灶对侧肢体出现肌张力异常和肌力下降、运动模式异常,不能根据动作的目的及环境的要求组织不同肌肉进行协调性的收缩,来达到运动调节的目的,导致异常的姿势控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潘化平;金宏柱;顾一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石氏熏洗方”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单盲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石氏熏洗方”熏蒸膝关节;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组成的外洗方,剂量为治疗组药物的10%.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功能、WOMAC总分、肿胀等方面都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比2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发现,治疗组在疼痛、功能、WOMAC总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入“石氏熏洗方”后,显示疼痛、功能改善高剂量治疗组优于极低剂量对照组,提示加大药物剂量可使熏蒸治疗的止痛作用加强,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作者:顾莉华;郭晓霞;程鑫;陆泳;陈琦;陈莉华;孟晓耘;詹红生;庞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早期处理不当,极易导致跟骨体变宽,关节面不平整,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肢的负重及行走.自2008年9月以来,我科应用跟骨重建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6例25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璐;史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药浸膏在贮存过程中,常常发现存在吸潮、软化、粘连等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一盘珠颗粒是由名老中医李同生教授治疗跌打损伤的经验方一盘珠汤[1]制成的颗粒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2~4],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保证中药颗粒制剂的质量,我们以医院制剂一盘珠颗粒为代表进行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前后质量差异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卯祥;严雪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除与内科、耳鼻喉科疾患相关外,还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关.由颈椎病相关因素引起的眩晕,称之为颈性眩晕,在交感性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可出现.笔者自2008年8月—2010年9月期间采用仰卧位理筋拔伸手法配合温胆汤口服治疗治疗颈性眩晕6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65例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金寿;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卜家树;李伟;徐洪亮;王慧芳;黄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109味,使用频次741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运用多,占总体用药的84.75%;其中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86.18%;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2.29%;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累积频率达67.08%.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等中药运用多.
作者:齐兵献;樊成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国产LCP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配合我院中医药特色疗法,初步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左侧14例,右侧12例;年龄51~72岁,平均65岁,均为复杂的粉碎性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1],其中Ⅲ型12例,Ⅳ型14例.LCP钢板选用国产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
作者:赵朝清;孙云保;焦丽;马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我国此类骨折的发生率已显著提高.根据Ohldin等的报道在老年髋部骨折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比例较高,可达69%,因其固有的特点,近几年已经引起临床医师的特别关注.
作者:孟涛;孙波;刘世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创伤性胫骨骨缺损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8岁,平均34.8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胫骨上1/3段占26.1%(6例),中1/3段占34.8%(8例),下1/3段占39.1%(9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钢板固定.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14~26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后骨缺损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2.6周.结论: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固定可靠,骨缺损愈合率高,愈合周期短,疗效满意.
作者:徐伟浦;缪建云;丁真奇;练克俭;翟文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锁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很少,但是相对而言术后骨折不愈合仍是较为常见的,可高达3.7%[1].2003年5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锁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不愈合26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困扰各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及新方法也不断涌现.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是近年国外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病的一种新药,自2009年至今,我们对4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密固达静脉注射治疗,同时观察了该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该药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了相应的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及体会,在随后治疗中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旷鹂;周萍;梅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胸腰段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广泛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逐渐成为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方法.对单椎体骨折常用的术式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往往出现术中复位欠佳、后凸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近年来,为改善手术效果,在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1口].
作者:张锐;柳海平;王承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毒性药材及其制剂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但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毒性药材在心脑血管科、骨伤科、消化科、耳鼻喉科中成药中应用比例大[1].我院为三级甲等骨科医院,骨科中成药品种多,用量大.本文对毒性药材在常用骨科中成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常用骨科中成药含毒性药材的品种及特点,并初步制定含毒性药材骨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原则,以提高骨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骨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永梅;房德敏;高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柳氮磺吡啶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28例采用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2组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病情活动主要指标评分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尚荣安;刘东钱;晁建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胶原酶治疗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本科2000年1月—2000年12月已行颈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并得到回访的75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6~74岁)40例和中年组(40~55岁)35例.经C7-T1间隙正中入路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注入1.2%利多卡因5mL(内含地塞米松5mg).观察30min,无脊麻现象,将胶原酶1200单位稀释至8mL,缓慢注入颈硬膜外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痛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结果:老年组和中年组1年、5年、10年优良率分别为77.50%、90.00%、82.50%和82.85%、88.57%、91.4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1年与5年、10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与10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中老年颈椎病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并呈随年限增长疗效更好的趋势.
作者:王桂芳;郝彩霞;吴和平;郑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并进行恰当的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自2009年2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32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国达;蔡建平;张爱国;廖家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膜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1].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张志刚;姜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