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前后质量差异研究

叶卯祥;严雪黎

关键词:聚丙烯酸树脂, 质量差异, 研究
摘要:中药浸膏在贮存过程中,常常发现存在吸潮、软化、粘连等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一盘珠颗粒是由名老中医李同生教授治疗跌打损伤的经验方一盘珠汤[1]制成的颗粒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2~4],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保证中药颗粒制剂的质量,我们以医院制剂一盘珠颗粒为代表进行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前后质量差异研究,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分体式髌骨爪与双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比较

    我科从2001年9月~2009年9月采用国产分体式髌骨爪和双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5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性2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1岁(26~78岁);滑跌致伤41例,击打伤7例,车祸4例;其中开放性伤2例.根据受伤机制分类[1]及手术方式见表1.

    作者:孔凡盛;周福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的研究现状

    肱骨干骨折是指外科颈以下鹰嘴窝以上的骨折,即自胸大肌止点(外科颈下1~2cm)至髁上(髁上2cm)之间的骨折[1],其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的1%~3%[2].目前,骨不连尚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一般定义为:①治疗1年后未愈合或需再次手术以达到愈合[3];②6~8个月内愈合失败常可诊断骨不连[4];③骨折部位存在疼痛和异常活动,X线片上持续存在透光带,在治疗第12周后每6周复查拍片,连续3次复查骨痂形成无进展[5].

    作者:梁雄勇;李盛华;周明旺;李亚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利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优越性.方法:将5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治疗组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针刺和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进行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后,进行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以及2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优于替扎尼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龙佳佳;庄小强;谭树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23例

    目的:探讨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创伤性胫骨骨缺损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8岁,平均34.8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胫骨上1/3段占26.1%(6例),中1/3段占34.8%(8例),下1/3段占39.1%(9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钢板固定.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14~26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后骨缺损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2.6周.结论: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固定可靠,骨缺损愈合率高,愈合周期短,疗效满意.

    作者:徐伟浦;缪建云;丁真奇;练克俭;翟文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肌肉功能重建与推拿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改善的研究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后70%~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其病灶对侧肢体出现肌张力异常和肌力下降、运动模式异常,不能根据动作的目的及环境的要求组织不同肌肉进行协调性的收缩,来达到运动调节的目的,导致异常的姿势控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潘化平;金宏柱;顾一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观察63例微创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指标,并与56例常规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相比较.结果:微创THA组与常规THA组在失血量(手术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H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获得与常规THA相同的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明旺;李盛华;柳海平;王承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闭合复位经皮置入髓内弓形钢针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56例

    胸锁关节脱位临床较少见,前脱位多于后脱位.因胸锁关节系平面关节,加之肩臂重量的杠杆作用,脱位后治疗较为困难.因其毗邻许多重要解剖结构,内固定危险性大,并发症多.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置入髓内弓形钢针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56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章;聂伟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单味中药研究分析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尤以女性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近年来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闭经、各种激素代谢异常、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作者:夏岩;马勇;郭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卧位牵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这一创新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机械牵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功能评分、起效时间、疗程及副反应等多维效应指标,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活动度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起效更快,疗程更短并且无副反应,安全性更高.结论:卧位牵顿手法是一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效好的创新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远方;朱其广;郑晓斌;刘特熹;余瑞涛;王书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柳氮磺吡啶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28例采用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2组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病情活动主要指标评分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尚荣安;刘东钱;晁建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109味,使用频次741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运用多,占总体用药的84.75%;其中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86.18%;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2.29%;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累积频率达67.08%.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等中药运用多.

    作者:齐兵献;樊成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

    胸腰段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广泛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逐渐成为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方法.对单椎体骨折常用的术式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往往出现术中复位欠佳、后凸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近年来,为改善手术效果,在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1口].

    作者:张锐;柳海平;王承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石氏熏洗方”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石氏熏洗方”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单盲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石氏熏洗方”熏蒸膝关节;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组成的外洗方,剂量为治疗组药物的10%.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功能、WOMAC总分、肿胀等方面都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比2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发现,治疗组在疼痛、功能、WOMAC总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入“石氏熏洗方”后,显示疼痛、功能改善高剂量治疗组优于极低剂量对照组,提示加大药物剂量可使熏蒸治疗的止痛作用加强,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作者:顾莉华;郭晓霞;程鑫;陆泳;陈琦;陈莉华;孟晓耘;詹红生;庞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跟骨重建钛板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早期处理不当,极易导致跟骨体变宽,关节面不平整,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肢的负重及行走.自2008年9月以来,我科应用跟骨重建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6例25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璐;史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下肢广泛性皮肤脱套伤的急诊处理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捻挫伤和机器绞轧伤的增多,四肢皮肤片状撕脱伤及潜在性大面积皮肤套脱伤的病例日渐增多.其特点是创面大、污染重,常合并有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及骨关节的损伤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损伤,治疗上有一定困难.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共收治下肢皮肤脱套伤患者12例,均采用中厚皮片原位回植覆盖,急诊修复创面,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勇;吴良绍;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动力髋锁定系统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目的:评价动力髋锁定系统(DHLS)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DHLS和DHS内固定治疗.结果:(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DHLS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LS组用时和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少.(2)下地时间:DHLS组和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与DHL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组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LS组的优良率优于DHS组.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DHLS优于DHS.

    作者:辛健;汲长蛟;谢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仰卧位拔伸理筋手法配合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除与内科、耳鼻喉科疾患相关外,还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关.由颈椎病相关因素引起的眩晕,称之为颈性眩晕,在交感性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可出现.笔者自2008年8月—2010年9月期间采用仰卧位理筋拔伸手法配合温胆汤口服治疗治疗颈性眩晕6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65例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金寿;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卜家树;李伟;徐洪亮;王慧芳;黄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我国此类骨折的发生率已显著提高.根据Ohldin等的报道在老年髋部骨折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比例较高,可达69%,因其固有的特点,近几年已经引起临床医师的特别关注.

    作者:孟涛;孙波;刘世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前后质量差异研究

    中药浸膏在贮存过程中,常常发现存在吸潮、软化、粘连等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一盘珠颗粒是由名老中医李同生教授治疗跌打损伤的经验方一盘珠汤[1]制成的颗粒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2~4],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保证中药颗粒制剂的质量,我们以医院制剂一盘珠颗粒为代表进行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前后质量差异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卯祥;严雪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味海桐皮汤辅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行性关节病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行动不便[1].几十年来,医学界对OA研究虽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其确切病因仍未明了[2]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为9.56%;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2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为78.5%保守估计,我国不同程度的OA患者至少在3000万以上,OA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患者后期只能选择关节置换,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迄今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阻断OA的病理进展过程.

    作者:韩廷成;周临东;董松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