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鹏;刘志坤;吴银生;吴竹涵;方成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容易得到诊断,对它的研究和治疗也愈来愈重视.笔者从2006年6月~2009年6月,应用透骨酊剂外敷加TDP辐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雒焕文;张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矫形外科基础理论和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固定器材.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是AO创导的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优点较多,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及且疗效满意,国内外许多学者报告了其临床疗效.
作者:陈海龙;周献伟;郑九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60例78足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通过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0例78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术后X线片示复位满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优良率92.31%.结论:对于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更加接近解剖复位,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且并发症少.
作者:杨宗宇;袁福禄;冯建军;李国梁;尹金秀;刘国强;武晔;左俊水;臧建成;李森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颈椎骨折在脊椎骨折中较为常见,多为颈部直接或间接受力所致.颈椎骨折对生命威胁严重,尤其是发生高位麻痹的患者[1].我院自1998年~2004年共收治颈椎骨折患者53例(其中有38人伴有脊髓损伤),采用了颈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自2003年1月~2008年11月,我们应用牵指法整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32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超;栗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由于各种传染病不断发生,医院不仅是传染病病原体较为集中的地方,又是传染病感染暴发的疫原地.医务人员工作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在对各种传染病人进行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不同的传染病病原核心接触.
作者:韩移贵;魏芬芬;肖嫄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在5~12岁.由于肱骨髁部的特点,前倾角30°~50°,携带角10°~15°,骨质较薄,骨折后极不稳定,固定较困难,易畸形愈合,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和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作者:王敦壮;王晓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使用基于CT及MRI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对脱位或骨折部位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重建后图像使用中医传统闭合复位手法进行复位,从而减少损伤、减少并发症.方法:使用VolView软件平台对获取的CT\MRI连续片断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调节图像Alpha通道的阈值实现图像的半透明化,根据图像灰度值进行渲染着色将血管、神经等组织从周围其它组织图像中进行分离.结果: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三维重建后的图像可以很好地将踝关节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标示出来,能够无创伤地判断组织损伤情况.结论:研究实现了踝关节的三维重建,说明了根据此重建图像对脱位、骨折患者可以无创伤检查,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手法闭合复位可以实现准确复位.
作者:陈久毅;黄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使用丹参制剂对THA术后失血量和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我院行单侧初次THA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后用药组,术前用药组68例,术后用药组50例.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2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并比较2组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756ml,隐性失血量平均523ml,术后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398ml,隐性失血量41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DVT发生率,术前用药组为22.1%,术后用药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丹参制刺可增加THA手术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使用、丹参制剂的时机对术后DVT的发生率无影响,术后使用丹参制剂更安全.
作者:莫健斌;梅汉尧;黄永杰;贾海升;翁志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手法与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5年~2008年,采用手法复位,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A3型12例,B2型3例,C1型8例,C2型4例,C3型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采用Batra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优15例,良11例,可1例,差3例,平均86.27分.结论:手法与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建立在一般桡骨远端骨折复住手法基础上的,借助器械和术后康复的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桑志成;温建民;赵勇;成永忠;蒋科卫;闫安;张宽;崔秀仁;任睿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临床观察四妙通脉汤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骨科病房收集骨科大手术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A组为中药四妙通脉汤治疗组,B组为西药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中药组术后6h服用四妙通脉汤,每日1剂,连服10d;西药组术后当日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每12h 1次,皮下注射,术后7d停用.①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4、7天测量患者伤肢肿胀程度.②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d行下肢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血栓形成情况.③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4天检测血常规(PLT),APTT、PT.(4)A、B两组术后第1、2天切口引流量和敷料渗血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结果:①术后四妙通脉汤与低分子肝素钠均能改善下肢(大腿、小腿)肿胀情况.②四妙通脉汤和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同等作用,术后肺栓塞(PE)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和B组在治疗前后APTT、PT、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情况,延长凝血时间;对血小板的计数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血小板的计数影响上,低分子肝素钠较四妙通脉汤显著.④四妙通脉汤组出血并发症更少,更安全.结论:四妙通脉汤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徐明雄;殷富;冯左基;杨红;纪忠义;胡建强;郝涛;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因DLBP住院行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的1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临床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手术前后腰椎稳定性评价采用Panjabi提出的腰椎失稳的X线诊断标准,比较术后24h、1周、1月、1年、2年的临床效果与腰椎稳定性.结果:1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24~36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各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7.0%(1 d)、90.9%(1周)、87.6%(1月)、86.1%(1年)、76.3%(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各时间点无腰椎失稳病例;腰椎稳定性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DLBP的临床疗效优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腰椎失稳的发生.
作者:冯晶;肖少雄;杨成胜;夏平;熊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4种含药血清,包括健肾方高、低剂量合药血清、福善美舍药血清及空白大鼠血清,分别运用4种血清培养乳鼠成骨细胞,并建立骨折模型,将建模后大鼠分5组,分别是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福善美舍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低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高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治疗采用移植含药血清培养的成骨细胞到骨折部位,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折愈合部位VEGFmRNA表达情况.结果:福善美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低剂量舍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高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肾方低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与健肾方高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它们与福善美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肾方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移植到骨折部位能显著增加VEGFm-RNA的表达,初步认为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与促进VEGF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保林;熊平;庾伟中;叶勇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生长在羟基磷灰石(HA)陶瓷表面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来评价不同结晶度HA陶瓷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羟基磷灰石制成不同结晶度的HA陶瓷.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检测生长在不同结晶度HA表面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结果:在早期,结晶度高的HA陶瓷(烧结温度在1200℃和1000℃)比结晶度低的HA(烧结温度在800℃)诱导表达更多的碱性磷酸酶蛋白.然而,生长在结晶度高的HA陶瓷上的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蛋白的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接近生长在结晶度低的HA陶瓷上的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蛋白的量.结论:HA陶瓷结晶度通过调节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调控成骨细胞的活性.
作者:刘介;王丽君;李俊;宋超;王朝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简称LID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发病机制为多因素,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手术方法虽为目前好疗法,但由于医疗条件,患者经济因素或某些患者不愿接受手术等原因受限制,我们针对这类患者采用牵引、硬膜外封闭加推拿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多为闭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约占急诊骨科病人的1/6~1/4.多数新鲜移位骨折即在门诊行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少数病人复位成功后,由于未能及时复查,石膏或小夹板松动等因素致骨折再移位,还有部分老年人骨折移位后,因个人体质衰弱或复位要求不高等原因未行复位,从而形成移位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Departed Old Distal Fracture of Radi-us,简称DODFR).
作者:张石龙;李陶冶;吴建民;曹根洪;王昌兴;王伟东;虞伟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腓骨远端骨折进行开放复住后予腓骨钩钢板内固定,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结果:随访6~30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5%.结论:对于腓骨远端骨折,腓骨钩钢板具有创伤小、复位良好等特点.
作者:黄觅;姜新;高骏;王皓;夏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锁骨外端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容易导致畸形愈合.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对锁骨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但尚无统一意见.我们从2006年2月~2009年3月,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Ⅰ、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18例,经2~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占腰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40%~60%,在腰腿痛中占16~38%[1],已成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局部封闭的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复发率较高[2].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5月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应用我区名老中医张志成医师总结的中医三步法(针刀疗法、理筋手法、练功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先龙;张志成;陶杰;闫立平;赵犹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体育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外搽治疗,治疗组予以推拿结合体育疗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推拿结合体育疗法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