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书文;尹俊花
目的:观察评价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痛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治疗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d及治疗后1个月8个时间点随访观测患者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肩疼痛均有减轻(P<0.01),每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臂疼痛减轻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4次治疗后治疗组减轻颈臂疼痛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6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减轻上肢麻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旋提手法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
作者: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李振宇;李俊杰;房敏;张清;王尚全;李金学;王红东;秦杰;孙武权;林定坤;陈海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由于现代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导致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日益增多,极易造成膝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及软组织挫伤.骨折虽可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术后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极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终生的残疾.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共23例,术后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孟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可发生任何年龄,因为复位以及外固定困难,以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我科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共诊治36例孟氏骨折.分别采用中医正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帆;李列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原则将437例患者分成治疗组327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健骨颗粒5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骨松宝5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DEXA检测L2~5,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几个部位的骨密度,做中医症侯记分,同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生命体征.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与药物可能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2%.结论: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以腰椎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寿折星;沈霖;谢晶;杨艳萍;周丕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包含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精神等因素的多维概念,它能够全面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当慢性疾病治疗不能达到痊愈,仅通过改善症状使病人达到相对独立的生活能力,保持一种健康舒适的感觉来减少因久病造成的不良心理作用时,生活质量评价对治疗措施的评估尤为重要.目前QOL在肿瘤、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疗效评价中已被广泛应用,而在骨科疾病领域中QOL的评价运用仍鲜见报道.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作为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可能将伴随终生,所以在对其疗效评价时,除了传统的生物学(影像学评价,Harris 评分)评价之外,QOL更能体现患者总体的健康状况.由此,引发了将QOL研究引入ONFH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作者:何海军;陈卫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物模型,观察腰痛宁对该模型损伤神经根组织所支配的靶器官-比目鱼肌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硅胶片模拟椎间盘突出,压迫大鼠L5神经根,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腰痛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损伤神经根组织所支配的靶器官-比目鱼肌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T-3蛋白表达.结果:建立了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左侧受损比目鱼肌重量减轻(P<0.01).假手术组比目鱼肌BDNF和NT-3的表达有一定量的表达,模型组30d时明显增高(P<0.01),60天时下降低于假手术组(P<0.05).腰痛宁组BDNF、NT-3的蛋白表达均高于60d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宁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障碍,其机理可能是增加受压损伤神经根支配的比目鱼肌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T-3的表达.
作者:李晨光;侯莉娟;王拥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肌腱末端病是指腱止点末端区由于慢性反复牵拉导致直接止点结构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随着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末端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髌腱末端病主要表现为起跳或下蹲时髌骨下极疼痛,体检可在髌骨下极触及明显的压痛点.单纯理疗,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方法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我们自2001年~2007年运用微波热疗配合推拿、电动减重训练对膝关节进行减重功能锻炼,治疗本病1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们对腰间盘突出及锥管狭窄的认识,还局限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层次上,诊断往往依赖于MRI、CT等影象学上的表现,而当问诊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和无明显诱因时,面对出现腰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等影象学的改变,不仅我们无法和患者解释它的发生原因和道理,连我们医生自身都困惑不已.具有坚韧的结缔组织、韧带和纤维环包裹着的椎间盘何至于膨出或突出?椎管怎么会狭窄?为了揭示它的奥秘,下面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下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发生的原因和道理.
作者:陈重;魏艳君;姜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正骨通痹丸对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8周龄Wistar大鼠地塞米松肌注8周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模型成立后,模型组灌胃每天给予蒸馏水10ml/kg,正骨通痹丸各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正骨通痹丸1.35、2.7、5.4 g/kg.给药12周后,测血清ALP、血清StrACP及尿HOP的含量等.结果:模型组大鼠尿HOP含量显著升高,正骨通痹丸5.4g/kg剂量组及仙灵骨葆组与模型组相比,尿HOP含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trACP活性显著增加,同时血清ALP活性显著下降,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的对抗地塞米松所致的血清StrACP活性的增加及血清ALP活性的降低.结论:正骨通痹丸可对抗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紊乱.
作者:周成刚;周庆来;冯梅梅;邹莉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与难治性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状即在于不同程度腰腿疼.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梁惟俊;邬莉娅;吴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在不同角度牵引下进行旋转加间歇式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旋转、角度、间歇式牵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中立位牵引治疗).使用日本田中靖久的评定法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疼痛积分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疼痛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角度、间歇式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垂直牵引.
作者:杨利学;刘智斌;李智斌;谭龙旺;孙智平;酒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对跟骨生物力学、损伤病理机制、内固定村料、治疗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跟骨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围绕波及距下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已成为同道一致的观点.笔者自2004年8月~2008年4月对35例患者48足波及距下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解剖支持钛板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文;尹俊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肱骨和尺桡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肘关节与肱骨和尺桡骨的连续性中断,肘关节极不稳定,呈链枷关节,造成肘关节呈漂浮的一种的高能损伤.此类损伤病情严重而复杂,常合并皮肤、肌肉、肌腱、神经及血管损伤,治疗上有一定特殊性,笔者自2004年~2007年共收治52例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敦壮;李伟元;王晓波;刘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旨在探讨双基因(VP3、IL-18)抑制骨肉瘤S-180的联合抑瘤作用.方法:将VP3、IL-18基因插入pVAX1表达载体的pCMV启动子之下的EcoRI位点,构建成pVVP3及pVVP3IL-18.将该重组质粒与单独表达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注射荷S-180肿瘤细胞的BALB/C小鼠,按照质粒与脂质体3:1的比例混合,每3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比较抑瘤趋势和抑瘤率.结果:联合应用VP3基因和IL-18基因的重组病毒治疗组对肿瘤的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VP3基因的重组病毒治疗组.结论:凋亡素基因具有凋亡诱导效应及体内的抑瘤效应.凋亡素基因VP3与IL-18基因有协同抑瘤效应,VP3、IL-18联合基因治疗骨肉瘤可显著提高抑瘤效果.
作者:方策;张治宇;杨英欣;程战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形成,属于屈戌关节,关节结合紧密,以屈伸为主要动力方向,以负重为主要功能,是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形式的重要关节.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山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受伤机制不同,可以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接近地面,承重压力大,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日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也高.治疗上方法繁多,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适应症.通过复习文献,本文就踝部骨折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罗湘平;杨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CF)是一种临床常见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以及近年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PKP具有创伤小,稳定脊柱和迅速止痛等作用,现已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效方法[1].我院自2006年8月~2008年2月,采用PKP治疗老年创伤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17例20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白龙;洪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予以西乐葆口服治疗4周,运动疗法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采用Lequesne制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运动疗法组在大行走距离、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疗效确切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大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33只雌性SD大鼠用于本次实验,4只进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其余进行胸9水平脊髓半切.脊髓半切大鼠分为5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3、7、14和30d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行为学测试用于评价行为恢复.结果:在3、7、14d接受干细胞移植的大鼠有较高的BBB测试的分值并在网格测试中较少摔倒.脊髓损伤后第7d干细胞移植的大鼠行为功能恢复的好.结论:不同时间移植神经干细胞的行为恢复效果不同.脊髓损伤后从第3天至第14天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能获得治疗效果.损伤后1周移植的效果好.
作者:梁袁昕;杨述华;邓兴力;熊蠡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住院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110例ONFH患者的135髋X线片,按ARCO分期,Ⅰ期6髋(4.5%),Ⅱ期84髋(62.2%),Ⅲ期45髋(33.3%),其中63髋为激素性ONFH(男27髋,女36髋,共占46.7%),72髋为酒精性ONFH(均为男性,共占53.3%),平均年龄为40.1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0.4个月(18~30个月),对其在手术前与随访结束时的X光片进行研究,实验数据采用选择秩和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激素性ONFH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优良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5.7%,而酒精性ONFH的优良率为79.2%,总有效率为9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差.
作者:崔永锋;袁浩;何伟;王海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骨痛膜对日本大耳白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内高压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治疗组(骨痛膜组)、对照组(通络祛痛膏组)、基质膏组,除正常组外,均行静脉结扎建立兔右下肢骨内高压模型.造模5周后分别以骨痛膜、通络祛痛膏、基质膏外用,治疗3周测量兔双下肢胫骨上端的骨内压,然后取造模侧胫骨上端骨髓血测量血液流变学变化,骨内压测量结果采用t检验,骨髓血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采用q检验.结果:造模组骨内压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骨髓血血液流变学状态较正常组有明显改变(P<0.01),骨痛膜组与通络祛病膏组均有降低骨内压作用(P<0.01),血液流变学状态更趋于正常(P<0.01),两组的骨内压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痛膜外贴能有效地降低日本大耳白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内高压,明显改善骨髓血血液流变学状态,并可使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有利于软骨修复的作用.
作者:吴飞;白书臣;闻后均;孙成良;李喜辉;曹义;赵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