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寿折星;沈霖;谢晶;杨艳萍;周丕琪

关键词:健骨颗粒,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原则将437例患者分成治疗组327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健骨颗粒5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骨松宝5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DEXA检测L2~5,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几个部位的骨密度,做中医症侯记分,同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生命体征.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与药物可能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2%.结论: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以腰椎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6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肘内翻发生情况及角度.结果:术后随访18~84个月,平均4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周.随访终末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2%,测定CA角15.38°±3.73°,BA角28.55°±3.23°,TA角8.75°±1.38°,肘内翻发生率4.65%.结论:严格掌握肱骨髁上骨折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良好的复位,定期复查,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洪松;匡嘉兵;李皓桓;彭昊;李瑞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节镜术后外用伤骨科Ⅱ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关节镜术后外用伤骨科Ⅱ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IL-6检测.结果:治疗组缓解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2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前后相比IL-6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术后外用伤骨科Ⅱ号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晓林;王定;刘康;吴连国;何俊;李文庆;廉春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穴位注射组采用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方法,同时设立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和电针治疗方法相比,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具有良好的即时和远期镇痛效应,且维持时间长.

    作者:刘悦平;胡晶晶;张红星;黄国付;周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解剖支持板治疗波及距下后关节面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随着对跟骨生物力学、损伤病理机制、内固定村料、治疗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跟骨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围绕波及距下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已成为同道一致的观点.笔者自2004年8月~2008年4月对35例患者48足波及距下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解剖支持钛板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文;尹俊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联疗法治疗髌腱末端病12例临床报告

    肌腱末端病是指腱止点末端区由于慢性反复牵拉导致直接止点结构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随着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末端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髌腱末端病主要表现为起跳或下蹲时髌骨下极疼痛,体检可在髌骨下极触及明显的压痛点.单纯理疗,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方法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我们自2001年~2007年运用微波热疗配合推拿、电动减重训练对膝关节进行减重功能锻炼,治疗本病1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诊疗现状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是继发于创伤或手术的一种异位骨化,是骨和关节病变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就经由活性介质间充质细胞和骨形态形成蛋白(bone motphogenetic protein,BMP)诱导体内外肌组织骨化成骨及肌组织内发生异位骨化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同时对其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也在进一步完善.

    作者:周明旺;李盛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硅橡胶假体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月骨缺血性坏死又称Kienboeek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腕部疼痛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体力劳动者.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硅胶假体治疗10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例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22~55岁,平均35岁;右手8例,左手2例.均为体力劳动者(以建筑工人为多).

    作者:黄笃;邹三明;王以强;高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由于现代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导致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日益增多,极易造成膝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及软组织挫伤.骨折虽可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术后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极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终生的残疾.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共23例,术后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痛宁对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大鼠比目鱼肌BDNF和NT-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物模型,观察腰痛宁对该模型损伤神经根组织所支配的靶器官-比目鱼肌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硅胶片模拟椎间盘突出,压迫大鼠L5神经根,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腰痛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损伤神经根组织所支配的靶器官-比目鱼肌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T-3蛋白表达.结果:建立了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左侧受损比目鱼肌重量减轻(P<0.01).假手术组比目鱼肌BDNF和NT-3的表达有一定量的表达,模型组30d时明显增高(P<0.01),60天时下降低于假手术组(P<0.05).腰痛宁组BDNF、NT-3的蛋白表达均高于60d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宁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障碍,其机理可能是增加受压损伤神经根支配的比目鱼肌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T-3的表达.

    作者:李晨光;侯莉娟;王拥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从数学角度认识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

    我们对腰间盘突出及锥管狭窄的认识,还局限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层次上,诊断往往依赖于MRI、CT等影象学上的表现,而当问诊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和无明显诱因时,面对出现腰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等影象学的改变,不仅我们无法和患者解释它的发生原因和道理,连我们医生自身都困惑不已.具有坚韧的结缔组织、韧带和纤维环包裹着的椎间盘何至于膨出或突出?椎管怎么会狭窄?为了揭示它的奥秘,下面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下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发生的原因和道理.

    作者:陈重;魏艳君;姜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时间干细胞移植对于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大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33只雌性SD大鼠用于本次实验,4只进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其余进行胸9水平脊髓半切.脊髓半切大鼠分为5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3、7、14和30d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行为学测试用于评价行为恢复.结果:在3、7、14d接受干细胞移植的大鼠有较高的BBB测试的分值并在网格测试中较少摔倒.脊髓损伤后第7d干细胞移植的大鼠行为功能恢复的好.结论:不同时间移植神经干细胞的行为恢复效果不同.脊髓损伤后从第3天至第14天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能获得治疗效果.损伤后1周移植的效果好.

    作者:梁袁昕;杨述华;邓兴力;熊蠡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麻木观测

    目的:观察评价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痛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治疗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d及治疗后1个月8个时间点随访观测患者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肩疼痛均有减轻(P<0.01),每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臂疼痛减轻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4次治疗后治疗组减轻颈臂疼痛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6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减轻上肢麻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旋提手法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

    作者: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李振宇;李俊杰;房敏;张清;王尚全;李金学;王红东;秦杰;孙武权;林定坤;陈海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原则将437例患者分成治疗组327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健骨颗粒5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骨松宝5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DEXA检测L2~5,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几个部位的骨密度,做中医症侯记分,同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生命体征.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与药物可能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2%.结论: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以腰椎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寿折星;沈霖;谢晶;杨艳萍;周丕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住院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110例ONFH患者的135髋X线片,按ARCO分期,Ⅰ期6髋(4.5%),Ⅱ期84髋(62.2%),Ⅲ期45髋(33.3%),其中63髋为激素性ONFH(男27髋,女36髋,共占46.7%),72髋为酒精性ONFH(均为男性,共占53.3%),平均年龄为40.1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0.4个月(18~30个月),对其在手术前与随访结束时的X光片进行研究,实验数据采用选择秩和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激素性ONFH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优良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5.7%,而酒精性ONFH的优良率为79.2%,总有效率为9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差.

    作者:崔永锋;袁浩;何伟;王海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正骨通痹丸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正骨通痹丸对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8周龄Wistar大鼠地塞米松肌注8周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模型成立后,模型组灌胃每天给予蒸馏水10ml/kg,正骨通痹丸各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正骨通痹丸1.35、2.7、5.4 g/kg.给药12周后,测血清ALP、血清StrACP及尿HOP的含量等.结果:模型组大鼠尿HOP含量显著升高,正骨通痹丸5.4g/kg剂量组及仙灵骨葆组与模型组相比,尿HOP含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trACP活性显著增加,同时血清ALP活性显著下降,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的对抗地塞米松所致的血清StrACP活性的增加及血清ALP活性的降低.结论:正骨通痹丸可对抗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紊乱.

    作者:周成刚;周庆来;冯梅梅;邹莉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具有补肾、健脾功效的中药复方对切卵大鼠肾脏、股骨中VDR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方、健脾方对大鼠肾脏、股骨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是否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VDRmRNA的表达存在一定选择性.方法:复制切卵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切组、模型组、补肾方组和健脾方组,术后12周开始灌胃,灌胃12周后取材.测定骨密度、血清雌二醇浓度,同时对大鼠肾脏、股骨中VDRmRNA进行半定量.结果:补肾方能提高切卵大鼠骨密度(P<0.05),健脾方能维持大鼠骨密度(P>0.05);补肾方、健脾方均维持了切卵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水平,上调了肾脏和股骨中VDRmRNA的表达(P<0.01).结论:补肾和健脾中药都能通过上调切卵大鼠肾脏和股骨中VDRmRNA的表达,而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王立童;赵咏芳;王翔;徐宇;陈元川;石印玉;詹红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颌枕带持续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发病年龄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临床上可采用牵引、理疗、手法、针灸、药物甚至手术等方法治疗,在患者规范治疗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正确的护理手段,既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和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又可避免该病的复发.自200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200余例颈椎病患者,并对其中112例患者实施卧床持续牵引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旷鹂;周樊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踝部骨折的诊疗进展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形成,属于屈戌关节,关节结合紧密,以屈伸为主要动力方向,以负重为主要功能,是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形式的重要关节.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山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受伤机制不同,可以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接近地面,承重压力大,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日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也高.治疗上方法繁多,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适应症.通过复习文献,本文就踝部骨折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罗湘平;杨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孟氏骨折的治疗及体会

    孟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可发生任何年龄,因为复位以及外固定困难,以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我科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共诊治36例孟氏骨折.分别采用中医正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帆;李列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折17例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CF)是一种临床常见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以及近年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PKP具有创伤小,稳定脊柱和迅速止痛等作用,现已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效方法[1].我院自2006年8月~2008年2月,采用PKP治疗老年创伤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17例20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白龙;洪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