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洲;朱晔涵;章斌
目的 探讨两种超促排卵方案对单纯多囊卵巢患者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 72例接受IVF-ET或ICSI的单纯多囊卵巢患者中,口服避孕药(OC)预处理组28例,应用常规长方案组44例.比较两组病例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各项指标及妊娠结果.结果 两组在促性腺激素用量、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多囊卵巢患者IVF超促排卵时可以选择常规长方案,不必要OC预处理.
作者:朱静静;王俊霞;孙海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0年12月产前检查1149例高危妊娠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49例高危妊娠孕妇中,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4.9±2.8)次.年龄、居住地、居住方式、文化程度、高危妊娠级别、高危因素种类是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主要因素.结论 根据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提高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质量.
作者:黄海燕;徐旭娟;张凤;沈毅;沈美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血必净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第4、8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率、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4天,实验组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第8天,实验组HLA-DR、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天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稍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血必净能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预后.
作者:卞晓星;朱国;袁雪松;魏文峰;陈红春;刘平;张敬;邹静蓉;何玉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器术前两种给药途径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择绝经后取器妇女273例,分为三组,每组91例.A组术前1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B组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服药前后2h禁食;C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比较三组取器术的效果.结果 A、B组取器顺利者高于C组[A组82例(90.1%),B组80例(87.9%),C组41例(45.1%),P<0.01].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C组(P<0.01),A、B组宫口扩张顺利.结论 绝经后妇女取器术前1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和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均可提高取器成功率.
作者:朱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氯丙咪嗪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氯丙咪嗪对U25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根据结果,选取二个不同浓度组检测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台盼兰染色细胞死亡计数、细胞凋亡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等.结果 依据MTT实验结果,选取氯丙咪嗪57μmol/L和28.5 μmol/L两个浓度进行台盼兰染色、细胞形态学、细胞凋亡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验.结果证实,氯丙咪嗪对U251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氯丙咪嗪具有明显的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功能,促进其凋亡,可作为胶质瘤化疗的备选药物.
作者:许慧中;向定朝;杨伟现;王存祖;欧阳琦;贺震民;孙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CMV-IgM对孕妇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185例孕妇血清标本分别应用ECLIA法及ELISA法进行CMV-IgM检测,分析ECLIA法检测CMV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85例,ELISA及ECLIA检测CMV-IgM阳性率分别为9.73%和8.81%(P>0.05).与ELISA法比较,ECLIA法的相对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8.8%,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8%.结论 ECLIA法检测CMV-IgM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快速筛查.
作者:刘立轩;赵纯;张巧娣;邱胜丰;王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采用妈富隆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PCOS诊断的不孕患者264例分为两组:A组,136例,共计210个周期,采用口服妈富隆、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再用克罗米芬(CC)+人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治疗;B组,128例,共计194个周期,直接用CC+ HMG促排卵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素(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以及周期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LH、LH/FSH、T、FIns均见下降,但A组各指标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B组(P<0.05).A组周期排卵率显著高于B组(83% vs.37%)(P<0.05),A组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45% vs.11%)(P<0.05).结论 采用妈富隆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治疗PCOS不孕,可更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LH、LH/FSH、T水平,并且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作者:房梅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女生殖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健康,宫颈癌的根治性手术对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当术后发现存在高危因素如盆腔淋巴结阳性、局部肿瘤大于4 cm或侵犯子宫颈深肌层、病理分化程度差、宫旁切缘阳性的宫颈癌患者,需配合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王建霞;甘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ART)来源胎盘的定位.方法 收集ART来源(ART组,10例)和自然妊娠来源(对照组,11例)的单胎足月妊娠分娩的胎盘组织,分析两组流行病学资料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VEGFR3在两组胎盘组织中的定位.结果 VEGFR3在两组胎盘组织中均定位于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浆.结论 VEGFR3是胎盘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胎盘组织中定位于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浆,在ART组胎盘组织中的定位未见明显变化.
作者:汤丽莎;张园;赵海君;骆秀翠;高莉;崔毓桂;刘嘉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早产产妇(早产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样等量足月产妇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史、产前检查以及孕妇的产科合并症等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组有人工流产史者124例(46.2%),人工流产≥2次者60例(22.4%),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99例(36.9%)和30例(11.2%)(P<0.05).早产组规则产前检查者148例(5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例(73.1%)(P<0.05).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多胎、胎位不正等为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注重产前检查,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作者:邵莉萍;陈友国;杨纪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CT脑灌注成像技术随着现代多排螺旋CT的出现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常规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筛选,并用来鉴别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同时CT脑灌注成像技术还用来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是否存在脑血管痉挛,以及评价颈动脉狭窄后血管的储备情况.另外,CT脑灌注成像技术还被用作评价脑外伤后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和测量脑肿瘤表面血管的通透性.
作者:徐裕;冯东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病变深在颅内、病因多样、发病凶险等因素导致病死率很高,据统计达10%-33%.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此病的治疗多采取降颅压、抗凝及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缺乏更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6例起病急剧,临床症状较危重,血栓范围广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抗凝基础上的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强;李宜云;张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非心肺转流冠脉搭桥(OPCAB)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20例拟行OPCAB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单用全麻,B组用全麻复合TEB.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h(T1)、24 h(T2)和48 h(T3)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浆NT-proBNP浓度;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T0比较,A组于T1-3时点HR和MAP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1-3时点HR和MAP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cTnI和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上胸段TEB可减轻OPCAB患者心肌损害,有助于维持OPCAB患者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王曙;吉林;钱静;于广东;蔡国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免疫反应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EAE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观测和大脑微观形态学确认免疫诱导的EAE模型,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结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和血清中Ig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和脾细胞中IL-17及Foxp3细胞频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AE组IgG、IFN-γ、IL-17及IL-4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 Th1、Th2和Th17免疫细胞在EAE的发病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瑞;夏海平;马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和周围间质构成,间质成分包括各种各样的间叶细胞、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外膜细胞以及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炎症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非由上皮或间质单方面决定,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肿瘤一宿主界面微环境的平衡状态所决定.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进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关,能产生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促进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的募集的细胞外基质.因此,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并且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董丽华;傅士龙;韩素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治过程,男3例,女4例,年龄15-74岁.病变部位位于左肺下叶2例,右肺上叶2例,中叶2例,右主支气管1例.结果 7例均在我院明确诊断,6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确诊,1例通过手术确诊.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存活至今.结论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是临床少见病,该病诊断时需提高警惕,纤支镜检查是术前确诊的主要手段,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群;赵欣;黄茂;李梅梅;李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丙戊酸联合碳酸锂(MPTP)对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小鼠腹腔注射MPTP制作PD小鼠模型后均分为五组,分别予以丙戊酸联合碳酸锂(A组)、碳酸锂(B组)、丙戊酸(C组)和生理盐水(D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D相关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HPLC-ECD)检测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E组,12只)比较,D组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明显下降.A、B、C组纹状体TH表达较D、E组明显增多,尤其A组明显;A组DOPAC含量较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丙戊酸联合碳酸锂对MPTP诱导的PD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小平;李学忠;陈晓鹏;赵坤;彭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月经周期的人子宫内膜细胞的纯化、培养方法的改进及细胞保存方法.方法 将16例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增生期和分泌期各8例)采用0.1%胶原酶消化及二次消化,100目及400目滤网分离,腺上皮细胞根据不同月经周期差时贴壁法提纯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0.4 μm孔径的共培小室与间质上皮细胞共培养.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染色鉴定细胞纯度.P1代间质上皮细胞冻存3个月后复苏.结果 15例分离、培养成功.间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纯度均可达95%以上.共培养推迟了腺上皮细胞自发凋亡时间,间质细胞在体外可稳定传代且冻存复苏不影响其活力及纯度.结论 采用胶原酶二次消化法和不同的时间段选择性贴壁法可高效率、高纯度的分离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间质上皮细胞可进行冻存复苏.
作者:杨晓清;张沐;唐小军;张玉泉;杨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规律,探索正确的应对措施.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对本地区194例重症HFMD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南京地区重症HFMD的发病率为2.55/10万.其中,外来人口HFMD的发病率为3.13/10万,南京本地为2.20/10万.194例重症HFMD患儿中,3岁以下148例,占76.28%,男女比例为1.85∶1;通过对194例的病原学分析表明,肠道病毒71阳性63例(32.47%),COX A16阳性16例(8.25%).结论 HFMD患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高发,病程在5d以内发生.应控制感染源,加强HFMD监测,降低重症HFMD病死率.
作者:张中;李梅;刘志峰;陈倩;胡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下改良全子宫切除术(MLH)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分析30例行MLH的特点、子宫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并与同期3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子宫大小分别相当于妊娠(10.4±0.7)周和(12.3±0.8)周;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4.6±32.5) ml和(85.5±40.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10.5±14.2)min和(92.5±1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4d和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LH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但要求手术者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作者:钱如云;公真;徐文娟;万贵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