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单臂外固定器治疗C3型胫腓骨骨折

王敏;赵军华;李华

关键词:胫腓骨, 骨折, 单臂外固定器, 外固定术
摘要:C3型胫腓骨骨折[1]术中难以复位固定,且固定稳定性差,传统的固定方法均难以进行牢固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多,难以处理,致残率较高.我院自2000年~2006年采用双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多段胫腓骨粉碎性骨折3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西医整脊疗法与中医骨伤整脊疗法的比较

    在医学发展的历史上,中西医道各有本源,但亦有相似之处.尤其在17世纪之前,中西医学的一些发现与发明均有共通性.比如草本药物的应用,以及按摩手法治疗等.

    作者:黄志高;张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例昏迷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循证护理

    褥疮是骨科长期临床病人的并发症之一,是骨科护理的重要方面.我们通过对1例昏迷患者的褥疮护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汪莉荃;张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腕部开放性损伤的处理体会

    我院自1994年~2004年间急诊处理手、腕开放损伤80余例.能得到随访和资料的24例,比较满意,现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10岁~58岁;左侧11例,右侧10例,双侧3例.

    作者:郑啟明;李定武;吴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膝关节内骨折术后关节僵硬104例治疗总结

    膝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并可同时修复损作的膝关节辅助结构,但术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难以避免因外伤致关节软骨破坏、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以及关节内粘连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关节僵硬,在晚期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治疗.

    作者:陈大伟;熊敦善;白书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灯盏花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临床症状比较复杂.自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我们设计采用灯盏花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各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舜;陈朝晖;王少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单臂外固定器治疗C3型胫腓骨骨折

    C3型胫腓骨骨折[1]术中难以复位固定,且固定稳定性差,传统的固定方法均难以进行牢固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多,难以处理,致残率较高.我院自2000年~2006年采用双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多段胫腓骨粉碎性骨折3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敏;赵军华;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四届二次学术大会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于2007年6月1~4 日在广州市召开,参加这次学术大会有海内外代表共1200余人,大家共聚一堂,交流骨伤医疗经验,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气氛热烈,盛况空前.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创开窗加植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短缩畸形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由于高龄及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质压缩,不能完全复位或复位后固定不牢固都会造成桡骨短缩畸形,影响腕关节功能.

    作者:邓宇;章汉平;许申明;曾俊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臀中肌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临床臀部疼痛的定位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以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为A线,从四个水平,即C水平(A线下1.5cm)、D水平(A线下3.5cm)、E水平(A线下5.5cm)、F水平(A线下7.0cm),并以通过左右髂嵴高点的垂线B线为外侧界,对12具成人防腐尸体的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的解剖位置进行观测.结果:在四个水平上均可见臀大肌与臀中肌,梨状肌多数见于E和F两个水平上.结论:临床上臀部疼痛大多可能是臀中肌肌筋膜痛,而并非梨状肌.

    作者:叶永亮;王华军;李义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杉树皮小夹板超肘腕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发生率占肘部骨折30%~40%[1],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岁~7岁为发病高峰.目前各种治疗方法都有高比例的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30%~57%[1].

    作者:杨道银;唐中尧;谢小庆;李宣隆;刘汉江;杨陈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伴脱位

    三踝骨折伴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性的关节内损伤.自2000年至2004年,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温建民;成永忠;赵勇;桑志成;徐颖鹏;张崇辉;孟北江;王雷;闫安;张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40例体会

    我院骨科从2001年至2005年应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共计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52岁;新鲜骨折38例,陈旧骨折2例;横形骨折37例,纵形骨折1例,粉碎骨折2例.

    作者:王爱民;糜咏;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仙灵骨葆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以及发病低龄化的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的一种,颈椎病患者中70.2%是神经根型[1].

    作者:赵凯;徐胜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七号丝线环扎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4例

    髌骨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膝关节的稳定起到保护作用.切除髌骨后,在伸膝活动中可使股四头肌力减少30%左右,因此髌骨起到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作用.

    作者:王进;黄保中;司吾荣;王加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解剖型接骨板配合螺钉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采用切开复位、应用解剖型锁骨接骨钢板配合微型螺丝钉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36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中、重度骨质疏松,部分还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身体耐受性差,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因此如何使老年患者尽快恢复伤前活动功能是治疗的重点之一.

    作者: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制弓弦夹板固定加拇指牵引治疗本奈氏骨折

    本奈氏骨折是指由传导暴力引起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本病手法整复较容易,但由于此骨折、脱位极不稳定,容易引起短缩与位移畸形[1].

    作者: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膝关节粘连关节镜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粘连一般缘于膝关节内部或其周围组织结构受损,表现为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自2005年6月~2005年12月,我科对16例膝关节粘连病人进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

    作者:孟红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力臂反弹撬拉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自2004年6月~2006年9月采用手法复位、力臂反弹撬拉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建明;段卫峰;高书图;刘又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明胶白芨胶/纳米血竭多孔材料对大鼠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明胶白芨胶/纳米血竭多孔材料对大鼠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沉淀法制备血竭纳米混悬液,应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白芨胶/纳米血竭多孔材料,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动物模型,分为材料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材料基质对照组,分别用明胶/白芨胶纳米血竭多孔材料、无菌纱布(用注射用水浸湿)、明胶/白芨胶多孔材料(不含纳米血竭)覆盖创面,于致伤后7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明胶/白芨胶载药多孔材料对创面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明胶/白芨胶血竭多孔材料组大鼠皮肤VEGF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平均吸光度值较无菌纱布组及明胶/白芨胶多孔材料组高(p<0.01,p<0.05).结论:明胶/白芨胶血竭多孔材料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毛细血管生长,能促进创面组织VEGF的高表达.

    作者:彭锐;李胜利;邹阳;熊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