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医整脊疗法与中医骨伤整脊疗法的比较

黄志高;张俐

关键词:整脊疗法, 中医, 西医, 文献综述
摘要:在医学发展的历史上,中西医道各有本源,但亦有相似之处.尤其在17世纪之前,中西医学的一些发现与发明均有共通性.比如草本药物的应用,以及按摩手法治疗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双七号丝线环扎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4例

    髌骨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膝关节的稳定起到保护作用.切除髌骨后,在伸膝活动中可使股四头肌力减少30%左右,因此髌骨起到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作用.

    作者:王进;黄保中;司吾荣;王加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86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临床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女性多见.临床因无特疗效法,常使患者病情缠绵难愈.我院近年来,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单臂外固定器治疗C3型胫腓骨骨折

    C3型胫腓骨骨折[1]术中难以复位固定,且固定稳定性差,传统的固定方法均难以进行牢固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多,难以处理,致残率较高.我院自2000年~2006年采用双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多段胫腓骨粉碎性骨折3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敏;赵军华;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针刀治疗对骨折愈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血清无机盐和碱性磷酸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小针刀刺激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对血清Ca、P、ALP浓度的影响,探讨小针刀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60只均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各20只,术后1w、2w、4w、6w抽血检测血清Ca、P、ALP,同时按不同时相点取骨折端标分别检测VEGF.结果:血清Ca、P、ALP在1w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w、4w、6w实验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在1w、2w实验组优于空白组,但与对照组表达相似;4w三组比较差异不明显,6w实验组又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结论:小针刀治疗对兔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卢敏;戴致波;谢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仙灵骨葆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以及发病低龄化的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的一种,颈椎病患者中70.2%是神经根型[1].

    作者:赵凯;徐胜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72例

    从2000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20余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2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74例,除2例因其它疾病术后不足半年死亡外,其他病人均有良好效果,笔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乾清;罗龙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制弓弦夹板固定加拇指牵引治疗本奈氏骨折

    本奈氏骨折是指由传导暴力引起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本病手法整复较容易,但由于此骨折、脱位极不稳定,容易引起短缩与位移畸形[1].

    作者: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臀中肌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临床臀部疼痛的定位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以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为A线,从四个水平,即C水平(A线下1.5cm)、D水平(A线下3.5cm)、E水平(A线下5.5cm)、F水平(A线下7.0cm),并以通过左右髂嵴高点的垂线B线为外侧界,对12具成人防腐尸体的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的解剖位置进行观测.结果:在四个水平上均可见臀大肌与臀中肌,梨状肌多数见于E和F两个水平上.结论:临床上臀部疼痛大多可能是臀中肌肌筋膜痛,而并非梨状肌.

    作者:叶永亮;王华军;李义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中、重度骨质疏松,部分还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身体耐受性差,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因此如何使老年患者尽快恢复伤前活动功能是治疗的重点之一.

    作者: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与健康指导

    自2005年2月~2006年10月,我院骨伤科先后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218例,运用中药熏蒸,配合手法、药物、功能锻炼,辨证施护与健康指导,医护本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智;陈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对骨科医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至今,其治疗和结果等许多方面仍遗留有未解决的问题,年轻病人的股骨颈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且多伴有多发性损伤,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接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贾万贵;杜鉴雄;黄金波;赵俊;蔡立峰;李义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预防和治疗

    耻骨联合是由双侧耻骨的联合面借纤维软骨盘连接而成.孕产妇在孕后期或在分娩过程中导致耻骨联合分离,常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局部剧烈疼痛,影响其活动、休息、睡眠、哺乳等,产妇身心均受到影响,因此,产科医护工作者对此应予足够重视,在产前检查、分娩、产后的医疗护理中应给予相应的指导.

    作者:郑玉峰;姚桂林;毛丽亚;雷金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伴脱位

    三踝骨折伴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性的关节内损伤.自2000年至2004年,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温建民;成永忠;赵勇;桑志成;徐颖鹏;张崇辉;孟北江;王雷;闫安;张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Pilon骨折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31例(I型骨折未列入)[1].经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膝关节内骨折术后关节僵硬104例治疗总结

    膝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并可同时修复损作的膝关节辅助结构,但术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难以避免因外伤致关节软骨破坏、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以及关节内粘连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关节僵硬,在晚期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治疗.

    作者:陈大伟;熊敦善;白书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补肾益骨方对去势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B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益骨方对去势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模型组)、B(治疗组)、C(阳性对照组)、D(正常对照组)四组,每组10只,前3组行完整双侧卵巢摘除术,D组行假手术,术后常规饲养12周,再分别予以生理盐水、补肾益骨方水提液、α-D3水溶液及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2周,处死大鼠,取右胫骨上端做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2表达.结果:治疗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BMP-2棕色深染的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补肾益骨方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加速骨形成,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推测骨中BMP-2含量增加是其重要的治疗机理之一.

    作者:杨林;姚新苗;卢建华;黄竞;朱永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灸推拿配合体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体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推拿结合体疗治疗腰椎间盘症30例,设电针结合牵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84%,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余晓慧;王蔚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40例体会

    我院骨科从2001年至2005年应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共计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52岁;新鲜骨折38例,陈旧骨折2例;横形骨折37例,纵形骨折1例,粉碎骨折2例.

    作者:王爱民;糜咏;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四届二次学术大会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于2007年6月1~4 日在广州市召开,参加这次学术大会有海内外代表共1200余人,大家共聚一堂,交流骨伤医疗经验,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气氛热烈,盛况空前.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杉树皮小夹板超肘腕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发生率占肘部骨折30%~40%[1],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岁~7岁为发病高峰.目前各种治疗方法都有高比例的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30%~57%[1].

    作者:杨道银;唐中尧;谢小庆;李宣隆;刘汉江;杨陈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