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皎;王欢;朱彦;陆化;童姗姗;余先球;王丽霞;汤郁;费小明
目的 探讨去铁胺(DFO)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结扎组(C组)和DFO 200mg/kg组(D组).术后7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RT-FCR检测HIF-1α mRNA表达.结果 与A、B组相比,C、D组MVD、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P<0.05或P<0.01),其中D组各指标增加更为显著(P<0.01).结论 DFO 可以促进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微血管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的表达有关.
作者:黄文新;张敏娜;林海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吗啡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全麻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诱导前10 min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继以0.2μg·kg-1·h-1 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实施吗啡患者自控镇痛:背景输注吗啡3 mg/h,PCA吗啡1mg/10 min.记录术后2、6、12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及24-h吗啡总用量;检测麻醉前、术后2h和术后24h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D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D组24-h吗啡消耗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术后2h和术后24 h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C组(P<0.01).结论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增加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
作者:张伟;周东红;金孝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HDAC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0例人结肠癌(A组)及其癌旁组织(B组)中HDAC3 mRNA和蛋白表达;另取5例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C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高、中、低分化(各30例)结肠癌术后组织中HDAC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A组HDAC3 mRNA表达高于B组(5.91±3.70 vs.3.22±2.63)(P<0.01).A组HDA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C组(0.90±0.16 vs.0.28±0.15、0.06±0.01)(P<0.05).90例结肠癌组织中HDAC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HDAC3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HDAC3高表达可能是结肠癌的特征之一,在结肠癌的侵袭力及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HDAC3可能成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姚志新;徐岷;张尤历;徐萍;程兆明;吴莺;朱立宁;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的关联及Hp感染或非感染人群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9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32例)、慢性胃炎组(48例)、胃上皮内瘤变组(27例)和胃癌组(22例),快速尿素酶检测H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业群的比例.结果 Hp感染能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1),而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与Hp感染无关(P>0.05).三组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星显著负相关(r=-0.768),与胃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56).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并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立宁;徐岷;张尤历;李兆申;孔梅;沈琰;姚志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性,并能改变方向,同时可在插管径路上吸痰和血迹,是处理困难气道的重要工具[1,2].纤支镜引导插管时,特别是经鼻插管避免了直接喉镜显露声门时的上提力,免除对舌根、会厌和咽部肌肉深部感受器的机械性刺激,不会造成会厌部机械性损伤,更没有造成门齿损伤的顾虑.总结我院纤支镜引导经鼻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体会.
作者:马赞双;杨小林;陈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MK-1精密附着体修复后牙游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K-1精密附着体对215例后牙游离缺损患者制作附着体义齿,临床随访19-22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15例患者对附着体义齿固位、咀嚼功能、美观、舒适度等均满意,基牙无松动、无叩痛、无根尖周病变、无牙槽骨吸收.结论 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缺损效果良好.
作者:许少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关系,评估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的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支架内血栓患者为观察组,连续入选100例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20%、PLADP>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对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加倍剂量至150 mg/d,随访PLADP及临床事件.结果 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 vs.27%)(P<0.01);观察组PLA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3)%vs.(31.9±14.0)%](P<0.01);观察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53.6±6.3)% vs.(37.0±10.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检出阿司匹林低反应患者.结论 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可显著降低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甜甜;李春坚;张秋;孔德玉;刘洁;陈波;贾恩志;陈磊磊;贾庆哲;陶正贤;张定国;戴振华;杨志健;曹克将;黄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磁性纳米Fe3O4颗粒( MNP-Fe3O4)对藤黄酸(GA)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GA 0.5 μmol/L单药组(A组)、GA 0.5μmol/L和MNP-Fe3O4 20μg/ml两药联合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GA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C组相比,A、B组HepG2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且B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MNP-Fe3O4能增强GA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Caspase-3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刘娟;田亮;陈宝安;程坚;夏国华;夏金荣;张海军;张海伟;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直接喉镜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OSAS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G组应用视频喉镜,D组应用直接喉镜.术前行改良Mallampati分级评估,静脉麻醉诱导并在视频喉镜或直接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1 mim(T2)、插管即刻(T3)以及插管后1 min(T4)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SBP-HR的乘积(RPP).结果 G组气管插管中位时程60 (38-115)s,明显短于D组的83(42-165) s(P<0.05).与T2相比,两组T3、T4都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P<0.05);但T3时G组的SBP、DBP、HR和RPP均明显低于D组(P<0.05).视频喉镜能降低喉头分级.G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D组的86.7%(P<0.05).结论 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明显改善咽喉部暴露,特别适用于气道评估为Ⅲ-Ⅳ级的患者,应用于OSAS患者气管插管时操作简单,安全可行.
作者:卜晓萱;周燕;李敏;张如锦;仇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Dermlin产品用于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例患者,应用Dermlin 粉剂、糊剂、敷贴等产品喷撒或覆盖于皮肤创面,覆以无菌或油质纱布,包扎固定.观察创面愈合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应用Dermlin产品治疗各种皮肤创面,加速了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效果确切.结论 Dermlin能有效促进创面快速愈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罗志勇;马晟宇;刘亦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高血压病因其发病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及控制率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病之一.我们采用信息化平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2009年5月-2011年5月,通过建立社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搭建信息平台,探索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作者:宋艳;耿桂灵;卢海霞;缪慧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液体复苏目标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4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分为两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组24例(A组),治疗目标6h为:控制血压90/60 mm Hg,中心静脉压6-8 mmHg;常规液体复苏组26 例(B组),治疗目标6h为:血压控制在患者基础血压水平,中心静脉压8-12 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二次手术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死亡17例,其中A组6例,B组11例;A组治愈率高于B组(75.0%vs.57.7%)(P<0.05);A组平均输液量低于B组[(2079±322)ml vs.(2765±521) ml](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能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周姚;李金林;邹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8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3例).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取外周血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浓度(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前列腺素E2(PGF2).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住院天数.结果 EN组术后胃液引流量较PN组少[(750.56±73.62)ml vs.(1250.85±103.77)ml]( P<0.05),首次排气时间较PN组早[(53.21±5.24)h vs.(69.12±8.68) h](P<0.05),住院时间较PN组缩短[(12.4±1.6) d vs.(16.7±2.3)d](P<0.05).EN组营养状况改善优于PN组;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但EN组患者在术后第3、7天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高(P<0.05).两组的炎性指标在术后第3天增高,EN组术后第7天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采用EN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唐建枢;管方华;刘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酚酸B盐(SA-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TGF-β1 2 ng/ml刺激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后,分为对照组(C组)和SA-B 0.5、1、2、4、8μmol/L组(A1、A2、A3、A4、A5组),分别孵育24、4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Jagged1、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不同浓度SA-B均能降低Notch1、Jagged1、FN蛋白表达;其中,A5组抑制效应为明显(P<0.01),24 h时Notch1、Jagged1、FN蛋白表达分别下降35.62%、34.39%、33.46%,48h时分别下降27.86%、30.79%、29.83%.结论 SA-B在体外可能通过下调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FN增加,从而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唐玉林;俞香宝;邢昌赢;张波;张承宁;赵秀芬;钱军;孙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35例CT检查为SAH患者,均行CTA和(或)DSA检查证实为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夹闭术.于SAH后备时间段行TCD检测,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同侧大脑中动脉与颅外段颈内动脉之比(LI)指数,分析血流频谱形态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与SAH后7-10 d CT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测显示,MCA Vm、LI指数于动脉瘤性SAH后3-6 d开始升高,7-9d达高峰,持续至13-16 d;以MCA Vm高于120 cm/s及LI指数>3作为判断脑血管痉挛(CVS)的标准,CVS发生率51.4% (18/35),且TCD与CTA检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7).结论 TCD是判断动脉瘤性SAH后CVS的一项无创的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测等优势.
作者:颜燕红;惠品晶;王中;张世明;郭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骨髓瘤细胞株共培养对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增殖诱导配体(APRIL)和B细胞激活因子(BAFF)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其成骨分化能力.实验分为BMSCs单独培养的阴性对照组(A组)、BMSCs与U266 细胞共培养组(B组)和BMSCs与RPMI8226细胞共培养组(C组).培养7d和12d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BMSCs中FAP、APRIL和BAF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三组BMSCs 形态相似,均具有成骨分化能力.与A组相比,B、C组培养7d后,APRIL、FAP mRNA表达降低(P<0.05),而7d和12d后的BAFF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SCs与骨髓瘤细胞株U265或RPMI8226共培养后,改变FAP和APRIL表达,从而参与骨髓瘤的病理过程.
作者:李皎;王欢;朱彦;陆化;童姗姗;余先球;王丽霞;汤郁;费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HL2基因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胆管癌组织、10例正常胆管黏膜组织中FHL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FHL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表达率为91.4%,显著高于正常胆管黏膜组织的10.0%(P<0.05);其阳性表达率随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和周围组织浸润深度而增加(P<0.05).结论 FHL2蛋白在胆管癌的高表达,在预示肿瘤的发展与侵袭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田舍;张弛;孙跃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降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伴脑微出血(CM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降纤治疗(A)组和对照(C)组.C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和阿司匹林治疗;A组加用东菱迪芙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测定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指标.应用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治疗前后CMBs数目进行观察及分级.结果 与C组比较,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的改善明显(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83.82% vs.69.12%)(P<0.05).治疗后Fib降低,D-D升高(P<0.05).SWI 显示,两组治疗后CMBs的数目大多都呈上升趋势;但A组出现3例出血转化.结论 应用降纤药早期治疗AIS伴CMBs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存在CMBs的出血转化风险.
作者:张慧萍;刘东柏;陆强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主动脉夹层临床上虽然少见,但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住院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远期疗效和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而外科治疗创伤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尤其对于伴有重要器官缺血者外科手术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1].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9月开始应用覆膜支架共进行了1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取得成功.
作者:虞桂平;王忠;黄斌;陈国强;吴松;沈凯;刘长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在行人工流产手术中,由于初次妊娠孕妇的宫颈紧闭,常致手术操作困难,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人流综合征的出现,我们对初次妊娠行人流术的孕妇,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4月,选择我所门诊就诊孕龄40-60 d的初次妊娠健康妇女80例,年龄18-26岁.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无前列醇应用禁忌证及人工流产手术禁忌证.根据病史、妇科检查以及B超综合确定孕龄,宫内妊娠孕囊大小与孕周妊娠天数相符.
作者:朱萃;王曦璐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