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髓源抑制细胞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朱立宁;徐岷;张尤历;李兆申;孔梅;沈琰;姚志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髓源抑制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逃逸, 胃癌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的关联及Hp感染或非感染人群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9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32例)、慢性胃炎组(48例)、胃上皮内瘤变组(27例)和胃癌组(22例),快速尿素酶检测H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业群的比例.结果 Hp感染能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1),而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与Hp感染无关(P>0.05).三组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星显著负相关(r=-0.768),与胃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56).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并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在初次妊娠人流术前的应用

    在行人工流产手术中,由于初次妊娠孕妇的宫颈紧闭,常致手术操作困难,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人流综合征的出现,我们对初次妊娠行人流术的孕妇,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4月,选择我所门诊就诊孕龄40-60 d的初次妊娠健康妇女80例,年龄18-26岁.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无前列醇应用禁忌证及人工流产手术禁忌证.根据病史、妇科检查以及B超综合确定孕龄,宫内妊娠孕囊大小与孕周妊娠天数相符.

    作者:朱萃;王曦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Dermlin用于皮肤创面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Dermlin产品用于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例患者,应用Dermlin 粉剂、糊剂、敷贴等产品喷撒或覆盖于皮肤创面,覆以无菌或油质纱布,包扎固定.观察创面愈合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应用Dermlin产品治疗各种皮肤创面,加速了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效果确切.结论 Dermlin能有效促进创面快速愈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罗志勇;马晟宇;刘亦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半乳糖凝集素-3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结节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良性甲状腺结节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2法测定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及2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NC组,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乳头状增生7例,滤泡状腺瘤8例)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和TPO的表达.结果 半乳糖凝集素-3在PTC组呈中至强阳性表达,在NC组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TPO在PTC组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NC组呈中至强阳性表达.结论 半乳糖凝集素-3和TPO联合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程培;陈欢欢;张炜民;宋国新;沈娅;段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髓源抑制细胞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的关联及Hp感染或非感染人群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9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32例)、慢性胃炎组(48例)、胃上皮内瘤变组(27例)和胃癌组(22例),快速尿素酶检测H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业群的比例.结果 Hp感染能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1),而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与Hp感染无关(P>0.05).三组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星显著负相关(r=-0.768),与胃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56).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并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立宁;徐岷;张尤历;李兆申;孔梅;沈琰;姚志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覆膜支架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主动脉夹层临床上虽然少见,但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住院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远期疗效和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而外科治疗创伤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尤其对于伴有重要器官缺血者外科手术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1].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9月开始应用覆膜支架共进行了1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取得成功.

    作者:虞桂平;王忠;黄斌;陈国强;吴松;沈凯;刘长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吗啡自控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吗啡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全麻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诱导前10 min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继以0.2μg·kg-1·h-1 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实施吗啡患者自控镇痛:背景输注吗啡3 mg/h,PCA吗啡1mg/10 min.记录术后2、6、12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及24-h吗啡总用量;检测麻醉前、术后2h和术后24h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D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D组24-h吗啡消耗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术后2h和术后24 h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C组(P<0.01).结论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增加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

    作者:张伟;周东红;金孝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FHL2在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HL2基因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胆管癌组织、10例正常胆管黏膜组织中FHL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FHL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表达率为91.4%,显著高于正常胆管黏膜组织的10.0%(P<0.05);其阳性表达率随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和周围组织浸润深度而增加(P<0.05).结论 FHL2蛋白在胆管癌的高表达,在预示肿瘤的发展与侵袭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田舍;张弛;孙跃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检查的必要性与时机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增强CT检查的必要性与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AP患者203例腹部CT资料,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结果 APACHEⅡ评分<8分160例:CT A+B+C级148例(92.5%),D+E级12例(7.5%),胰腺坏死5例(3.1%);APACHEⅡ评分≥8分43例:CT A+B+C级35例(81.4%),D+E级8例(18.6%),胰腺坏死6例(14.0%).APACHEⅡ评分<8分胰腺坏死的诊断率显著低于APACHEⅡ评分≥8分(P<0.05).发病≤48 h检查86例:CT A+B+C级80例(93.0%),D+E级6例(7.0%);发病>48h检查117例:CT A+B+C级103例(88.0%),D+E级14例(12.0%),胰腺坏死11例(9.4%).发病>48 h胰腺坏死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发病≤48 h(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8分的AP患者胰腺坏死发生率低,可暂不行增强CT检查;在发病48h后行增强CT检查可以提高其诊断价值.

    作者:刘莉;陈建平;汪良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护理配合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在我国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1].近年来微侵袭清除血肿术因其创伤小而成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2-5].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施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手术效果显著,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肖亚飞;韩小云;潘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SNCG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研究乳腺特异基因BCSG1( SNCG)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60例胃癌(A组)及20例正常胃黏膜石蜡(C组)标本中SNCG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SNCG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和73.3%,均显著高手C组的0和20.0% (P<0.01).SNCG和Ki-67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且SNCG的表达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NCG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陈进;郭子健;谢智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抑制雷米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量效关系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抑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患者苏醒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关腹前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 μg/kg(A组)、30μg/kg(B组)或40μg/kg(C组).记录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评估诱导前(T1)、苏醒后即刻(T2)、苏醒后1 h(T3)、6 h(T4)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B、C组T2、T3、T4时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T3、T4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A、B、C三组意识恢复时间[(14.7±3.9) min vs.(17.4±3 7) min vs.(15.9±4.7)min]、拔管时间[(25.6±6.0)min vs.(25.7±5.2)min vs.(25.5±5.0)mi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苏醒时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7% vs.40.0%)(P<0.05).结论 关腹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剂量为30μg/kg可有效对抗停用雷米芬太尼的痛觉过敏,不良反应小,可认为是合适剂量.

    作者:仇澜;戴体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多种灭菌器在手术室使用的风险评估及管理

    目的 探讨手术室内灭菌器使用的管理及风险评估.方法 调查南京市所有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灭菌器使用现状,分析我院手术室灭菌器的使用情况.结果 手术室内灭菌器的使用存在普遍性,提高了手术室处理应急器械需求的能力;但存在一定的风险.结论 手术室需要规范各种灭菌器的操作流程,建立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加强管理,保障手术室灭菌器的有效和安全使用,降低灭菌器使用风险.

    作者:徐国梅;周亚昭;王巧桂;华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卵巢低反应周期的受精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受精方式对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周期获卵数仅为1-3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IVF-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卵数1-3个周期共403个,接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336个周期)与ICSI组(67个周期).比较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不受精周期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IVF组正常受精率为71.54%,低于ICSI组的80.31% (P<0.05).IVF组完全不受精周期率、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10.42%、85.50%、97.93%、26.00%和34.93%,ICSI组分别为10.45%、82.68%、98.01%、19.10%和26.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鉴于使用ICSI技术并不能提高种植率及妊娠率,建议对于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周期获卵1-3个的仍可采用IVF.

    作者:曹云莉;孙海翔;王俊霞;徐志鹏;王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3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切皮前,S组硬膜外给予0.2μg/kg舒芬太尼,N组不用舒芬太尼作为对照.记录术中用药量、VAS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S组术中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镇痛总患者自控镇痛( PCA)量减少,术后4、8、12 h的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结论 术前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可产生明显的超前镇痛作用.

    作者:廖卫宁;张郃;钟瑞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HDAC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HDAC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0例人结肠癌(A组)及其癌旁组织(B组)中HDAC3 mRNA和蛋白表达;另取5例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C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高、中、低分化(各30例)结肠癌术后组织中HDAC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A组HDAC3 mRNA表达高于B组(5.91±3.70 vs.3.22±2.63)(P<0.01).A组HDA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C组(0.90±0.16 vs.0.28±0.15、0.06±0.01)(P<0.05).90例结肠癌组织中HDAC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HDAC3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HDAC3高表达可能是结肠癌的特征之一,在结肠癌的侵袭力及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HDAC3可能成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姚志新;徐岷;张尤历;徐萍;程兆明;吴莺;朱立宁;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iR-375在胃癌研究中的新进展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性小RNA.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胃癌高发的风险,研究表明miR-375在胃癌组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组织中均低表达,提示miR-375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前者有可能作为胃癌基因治疗新的靶标.本文综述miR-375生物学功能及与胃癌的相关研究.

    作者:叶峰;张国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35例CT检查为SAH患者,均行CTA和(或)DSA检查证实为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夹闭术.于SAH后备时间段行TCD检测,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同侧大脑中动脉与颅外段颈内动脉之比(LI)指数,分析血流频谱形态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与SAH后7-10 d CT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测显示,MCA Vm、LI指数于动脉瘤性SAH后3-6 d开始升高,7-9d达高峰,持续至13-16 d;以MCA Vm高于120 cm/s及LI指数>3作为判断脑血管痉挛(CVS)的标准,CVS发生率51.4% (18/35),且TCD与CTA检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7).结论 TCD是判断动脉瘤性SAH后CVS的一项无创的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测等优势.

    作者:颜燕红;惠品晶;王中;张世明;郭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明显提高;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因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局部组织霉烂坏死.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常常会延期不愈,严重者需采取截肢治疗方可保存生命,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对31例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乙醇注射治疗兔肝VX2瘤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乙醇注射治疗兔肝VX2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肝脏上移植VX2瘤,2周后经超声造影确认肿瘤移植成功后,MW组(15只)和MP组(15只)分别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和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将动物处死,取出肝脏观察消融范围.结果 种植VX2瘤后2周,MW组和MP组分别有13只和14只兔子成瘤.两组兔子均耐受治疗,MP组消融范围明显大于MW组(P<0.01).消融后大体标本显示,MP组形态欠规则.HE染色显示,两组病理组织无明显差异.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乙醇注射治疗兔肝VX2瘤安全、有效.

    作者:范伯强;袁涛;平国强;宋国新;束永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紫杉醇对人肺癌细胞株耐药性的作用

    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人肺癌细胞株耐药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紫杉醇作用于肺癌细胞株H1975、H820、A549和PC-9 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紫杉醇对肺癌细胞中MET、p-AKT、生存素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紫杉醇作用前后miR-1表达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对4株肺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细胞凋亡.紫杉醇能抑制H1975、PC-9和H820细胞中MET、p-AKT、生存素蛋白表达,而上调miR-1基因的表达.结论 紫杉醇上调H1975、PC-9和H820细胞miR-1的表达,从而可能导致MET、p-AKT、生存素表达水平的降低.

    作者:王萱怡;章斌;黄宇翔;金时代;郭人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