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菊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登记本>在临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教学特点自行设计了<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登记本>,由各科室教学组长负责及时进行填写和阶段小结,护理部每季度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实施和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及时与教学组长及护生进行沟通.结果:使用该登记本2年来,护生对带教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登记本>有利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王丽;罗淑娴;徐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基层医院制定一套完整、系统、有效,符合当地实际的护理规章制度,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护理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基层医院护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保障病人安全,为人民健康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何隆淑;拉马五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中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成败,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迫切需要.我们打破行业障碍,通过在医疗行业中引入企业管理模拟沙盘,将企业经营管理内容与医院管理人员培训相结合,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周春燕;谢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门诊导诊、分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门诊领班导医护士负责制.结果: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门诊导诊、分诊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实施能级管理与护士长领导下的领班导医护士负责制,能使门诊护理人员得到合理的应用,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艳玲;张朵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归芎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治疗组和针刺结合归芎牵正汤组,各为35例.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针药并用组治愈率88.6%,单纯针刺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并用组患者痊愈所需治疗次数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针药并用可以缩短患者痊愈时间.结论:中药归芎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作者:朱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前国内子宫下段剖宫产以硬膜外麻醉为主.近年来,根据临床观察,硬膜外麻醉效果是肯定的,它具有手术无痛、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等优点,但仍然存在部份患者因为阻滞不完善,而至术中肌肉紧张,取胎儿时,出头困难等现象.我院应用重比重腰麻实施剖宫产术100余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琪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我区异位妊娠(EP)患者的特点,为制订该病预防措施提供方向.方法:收集我所1024例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年龄分布、工作类型、病因、部位及被误诊等特点.结果:26~30岁患者、脑力劳动者的EP发生率高;发生部位前3位依次为:壶腹部、峡部、伞部;病因前3位依次为输卵管炎症、手术史、避孕失败.以上指标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00).共有234例于首诊时被误诊,被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常见,其次为流产、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卵管炎及黄体破裂,以上各误诊病名的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118).结论:平时应注意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并规范避孕,对具有可疑EP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提高其确诊率.
作者:林热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朱宗元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载,治学勤奋,中医理论基础扎实,遵古而不拘经,汇通中西,勇于创新,对许多疑难病的中医药治疗颇有独到见解,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辨治特点.
作者:宫慧萍;杨会杰;董秋梅;孙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家属陪护住开放式病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家属陪住开放式病房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同期入住封闭式病房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对照研究,入院时和住院3个月后让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30量表)[1]、自制的满意度/舒适度问卷及出院后1年的情况调查表(包括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就业)作为评定工具.结果: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评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出院后患者情况追踪调查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家属陪住开放式病房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林雪香;叶秀青;张素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依据新药审批办法中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方中的有效成本藁本内酯进行了含量测定,对当归中的有效成份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并对其pH值、相对密度、稳定性进行检查.
作者:任书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延缓这一阶段的发展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院采用结肠透析法结合自拟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具有优越性.
作者:王世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75例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75例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从呼吸道分离出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结论: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时应覆盖该病原菌.
作者:艾尼娃·依沙克;李风森;夏迎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在中医界,柴胡历来受众多医家青昧,甚至因此形成了柴胡派,本文从单味柴胡的功用、小柴胡汤和四逆散的组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经典条文以及<内经>有关理论4个方面来探析其广泛应用的缘由.
作者:张小玉;杨海俊;李涛;杨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348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血脂和脂肪肝体检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统计不同性别与年龄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病率,不同性别体检人群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检出率的关系,无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检出率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脂肪肝发生率达30.68%,占高脂血症的30.68%,占脂肪肝的75.51%,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有明显关系,高脂血症是发生脂肪肝的重要原因,提示防止高脂血症是防止脂肪肝的重要途径.
作者:舒昌华;钟渠;张伯尧;郑桃晓;邹文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依托咪酯在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美国ASAⅠ~Ⅱ级妊娠40~70d自愿行人流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为芬太尼1ug/kg+依托咪酯0.2mg/kg,Ⅱ组为布托啡诺0.01mg/kg+依托咪酯0.2mg/kg,Ⅲ组为单纯依托咪酯0.2mg/kg.术中监测并记录MAP、HR、SpO2,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安全性、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Ⅰ、Ⅱ组麻醉效果优于Ⅲ组;Ⅰ组的呼吸抑制明显高于Ⅱ、Ⅲ组;Ⅲ组的静脉注射部位疼痛、肌震颤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依托咪酯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比芬太尼更安全.
作者:张力;彭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临床治愈44例(91.67%),无效4例(8.33%).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多发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治疗消化性溃疡一定要合理用药,临床医生要逐渐增加与完善治疗方法,升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引产患者分二组:一组予依沙丫啶羊膜腔后即予米非司酮片50mgBid 口服(共150mg).二组予依沙吖啶引产.结果:一组掉产快,疼痛轻,排出物完整,无宫颈裂伤.结论:两药联合应用于中孕引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光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情况、生长原因与规律,找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方法:统计2005-2009年每月站内采血室、流动采血车空气和物表霉菌检出情况,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规律.结果:(1)霉菌生长与季节有关:每年4-9月份是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时间,其中7-8月份易滋生霉菌;(2)霉菌生长与采血环境有关:流动采血车较站内采血室容易生长霉菌;(3)霉菌生长与管理有关:加强管理可降低霉菌的检出率,2005-2009年采血环境霉菌生长逐年下降就证明了这点.结论:每年4-9月份,特别是每年7-8月份要加强采血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流动采血车更要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建立采血环境的感染管理体系,加强采血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可有效控制采血环境的霉菌生长,提高采血环境的质量,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顺清;邓永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炙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炙升麻、仙鹤草等)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72例.结果:总有效率93.8%.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晖;宋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减少初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6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4例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和宣教.观察组324例在常规护理和宣教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及时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志红;陈玉莲;涂飞容;苏锦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