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源盒基因和肿瘤

杨朝华;田宇;赵丛海

关键词:同源盒基因, 肿瘤
摘要:同源盒基因是一族含有共同的183个核苷酸序列的调节基因,在生物的发育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度保守性,是转录过程的主控基因.本文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同源盒基因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及其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G蛋白Ran的研究进展

    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的小G蛋白Ran(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具有与其所属的Ras家族其它成员不同的生化特点.其活性主要受到Ran的鸟苷酸交换因子(RanGEF)RCC1(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1),GTP酶激活蛋白(GTPase-activating protein,GAP)以及Ran结合蛋白(Ran binding protein,RanBP)的调节.Ran主要参与了物质的核浆转运,此外在RNA出核、RNA合成、加工及细胞周期调控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且是LPS活化基因的产物.

    作者:罗晓凤;王仙圆;罗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作为交感神经系统主要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在多种心脏疾病中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这种诱导作用主要由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介导,β-AR还介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这对于了解心脏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兴祥;冯义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AD与ICAD的新研究进展

    在细胞凋亡中,除了人们早期研究发现的可导致DNA断裂的DNase Ⅰ、DNase Ⅱ、DNase γ以及cyclophilins等因素以外,近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可导致DNA断裂和染色质固缩的分子--CAD及其抑制剂Ⅰ-CAD.本文详细介绍了CAD与ICAD的基因结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CAD、ICAD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同时对CAD的活化方式及其在细胞凋亡中作用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为以CAD为基础的细胞凋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何桂蓉;周克元;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细胞凋亡中的钙调节

    胞质Ca2+升高是细胞凋亡中Ca2+调节的经典模式,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胞质Ca2+下降同样能诱导细胞凋亡.目前研究发现,胞内Ca2+在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细胞钙库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动态平衡破坏和重新分布直接参与细胞凋亡信号的调控,而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凋亡过程的胞内Ca2+调节及继后的一系列生理效应中发挥特殊作用.细胞凋亡中Ca2+调节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阐明细胞凋亡的调控机理,同时为相关疾病防治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马靖;符乃阳;徐安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外源蛋白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产品的制备.哺乳动物细胞是表达具有天然活性蛋白的佳宿主,且具有易被转染,遗传稳定,产物可分泌表达,并易于纯化和大规模生产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对选择载体类型、载体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选择标记等)以及在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中培养环境、细胞凋亡的抑制和控制细胞增殖和基因表达的Tet-switch系统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提高该系统表达产量的有效方法,更好地应用于生物制品的生产.

    作者:毕永春;张建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在应答DNA损伤时P53的翻译后修饰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后修饰是调节P53蛋白水平及活性的主要方式之一.癌基因mdm2编码的Mdm2蛋白是p53的负性调节因子,它可通过调节p53的稳定性来调节P53蛋白的水平.在应答DNA损伤时,P53的翻译后修饰可抑制P53和Mdm2的相互作用,使其半衰期延长,P53水平升高.P53N-末端具有多个可磷酸化的位点,这些位点的磷酸化可抑制P53与Mdm2的相互作用,使P53水平和转录活性升高.而P53 C-末端位点的磷酸化可激活P53与特异序列DNA结合的潜能;且C-末端某些位点的乙酰化亦可激活P53与DNA结合的潜能,进而调节P53的水平及活性.

    作者:郝春燕;苏海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Karyopherins家族与核孔转运的研究进展

    大分子物质入核是靠其核内定位序列(NLS),而核内输出是靠其核输出信号(NES).不同的NLS和NES直接或靠配体间接的被转运受体识别.目前确定的转运受体都属于同一家族-Karyopherins家族,它们可以在核和胞质间穿梭,可以与小的Ran GTPase以及核孔蛋白相结合.Ran GTPase调节转运受体与转运物、配体、核孔蛋白间的结合,而这是决定核孔转运的关键.然而一部分受体转运物复合物通过核孔复合体(NPC)并不需要Ran水解GTP.

    作者:才迎;田新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表达基因鉴定的一种新策略:筛选poly(dA/dT)-cDNAs

    低丰度表达基因及组织细胞等特异基因的鉴定是人类表达基因签定的瓶颈,Wang等认为cDNA中的长序列poly(dA/dT)是限制低丰度表达基因等鉴定效率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策略,即用3'端锚定oligo (dT)11代替常规oligo(dT)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并将3'端携带11个(dA/dT)s序列的cDNA称之为poly(dA/dT)-cDNA.筛选poly(dA/dT)-cDNAs差减文库可以提高这些基因的鉴定效率.

    作者:陈蓉芳;张天宝;印木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Rs)研究进展

    LIRs是新近发现的另一类MHC Ⅰ类分子受体,它不仅存在于NK细胞和T细胞表面,还在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细胞表面表达.不同种类的LIRs通过传导抑制性或刺激性信号发挥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抑制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调节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调节B细胞的激活阈,参与树突状细胞的抗原俘获以及防止母亲NK细胞对胎儿组织的攻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胡建国;李柏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芳香烃受体及芳香烃基因串在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至少有6个受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调控的下游靶基因,这6个基因统称为芳香烃基因串.芳香烃基因串在哺乳动物细胞的表达产物能通过互相对话,调节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调亡过程,是芳香烃受体介导芳香烃化合物产生多种生物效应的分子机理.

    作者:杨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生物转化酶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

    肿瘤易感性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生物转化酶类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等由于其对环境致癌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决定了个体对肿瘤的易感程度.通过介绍其中的CYP1A1、CYP2D6、CYP2E1、GSTM1和GSTT1等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机体易患肿瘤的关系,揭示了生物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在肿瘤易感性中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CYP1A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易感性均密切相关,GST的基因多态性虽然与多种肿瘤的易感性有关联但研究结果有的互相矛盾,提示机体肿瘤发生机理的复杂性.由于环境致癌物在体内需经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因而生物转化酶类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在肿瘤的易感性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石云;周宜开;任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TP53结构功能及活性调节的新研究进展

    TP53是一种广谱肿瘤抑制基因,其产物为多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可以发挥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的作用.对TP53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TP53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内容.本文阐述了有关该蛋白结构功能及活性调节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李虹;姚开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Wilson病基因编码产物:铜转运P型ATP酶研究进展

    Wilson病(WD)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3q14.3,该基因编码产物为转运铜离子的P型-ATP酶(ATP7B).本文对Wilson病基因编码产物P型-ATP7B酶的分子结构特点、铜结合区的功能、ATP7B蛋白的多种形式等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闫振文;梁秀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同源盒基因和肿瘤

    同源盒基因是一族含有共同的183个核苷酸序列的调节基因,在生物的发育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度保守性,是转录过程的主控基因.本文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同源盒基因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及其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作者:杨朝华;田宇;赵丛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抑癌基因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或抑癌基因的缺失或灭活关系密切.尤其是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近几年来肿瘤发生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抑癌基因的定义、发现过程、已发现的抑癌基因及几种重要抑癌基因的功能等方面作以综述.

    作者:邓艳春;药立波;苏成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FAK家族的新成员PYK2

    PYK2是FAK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钙依赖性酪氨酸激酶,在氨基酸序列上与FAK性.它的活化涉及了多条信号传导通路,与离子通道的调节、细胞骨架的联系及细胞增殖、凋亡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可调节PYK2的活性.

    作者:肖藜;黄颂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核糖体亚单位激酶RSK在基因转录及细胞周期调控中的活性

    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信号传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MAPKs(Ser-Thr蛋白激酶家族)可使多种细胞膜及核蛋白磷酸化,是细胞对外界刺激(如丝裂原)反应的重要调控者.核糖体亚单位激酶RSK作为其重要的下游效应分子可被MAPKs家族的ERK蛋白激酶特异地磷酸化而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SKs是MAPKs下游调节细胞生存和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对其结构和活性的分析表明,它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本文将对RSKs的生物学活性进行综述.

    作者:和绍清;李琦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修复相关基因Smad3的研究进展

    修复相关基因Smad3及其产物对创面愈合非常重要.Smad3基因的失控可能是创面愈合延迟、不愈合或过度愈合(增生瘢痕形成)的真正原因.Smad3蛋白通过介导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细胞内信号传递和调节角化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功能,发挥其生物学活性.

    作者:尚政军;李金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现状与进展

    及时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塞(ACI)是现代医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针对脑梗死周围缺血性半暗区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和脑细胞保护剂的应用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宇杲;宋后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