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重塑及血压差异、血压负荷的相关性

陈茂华;杨帆;羊镇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左室重塑, 血压变异, 血压负荷
摘要: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重塑及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的关系.方法 确诊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NAU组),进行心脏超声和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左室重量指数、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等参数.结果 MAU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肥厚的发生率、血压变异指数及血压负荷均较NAU组增大.结论 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较高,左室重量较大,血压变异、血压负荷较大,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重塑及血压变异、血压负荷密切相关.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肠系膜血管炎4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肠系膜血管引起胃肠道症状较少见.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4例SLE伴肠系膜血管炎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俞剑;陆亚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骨桥蛋白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OPN作为肝癌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肝癌和14例癌旁组织中OPN的表达;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1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OPN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肝癌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73.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1.4%)(P<0.05).(2)肝癌患者血浆中OP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肝包膜浸润等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P<0.05).(3)肝癌患者血浆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肝癌检测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0.6%.结论 OPN在肝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血浆OPN可以是肝癌诊断的一种较为特异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淋巴结转移、血管及肝包膜浸润等多项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

    作者:刘兵团;张国新;郝波;林艳;黄祖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胎盘植入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难治性胎盘植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例难治性胎盘植入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皮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灌注抗生素和氨甲喋呤(MTX),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保留了子宫,止血时间3~10(6.1±3.6) min,手术时间30~50(41.8±6.4) min;(2)7 d内成功清除宫内胎盘组织,血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下降明显,33 d后全部正常,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产后子宫、宫内未见残留物;(3)随访2~8个月,2例产妇哺乳,4例患者恢复规律月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胎盘植入具有止血快,并发症少且能保留子宫等优点.

    作者:张翔;王小青;徐文健;刘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脊柱畸形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脊柱畸形外科高度专业化,对包括各类影像资料在内的信息需求很大,信息追踪随访需求频繁.因而开发一套符合专科疾病特点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以了解专科疾病的疾病谱、发生率、自然史和治疗转归等临床信息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

    作者:朱锋;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沈勤;马薇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54例

    目的 探讨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21例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及对侧椎板间植骨融合,预防术后医源性腰椎不稳.结果 按照Macnab分级,54例中优良为51例,无神经根损伤及融合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手术经济、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陶巍栋;曹一民;王永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长病变植入两种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冠脉长病变(>20 mm)患者,植入雷帕霉素DES(SES,64处)或紫杉醇DES(PES,62处),术后1、6、12、24个月临床随访及冠脉造影复查支架内血栓及管腔径丢失情况.结果 术后1、6个月支架内血栓发生率PES组明显高于SES组(P<0.05),12、24个月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两组已无差异(P>0.05), 但支架内管腔径丢失PES组较SES组更明显(P<0.01).结论 冠脉长病变DES植入,SES较PES能够减少支架内血栓及管腔径丢失发生率.

    作者:郑若龙;张华;陈新军;钱惠东;蒋文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32例.经1~3年随访,根据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远期髋关节功能及X线片评定,对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移位≤1 mm)31例,复位欠佳(移位2~3 mm)1例.远期髋关节功能采用d'Aubigne 6分法评分,优30例,良2例.X线片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31例,良1例.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严格的手术指征,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原则,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辨证施治.

    作者:李荣群;徐耀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期妇女肾血流动力学特征

    目的 研究妊娠期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随机对160例正常妊娠妇女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孕10~14周(孕早期)、20~24周(孕中期)、30~34周(孕晚期)肾动脉血流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所得结果 与50例年龄相仿非妊娠妇女测定值比较.结果 正常妊娠组孕晚期血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孕中期和非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孕中期肾主动脉血流的S/D和RI以及肾段动脉的S/D、PI和RI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或P<0.01).与孕早期比较,孕中期肾主动脉血流的PI和肾段动脉血流的S/D、PI和RI均明显升高(P<0.05).孕晚期肾段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高于孕中期(P<0.05).结论 随着妊娠进展,孕中期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改变,反映了妊娠期肾血循环的变化,以此可以早期发现妊娠期病理改变,以便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丽洲;潘义;姜海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2000年2月~2006年2月,我院运用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80例,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琨;朱琪;朱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后健肢与患肢置PICC管的临床效果

    肿瘤病人因为反复化疗,静脉逐渐被破坏,静脉炎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如何保护病人的血管成了肿瘤科护士的重要难题.

    作者:解丽娟;王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PPARγ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PPARγ)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半定量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患者HCC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的PPARγ表达,结合临床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4% (27/34)HCC组织PPARγ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PARγ蛋白在HCC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在胞浆和(或)胞核中;而癌旁组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为胞浆染色.阳性表达分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39.62,P<0.05.PPARγ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分级与HCC大小、包膜完整、高转移复发倾向和HBV感染及肝硬化背景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Okuda分期、p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AFP阳性和随访转移结果无关.PPARγ mRNA及蛋白高表达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期负相关.结论 PPARγ在HCC中过表达,与HCC的发展可能有关,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一种预测性指标.

    作者:吴旭东;陈卫昌;张素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地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或Ⅱ级,肝功能Ⅰ~Ⅱ级择期成年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全麻(D)组和异丙酚全麻(P)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 、术后肝功能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切皮前后两组的HR、BP变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门阻断后和肝门开放后两组HR、BP均有显著改变(P<0.05或P<0.01).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显著高于术前,ALB显著低于术前,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与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一样可安全应用于肝脏手术的麻醉.

    作者:仲爱军;俞卫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31I治疗甲亢128例疗效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亢,疗效肯定,方法简便,经济、安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作者:何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不全

    人工流产(人流)不全致部分胎盘或绒毛组织残留宫腔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问题.我们总结了2006年9月~2007年5月用宫腔镜诊治的难治的30例人流不全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戴辉华;胡春霞;孙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的多药耐药(MDR)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Celecoxib对MCF-7/ADR细胞的无毒剂量,并检测在此剂量下的耐药细胞逆转倍数;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Celecoxib对细胞内阿霉素(ADM)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 无毒剂量的Celecoxib(1×10-3 μmol/L)可显著降低ADM对MCF-7/AD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逆转耐药倍数为1.91倍.Celecoxib能够提高MDR细胞内ADM荧光强度.结论 Celecoxib具有逆转人乳腺癌MCF-7/ADR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可能与增加MDR细胞内化疗药物聚集量有关.

    作者:韩正祥;刘念龙;杜秀平;高向阳;张敬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应用纤维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8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66例(36.7%),镜下诊断恶性病变7例(3.9%),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诊断准确,可靠.

    作者:秦建伟;韦达;张建;唐金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DPC4/Smad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DPC4/Smad4基因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和36正常胰腺组织中的DPC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DPC4阳性16例(40%);正常胰腺组织的DPC4的阳性表达率100%(36/36).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中的弥漫阳性数为4例,局灶阳性数为10例,阳性表达率35%(14/40);正常胰腺组织的弥漫阳性数为16例,局灶阳性数为20例,阳性表达率100%(36/3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PC4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可考虑作为胰腺癌患者一个临床诊断或预后的指标.

    作者:沈伟;李德春;白霞;朱兴国;陶国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我们应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香;黄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

    目的 总结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为34例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8例,双瓣置换术8例.全部应用机械瓣.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机械瓣失功,经再次急诊手术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死亡率为8.8%,其余31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确切而有效的心肌保护,细致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能降低此类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韩冬;王伟林;陆源建;马韵生;薛东明;严文俊;赵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中远期疗效观察

    肾动脉狭窄(RAS)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因有大动炎、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RA)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主要措施,单纯PTRA术后再狭窄率较高.

    作者:谢和民;李春坚;王连生;王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