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重症乳糜尿

孟小鑫;殷长军;吕强;华立新;王增军;张炜;徐正铨;眭元庚

关键词:后腹腔镜技术, 肾蒂淋巴管剥脱术, 术治疗, 重症, 现报道如下, 良好疗效
摘要:2003年6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蒂淋巴管剥脱术2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32例.经1~3年随访,根据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远期髋关节功能及X线片评定,对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移位≤1 mm)31例,复位欠佳(移位2~3 mm)1例.远期髋关节功能采用d'Aubigne 6分法评分,优30例,良2例.X线片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31例,良1例.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严格的手术指征,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原则,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辨证施治.

    作者:李荣群;徐耀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月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8.4%(30/358),根治性、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切端癌率分别为5.1%(13/255)和16.5%(17/103)(P<0.05).远、近端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5.9%及12.5%(P<0.05).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浅表广泛型早期癌,弥漫浸润型进展期癌,癌肿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及癌肿浸润浆膜者易发生癌残留.

    作者:杨春;吴雨岗;汪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PPARγ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PPARγ)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半定量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患者HCC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的PPARγ表达,结合临床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4% (27/34)HCC组织PPARγ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PARγ蛋白在HCC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在胞浆和(或)胞核中;而癌旁组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为胞浆染色.阳性表达分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39.62,P<0.05.PPARγ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分级与HCC大小、包膜完整、高转移复发倾向和HBV感染及肝硬化背景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Okuda分期、p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AFP阳性和随访转移结果无关.PPARγ mRNA及蛋白高表达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期负相关.结论 PPARγ在HCC中过表达,与HCC的发展可能有关,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一种预测性指标.

    作者:吴旭东;陈卫昌;张素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及炎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IR)及血清炎症标志的影响.方法 86例非糖尿病、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或8 mg/d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外周血白细胞数(WB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甘油三酯(TG)、hsC-RP、FIB和WBC数均下降,HDL-C升高(P<0.05),8 mg组的变化更明显;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伴有HDL-C降低和MS的非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治疗呈剂量依赖的改善糖脂代谢、减轻IR和炎症状态.

    作者:高璐;于德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二尖瓣修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变1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9例,黏液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采用瓣叶切除修复、瓣环成形、腱索缩短以及缘对缘等单一或联合术式.通过术中注水试验、食管超声以及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来判断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中注水试验良好.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28例、Ⅱ级2例,随访1~5年无患者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选择合适患者,采用单一或联合二尖瓣成形方法 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骆金华;张石江;秦建伟;陈亮;陈广明;朱秉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宫颈癌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宫颈癌生存素(suvivin)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标本生存素的表达.对培养的宫颈癌细胞行1.0 mg/L的顺铂(DDP)化学药物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生存素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高达73.7%.宫颈癌细胞经过DDP处理后,生存素阳性表达组的细胞存活率为45.0%~65.0%,明显高于阴性组的15.0%~40.0%.结论 宫颈癌高表达生存素,表明生存素阳性癌细胞对DDP有一定耐受性,检测生存素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化疗敏感性指标之一.

    作者:郭翠英;苏长青;张吟真;苗春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地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或Ⅱ级,肝功能Ⅰ~Ⅱ级择期成年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全麻(D)组和异丙酚全麻(P)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 、术后肝功能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切皮前后两组的HR、BP变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门阻断后和肝门开放后两组HR、BP均有显著改变(P<0.05或P<0.01).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显著高于术前,ALB显著低于术前,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与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一样可安全应用于肝脏手术的麻醉.

    作者:仲爱军;俞卫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纠正贫血对逆转左心室肥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左旋卡尼汀纠正贫血的效果及贫血纠正对逆转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MHD伴贫血[血红蛋白(Hb)<90 g/L]患者40例,每周血透后予EPO(A组)或EPO+左旋卡尼汀(B组)治疗,为期24周,监测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CT)、血清白蛋白和肉碱浓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LVH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b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比A组更明显(P<0.05);白蛋白、肉碱浓度A组略有升高(P>0.05),B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EPO+左旋卡尼汀治疗能明显提高MHD患者Hb水平,同时可部分逆转LVH.

    作者:楼季庄;杨江生;黄宁昌;周月;吴文华;杨小妹;陈建军;杜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脂质代谢异常与肾损伤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脂血症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1,2].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住院慢性肾脏疾病(CKD)患儿,探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脂质代谢异常与肾损伤的关系.

    作者:周红霞;梅柏如;赵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循环系统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60岁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40例,经严密监测、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后循环系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芳;宋燕波;刘晋苏;褚敏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肠系膜血管炎4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肠系膜血管引起胃肠道症状较少见.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4例SLE伴肠系膜血管炎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俞剑;陆亚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 mi detachable coils,GDC)和水压可解脱弹簧圈(detachable coils system,DCS)栓塞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 发生并发症1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急性脑梗死2例,血管痉挛3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2例,其中1例死亡,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周宏智;吴新民;张云峰;柯开富;吕美云;贲志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TN-ISI及APACHEⅡ评分在急性肾衰竭血透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ATN-ISI 和APACHEⅡ评分模型对评价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衰竭(ARF)预后的作用.方法 行HD的ARF患者172例,采集HD前24 h内差生理参数作为ATN-ISI和APACHEⅡ模型的评分指标,以出院时患者死亡或存活为预后指标.结果 全组死亡110例,病死率63.95%;≥65岁组病死率(38/46,82.61%)明显高于<65岁组(72/126,57.14%,P<0.01);全组ATN-ISI评分(0.58±0.28)分,死亡组(0.72±0.23)分,显著高于存活组(0.32±0.15,P<0.01);APACHEⅡ评分(26.41±8.81)分,死亡组(30.27±7.67)分,显著高于存活组(19.52±6.18,P<0.01).两种评分明显正相关(r=0.81,P<0.01).结论 ATN-ISI评分简单、生理参数易采集.ATN-ISI与APACHEⅡ评分均能较好反映ARF者HD治疗的预后.

    作者:俞香宝;邢昌赢;胡建明;毛慧娟;孙彬;曾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沙利度胺联合HAG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AML的疗效

    低增生性白血病由Beyers于1951年命名,占急性白血病的5%~10%,大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年龄大多50岁以上,男性占75%.临床上白血病细胞浸润不明显,骨髓增生低下,往往不能耐受常规标准化疗.

    作者:沙信山;李永辉;张桂芳;缪韦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抗甲状腺药物致药物性肝损的临床分析

    Graves病(Graves'disease, GD)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是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PTU).

    作者:陈念;翁亚丽;李军;陆玮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不全

    人工流产(人流)不全致部分胎盘或绒毛组织残留宫腔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问题.我们总结了2006年9月~2007年5月用宫腔镜诊治的难治的30例人流不全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戴辉华;胡春霞;孙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

    目的 总结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为34例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8例,双瓣置换术8例.全部应用机械瓣.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机械瓣失功,经再次急诊手术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死亡率为8.8%,其余31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确切而有效的心肌保护,细致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能降低此类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韩冬;王伟林;陆源建;马韵生;薛东明;严文俊;赵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的多药耐药(MDR)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Celecoxib对MCF-7/ADR细胞的无毒剂量,并检测在此剂量下的耐药细胞逆转倍数;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Celecoxib对细胞内阿霉素(ADM)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 无毒剂量的Celecoxib(1×10-3 μmol/L)可显著降低ADM对MCF-7/AD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逆转耐药倍数为1.91倍.Celecoxib能够提高MDR细胞内ADM荧光强度.结论 Celecoxib具有逆转人乳腺癌MCF-7/ADR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可能与增加MDR细胞内化疗药物聚集量有关.

    作者:韩正祥;刘念龙;杜秀平;高向阳;张敬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骨桥蛋白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OPN作为肝癌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肝癌和14例癌旁组织中OPN的表达;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1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OPN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肝癌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73.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1.4%)(P<0.05).(2)肝癌患者血浆中OP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肝包膜浸润等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P<0.05).(3)肝癌患者血浆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肝癌检测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0.6%.结论 OPN在肝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血浆OPN可以是肝癌诊断的一种较为特异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淋巴结转移、血管及肝包膜浸润等多项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

    作者:刘兵团;张国新;郝波;林艳;黄祖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与开放肾上腺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经腹膜后间隙入路肾上腺病变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53例(腔镜组)和开放性肾上腺手术48例(开放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腔镜组手术成功51例,手术时间(68.2±32.4) min,开放组(120.6±44.6) min;腔镜组术中出血(75.2±31.0) ml,开放组手术时间(187.3±39.8) ml;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2±12.5) h,开放组(44.5±21.0) h;腔镜组术后下床时间(42.9±9.3) h,开放组(74.1±16.9) h;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7.0±1.1) d,开放组(9.1±1.5) d,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效果优于开放手术.

    作者:杨进;殷长军;张炜;姚浩;顾沈阳;王业华;周广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