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浦剑虹;顾永平;吴德明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bFGF,TGF-β1)诱导下,培养时间对兔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软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取兔MSCs梯度离心,分离培养.取P3、P5、P7、P10代细胞,在bFGF、TGF-β1各20 ng/ml诱导下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蛋白多糖的分泌.RT-PCR半定量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取关节软骨细胞作阳性对照.结果各代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MSCs甲苯胺蓝染色呈异染性,RT-PCR检测Ⅱ型胶原阳性表达,各代细胞灰度值,P3 0.16±0.05,P5 0.37±0.03,P7 0.88±0.08,P10 0.47±0.05,软骨细胞2.08±0.13.P7代细胞灰度值达大(P<0.01),软骨细胞是MSCs的3倍以上.结论生长因子能维持MSCs细胞活性,促进生长繁殖.一定培养时间内,软骨生成能力渐增强,但随时间进一步延长,软骨分化减弱.
作者:谢宗刚;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47例共55个病变椎体.其中,转移性肿瘤26例,骨质疏松性压迫骨折15例,椎体血管瘤5例,骨髓瘤1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2~10 ml,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 55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随访1~34个月,疼痛缓解程度分别为CR者19例,PR者24例,MR者4例,总有效率为91.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创伤小、效果良好.
作者:倪才方;陈珑;杨惠林;邹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5例,术中喙锁韧带破裂未予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6~23个月.按锁骨远端骨折肩部功能评分标准,优良13例,1例满意,1例差.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牢固,不损伤肩锁关节面,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鞠文;杨惠林;姜为民;杨同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2002年至2003年采用枕颈后外侧入路治疗3例延脊髓腹侧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48~66岁.2例为神经鞘瘤,1例为脊膜瘤.2例肿瘤位于硬膜内,1例位于硬膜外.3例均诉四肢麻木,走路不稳,2例有头晕、头痛症状.查体均有锥体束损害表现.1例双上肢肌力3级,2例双上肢肌力3~4级,3例双下肢肌力均为4~5级.患者术前行CT和MRI检查.
作者:俞扬;邱勇;王斌;朱泽章;钱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缺氧诱导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72h组和参附注射液组.缺氧72 h前加入1 mmol参附注射液.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借助半胱胺酸-天门冬胺酸酶(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荧光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TUNEL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参附注射液组AI值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4.10±2.56)%和(14.93±2.47)%,明显低于缺氧72 h组(46.49±4.93)%和(48.43±4.18)%(P<0.01).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参附注射液组的caspase-3活性比缺氧72 h组降低了52.85%(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酶活性抑制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作者:张晓膺;郑世营;赵军;王志刚;葛锦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脊柱外固定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自行设计研制脊柱外固定复位器,器械由经皮椎弓根钉和支架构成.临床应用127例,其中屈曲压缩型骨折37例,爆裂骨折81例,屈曲牵张骨折9例.结果随访2.5~7年,平均5年2个月.127例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度术前(41.00±16.73)%,术后(2.50±2.97)%;椎体后缘高度丧失度术前(8.00±10.65)%,术后(6.70±1.32)%.脊柱后凸畸形角显著减小,术前(19.00±7.09)度,术后(6.79±3.78)度.81例爆裂骨折术后椎管矢径增大,从术前(7.00±1.75) mm增至术后(13.00±3.73) mm.术前、术后测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7例神经损伤恢复,其中15例恢复正常,10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115例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1例能进行日常生活及轻工作,1例日常生活困难需人照料.结论临床应用脊柱外固定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金正帅;王道新;范卫民;吴宁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s)和突触素与肠闭锁手术、术后肠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先天性肠闭锁(IA)盲端近端和远端肠标本及4例正常对照标本,分别观察ICCs和突触的形成情况.结果在IA组,ICCs和突触素在盲端近、远端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ICCs网络被破坏.近端改变范围在8 cm左右,远端改变局限在1~2 cm,且随着远离闭锁盲端,上述指标有增加趋势.在对照组,ICCs大量分布于肠肌丛,并相互联接形成网络,肌间神经丛可见大量突触素表达.结论先天性肠闭锁盲端近端和远端肠管有ICCs分布和突触形成的异常,手术中要尽量切除病变肠管,以免造成术后肠功能障碍.
作者:唐维兵;徐小群;耿其明;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以Richard钉或Gamma钉内固定为主,疗效肯定;但此类方法并非适应所有转子间骨折,且有术后负重迟、患者生活自理受到一定限制等缺点.我科2003~2004年以来对某些特殊类型的转子间骨折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涛;翁文杰;胡学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3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20~64岁.20~50岁青壮年55例,占70.5%.左侧50例,右侧28例.交通事故伤48例,坠落伤13例,其它伤17例.Schatzker分类:Ⅰ型6例,Ⅱ型26例,Ⅲ型14例,Ⅳ型10例,Ⅴ型16例,Ⅵ型6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2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4例.软组织损伤0级6例,1级44例,2级20例,3级8例.
作者:何金山;戴善和;王信山;徐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镰状细胞贫血多发于黑色人种[1,2],好发于非洲与美洲黑人,约0.15%黑人患本病[3].此病我国极为罕见,报道极少.我们于2001~2003年在参加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工作中,收集了25例镰状细胞贫血的骨骼临床X线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品恺;王琴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首次手术效果不佳而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CSM再手术原因、方法和疗效.随访时间10个月~9年.结果再手术后优良率为79%.结论 CSM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有:(1)手术方法选择不当;(2)手术减压不彻底;(3)植入物的滑移;(4)CSM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病例的处理不当.对CSM术后病例应密切随访,出现效果不佳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积极再次手术;若脊髓无变性,再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张亚峰;杨惠林;唐天驷;刘小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全髋关节置换能有效地重建病变髋关节功能,改善总体生活质量.我院自1993年至2004年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合并有髋臼骨缺损13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40~75岁.左髋6例,右髋7例.病因:髋臼骨折合并后期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脱位3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髋关节上缘磨损3例,术中发现髋臼骨质部分缺损3例.假体的选择:5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8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前髋臼缺损按AAOS分类[1]: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5例.术后均进行影像学评估.
作者:陶巍栋;曹一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血管新生、肿瘤增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MM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0.98%.MMP-2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相关(P<0.05),不同MMP-2表达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2表达及手术方式对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MMP-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转移及复发潜能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其亮;杨述华;吴翠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离、扩增以及诱导和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10%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置于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通过传代培养扩增BMSCs,传三代时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观察增殖和分化情况,并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结果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生长良好,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所建立的成人BMSCs分离、扩增以及诱导和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稳定和实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常规方法之一.
作者:丁亮华;罗光华;董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右室双出口(DORV)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DORV病儿63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4.25±3.46)岁,体重5~44 kg,平均(14.3±7.46) kg.室间隔缺损(VSD)位于主动脉瓣下44例,肺动脉瓣下4例,靠近主、肺动脉开口14例,远离主、肺动脉开口1例.肺动脉高压(PH)19例,肺动脉狭窄(PS)41例和肺动脉闭锁(PA)3例.合并双VSD 3例,房间隔缺损10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左肺动脉狭窄3例,二尖瓣病变3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无脾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缩窄2例,右位心3例,左心发育不良4例,无顶冠状窦1例,室壁瘤/胸腹壁缺损1例.结果一期根治手术51例,分期手术12例.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9.52%.随访1个月~12年,2例有轻度流出道残余梗阻,2例VSD残余漏,其中1例死亡,余生存良好,仍在随访中.结论认清病理解剖关系,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尽量在幼儿期行根治手术,加强术后监护,是取得DORV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莫绪明;谷兴琳;钱龙宝;张儒舫;顾海涛;夏建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B超、CT、直接法胆道造影如ERCP、PTC等,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高的是ERCP.自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应用于临床以来,为胰胆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1].我科2002~2003年对疑有胆系结石61例患者行MRCP检查,现对MRCP在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讨论如下.
作者:尹卫民;周建新;仇毓东;丁一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超大型臼杯无骨水泥翻修术治疗臼杯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 11例11髋,均为首次臼杯翻修(RA)术患者.其中臼杯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Tanzer标准)Ⅰ期者3例,Ⅱ期6例,ⅢA期2例.从全髋关节置换术(THR)至翻修术的时间短3年,长13年.全髋置换术的臼杯外径46~50 mm,翻修术的臼杯外径56~60 mm.假体选用AML(Depuy,USA)假体3例,Bi-Metric(Biomet,USA)2例,REF(Lima,Itali)3例,PF(UOC,Taiwan)3例.结果随访2~5年.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从翻修术前的平均30(16~54)分恢复至翻修术后的平均90(85~95)分,其中功能优9例(82%),良2例(18%),无一例需行再翻修.X线片显示:髋关节中心从术前的泪点间线近侧的平均30(17~67) mm改善至翻修术后的平均15(10~20) mm,髋关节旋转中心从泪点外侧的平均23 mm处改善至术后的33 mm,臼杯均表现骨性固定,无一例X线松动.结论对某些类型的臼杯松动骨缺损,采用超大型臼杯行无骨水泥翻修术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俊英;蒋建农;王禹基;董天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 对体外培养的创面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MTT测定法、3H-TdR 掺入法、成纤维细胞胶原凝胶模型研究IFN-γ、TGFβ3 对不同时期创面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DNA合成及其在胶原凝胶中收缩的变化.结果 IFN-γ和TGFβ3在体外对正常皮肤真皮和烧伤后不同时期创面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不同: (1)相同浓度的两种因子均能明显抑制正常真皮和伤后10、14 d创面成纤维细胞,对伤后28、35 d的创面成纤维细胞γ-干扰素的抑制作用较弱、TGFβ3作用则不明显;(2)对成纤维细胞在胶原凝胶中的收缩能力,两种因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强的作用均表现在对伤后21 d的创面成纤维细胞上.结论γ-干扰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可能参与了调节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与调控而影响其生物学特征,进一步的研究有利于为临床用生物学方法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控制瘢痕增生或挛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永林;祁强;赵小瑜;周兆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Fas/FasL,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Bax与细胞凋亡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及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法,在大鼠移植后5 d分别检测Fas/FasL、Bcl-2/Bax和细胞凋亡在大鼠肾移植模型中的表达.结果细胞凋亡、Fas/FasL表达及Bcl-2/Bax mRNA的表达主要在移植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指数、Fas/FasL和Bax在急性排斥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cl-2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肾损伤中起重要作用,Fas/FasL及Bcl-2/Bax系统可能参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平季根;侯健全;吕金星;严春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对稳定性变化.方法选用7具骨质疏松脊柱标本,测试单枚螺钉与器械中螺钉、平行与非平行方向植入螺钉、两节段与三节段固定中螺钉以及有无横向连接装置器械中螺钉的大拔出力(F-max)和螺钉拔出4 mm的能量吸收值(E-4 mm).结果单枚螺钉F-max为(296±17)N,E-4 mm(673±21) Nm,器械中螺钉分别为(345±24)N和(1 120±35) Nm(P<0.01);三节段固定螺钉大于两短节段(分别增加4.96%和8.30%,P<0.05);有横向连接装置器械螺钉大于无横向连接装置(分别增加3.5%和7.2%,P<0.05);非平行植入螺钉大于平行植入(分别增加1.5%和2.9%,P>0.05).结论采用螺钉与连接棒强直性连接,有横向连接装置器械,非平行方向植入螺钉和增加固定点或固定节段等方法,可以提高器械中螺钉固定的相对稳定性.
作者:殷渠东;郑祖根;蔡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