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基层医院少数民族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调查

马衣努尔·托合提;马尔哈巴·吾买尔;李萍

关键词:新疆, 基层医院, 少数民族护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应急知识, 急救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新疆基层医院少数民族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为提高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新疆48所基层医院502名少数民族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基层医院少数民族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为(54.21±7.68)分,总条目均分为(3.38±0.68)分,其中应急知识维度(3.31±0.65)分,急救能力维度(3.46±0.69)分,综合能力维度(3.39±0.70)分.结论 新疆基层医院少数民族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中等偏低,各级医院及培训机构应加强继续教育,重视基层医院少数民族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培养.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组,2015年1~12月的93例设为实施前组,实施常规护理.2016年1~12月108例设为实施后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分析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RPN),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干预,并对实施HFMEA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HFMEA管理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RPN下降.结论 应用HFMEA能改进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流程,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风险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朱秀琴;郑娜;刘清华;王霞;李荣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肿瘤专科医院ICU轮转护士的专科化培训

    目的 探讨专科化培训模式对于肿瘤专科医院中ICU轮科护士培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48名新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一对一带教,观察组采用集中培训与一对一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范化培训.6个月后进行理论与操作考试.结果 观察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ICU轮转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可为培养实用型全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显著效果.

    作者:高惠宁;徐丽群;刘靓;周明;张艳洪;杨月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急诊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

    对急诊成人疼痛评估的相关工具、疼痛评估在急诊部门使用现状等进行阐述,提出目前急诊危重患者的疼痛评估并未在急诊病情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此类患者的疼痛管理亟待加强.

    作者:李华艳;杨继鹏;周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JCI标准的护理记录中护理诊断标准化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护理记录中护理诊断的书写标准化现状.方法 收集17个临床科室79例住院患者(常见疾病)出院病历中的PIO护理记录内容,提取并统计各护理诊断出现的频次,并与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CNP)中护理诊断术语的构成原则进行比较.结果 79份出院病历的PIO护理记录中共提取护理诊断103项,出现频次为1~72次,共计641次,其中有67项(占65.0%)的表述方式符合ICNP中护理诊断术语的构成原则.结论 护理诊断表达方式的标准化处于中等水平,但存在护理诊断表达内涵相同,表达方式多样的问题,阻碍了护理信息沟通与共享.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护理术语的标准化和结构化.

    作者:孟祥红;禹小娟;顾建芳;邹丽雯;周海燕;邱红;毕婷婷;黄燕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个案管理模式对HIV/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HIV/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时,分别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3个月、6个月,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及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实施个案管理可有效增强HIV/AIDS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黄琴;何丽芸;张甜;侯尚妍;彭巧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同理心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究同理心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同理心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出院时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同理心护理有助于减轻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于美玲;徐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进行编码、归属及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重视饮食控制、获得饮食知识和技能、意志力坚定和家庭纽带作用4个因子的促进因素,饮食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家庭文化、习俗文化、忽略饮食控制和压力增加5个因子的阻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受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个体的综合饮食管理方案应为研究重点.

    作者:赵静;赵秋利;侯赛宁;梁艳;王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离子透入联合机械深度排痰用于肺炎喘嗽患儿的效果

    目的 观察中药离子透入疗法联合机械深度排痰治疗肺炎喘嗽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中药离子透入疗法及常规护理,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机械深度排痰.治疗5d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联合组疗效、有效排痰及肺部哆音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中药离子透入疗法联合机械深度排痰治疗肺炎喘嗽患儿效果明确.

    作者:陶晓歌;林志红;王妍炜;宁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戒烟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戒烟行为阶段的影响因素,为戒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中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2例中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访谈,使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两个主题群,分别是戒烟行为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结论 不同戒烟行为阶段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需根据患者的戒烟意愿和行为特点,采取相应的戒烟干预措施,以提高戒烟成功率.

    作者:徐天梦;赵洁;常红;姚辉;付玉娟;岳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骤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重要性早期预警评分(ViEWS)、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3种评分系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效能,了解预测心脏骤停的敏感时间.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福建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发生心脏骤停的1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为病例组,以未发生心脏骤停的5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预测效能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价.结果 在心脏骤停前8 h MEWS、NEWS、ViEWS ROC曲线面积分别是0.73、0.74、0.76,Youden指数分别是0.37、0.36、0.39.ViEWS佳临界值为5分.结论 ViEW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心脏骤停的预测效能略优于另外2种评分系统,心脏骤停前8h能较早地预测心脏骤停的发生.

    作者:吴婷婷;刘培昌;李红;穆艳;刘雪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自我超越理论在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介绍了自我超越理论的起源、理论假说、概念、评估工具;总结影响慢性病患者自我超越的因素、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旨在为我国护理工作者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超越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程春燕;陈长英;王盼盼;张阳;艾建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对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念、国内外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现有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作者:徐玉兰;曹青;黄辉;孙静;黄金定;张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的建立与实践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的建立对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建立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进行血管通路知识培训,负责进行血管通路相关问题会诊,建立外周静脉留置针核查表并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保留留置针.收集专业组建立10个月的全院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外周静脉留置导管的187 787例日数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9/1 000置管日,中心静脉导管的8 988例日数中并发症发生率为0.67/1 000置管日,PICC的17 038例日数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 000置管日,静脉输液港置管2 050例日数,并发症为0.全院会诊35例次.结论 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的建立可保障血管通路成功建立与维护,减少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促进儿童康复.

    作者:胡晓静;张玉侠;顾莺;戚少丹;刘芳;王颖雯;李丽玲;余卓文;陆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的成效分析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住院患者在住院环境中发生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 监测2015年跌倒数据,总结分析危险因素,严抓管理制度,准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及患者健康教育.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 管理前跌倒发生率为0.2018‰,管理后降至0.1130‰.结论 跌倒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跌倒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伍小群;黄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护士哀伤辅导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对哀伤辅导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组织和开展哀伤辅导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447名护士进行哀伤辅导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哀伤辅导需求总分(168.46±26.90)分;丧亲经历、学历影响护士哀伤辅导需求(P<0.05,P<0.01).结论 护士对哀伤辅导培训需求较高,尤其是有丧亲经历及高学历的护士;应根据护士需求特点设置哀伤辅导内容,提高护士丧亲护理能力.

    作者:张婷;邹金梅;张烃;傅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产儿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研究

    目的 探索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在早产儿居家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早产儿院外护理健康教育及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矫正4、6月龄时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再入院率和夜晚睡眠效率.结果 两组早产儿矫正6月龄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身高、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夜晚睡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正6个月早产儿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矫正6月龄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降低再入院率,短期内早产儿体格发育改善不明显.

    作者:苏晓娟;钱小芳;刘桂华;葛品;谢燕钦;黄珊;杨式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形式、康复训练强度评估方式、康复训练方案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康复训练过程中选择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提供参考.目前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训练形式、强度存在差异,患者对康复的风险存在疑义,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客观探索,从而形成科学、便捷、有效的心脏康复模式.

    作者:倪叶彬;姜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护士长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长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疼痛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湖南省各市州医院的705名护士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及疼痛知识学习现状调查表、中文版卡尔森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先决条件量表(C-CPCIs)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长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总得分为(3.36±0.36)分,既往实践、疼痛需求/问题、创新精神、社会系统属性4个分量表得分分别为(3.57±0.71)分、(3.06±0.55)分、(3.40±0.52)分、(3.26±0.63)分.疼痛知识培训频率、医院级别、职称和高学历是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整R2=0.258).结论 当前护士长的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处于说服应用阶段,建议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

    作者:苏曼曼;周阳;余婕;曾必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新执业护士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新执业护士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基本情况,分析不同暴力类型及特征与新执业护士工作效果的关系.方法 在深圳市4所医院中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选取521名新执业护士,调查入职6~12个月遭受暴力事件的类型、频率、特点,并探讨遭受暴力频次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结果 新执业护士遭受辱骂的发生率高,达到64.04%.新执业护士在病房遭受暴力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护士台及医生办公室,施暴者主要是患者家属.新执业护士遭受暴力频次与其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呈负相关,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新执业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次较高,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暴力,以提高对新执业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减轻工作倦怠程度.

    作者:邓玉泉;熊海燕;黎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特殊科室管理者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轮转方案构想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索特殊科室管理者对新入职护士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科室轮转的需求及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按照访谈提纲深度访谈13名护理管理者,以了解其对新入职护士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科室轮转的认知、意见与建议.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全院轮转的必要性,特殊科室轮转应特殊对待,国家二孩政策背景下产科、儿科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更加紧迫.结论 特殊科室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科室轮转应结合专业需求,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个体化设置轮转方案.

    作者:罗健;黄海燕;钱英;谢凌;柯卉;贺巧玲;李苗苗;谢霖;胡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